宮詞·其二

作者:沈瓊蓮 朝代:明代

宮詞·其二原文

翠絲蟠袖紫羅襦,偷把黃金小帶舒。

中使傳宣光祿宴,內家學士作新除。

詩詞問答

問:宮詞·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沈瓊蓮
問:宮詞·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宮詞·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沈瓊蓮的名句有哪些?答:沈瓊蓮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魚韻

參考注釋

羅襦

(1).綢制短衣。《史記·滑稽列傳》:“羅襦襟解,微聞薌澤。”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清 黃遵憲 《拜曾祖母墓》詩:“頭上盤雲髻,耳後明月璫,紅裙絳羅襦,事事女兒妝。”

(2).細密的網。《周禮·夏官·羅氏》:“羅氏:掌羅烏鳥。蠟則作羅襦。”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襦,細密之羅。襦讀為繻。”

黃金

(1)

(2) 銅

黃金折。——《戰國策·齊策四》

太傅齎黃金。

(3) 金

天作黃金色。——《廣東軍務記》

(4) 金黃色

黃金絡馬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5) 見“金”

中使

宮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凡詔所徵求,皆令 西園 騶密約勑,號曰‘中使’。”《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勉膳禁哭,中使相望。” 張銑 註:“天子私使曰中使。” 唐 白居易 《繚綾》詩:“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忽見有二中使,齎天子手詔,召 曾太師 決國計。”

頂用,好用。 元 武漢臣 《老生兒》楔子:“好孩兒也,這錢直恁般中使!”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三折:“您孩兒往常不聽叔叔的教訓,今日受窮,纔知道這錢中使,我省的了也。”

傳宣

(1).傳達宣布。《後漢書·公孫瓚傳》:“令婦人習為大言聲,使聞數百步,以傳宣教令。”《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詔令,別無憑由,致因緣盜取錢物。”

(2).指宣傳。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則地太遠,人太多,傳宣之腦筋漸不敏捷,則合眾難。”

(3).傳令宣召。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樓,遣中使傳宣從官”。《宣和遺事》後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國皇后弟也,傳宣至此,催促陛下議諭事。’”《三俠五義》第十七回:“有勞夫人,傳宣官差完了。”

(4).猶傳揚。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億兆騰歡,四海傳宣。” 郭沫若 《集外·不滅的光輝》:“ 魯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傳宣著的,但這精神的真諦,不就是‘不妥協’的三個字嗎?”

(5).傳達號令的官吏。《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請下入內侍省置傳宣契約司,專差內臣一員主之。”《說岳全傳》第五七回:“ 宋 營軍士拾得箭書,忙與傳宣説知。”

內家

(1).指皇宮,宮廷。 唐 王建 《宮詞》之五十:“盡送春毬出內家,記巡傳把一枝花。” 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看花醉殺瓊林酒。身到處,盡溫柔,消魂更是內家樓。” 阿英 《關於北京<燕九竹枝詞>》:“有的花鼓娘還試穿著新設計的內家裝束,引起觀眾極大注意。”

(2).指宮女。 唐 薛能 《吳姬》詩之十:“身是三千第一名,內家叢里獨分明。”《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此位內家原是卿所進奉。今著卿領去,到府中將息病體,待得痊安,再許進宮未遲。”

(3).指太監。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還宮》詩:“生還侍兒少,熟識內家稀。”《紅樓夢》第七二回:“ 夏太監 打發了一個小內家來説話。”

(4).即內人家。 明 李東陽 《韓休知》詩:“內家伎樂喧歌酒,外庭宰相還知否?”原註:“ 唐 《教坊記》:伎女坊謂之內人家。”

(5).指良家婦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 吳大郎 上下一看,只見不施脂粉,淡雅梳妝,自然內家氣象,與那臙花隊里的迥別。”《天雨花》第三回:“遊山玩水男子事,內家豈可外邊行?”

(6).猶言世俗人家。《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 靜觀 此時已是內家裝扮了,又道 黃夫人 待他許多好處,已自認他為乾娘了。” 王古魯 註:“此處指‘俗家打扮’之意。不再是出家人打扮了。”

(7).指內家拳。《兒女英雄傳》第六回:“武當拳是 明太祖 洪武爺 留下的,叫作‘內家’;少林拳是 姚廣孝 姚少師 留下的,叫作‘外家’。”

學士

(1) 學位的一種,通常是初級或最低級學位

文學士

(2) 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作新

《書·康誥》:“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 殷 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孔 傳:“弘王道,安 殷 民,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順天命,為民日新之教。”本意謂教導 殷 民,服從 周 的統治。後因以“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風易俗。 宋 蘇軾 《王安石贈太傅制》:“具官 王安石 少學 孔 孟 ,晚師 瞿 聃 ,罔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糠粃百家之陳跡,作新斯人。”

詩詞推薦

宮詞·其二原文_宮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