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綦溪橋紅樹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王綦溪橋紅樹原文

丹槲青松護草庵,溪光不動鏡光涵。

過橋接客相攜返,等度秋風一劇談。

詩詞問答

問:王綦溪橋紅樹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王綦溪橋紅樹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綦溪橋紅樹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覃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六

參考注釋

青松

青翠的松樹

草庵

亦作“ 草菴 ”。 1.草房,草舍。《宋書·沉慶之傳》:“營內多幔屋及草菴,火至輒以池水灌滅,諸軍多出弓弩夾射之, 蠻 敗走。”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 梁 世被繫劾者,子孫弟姪,皆詣闕三日,露跣陳謝……若配徒隸,諸子並立草庵於所署門,不敢寧宅,動經旬日,官司驅遣,然後始退。”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庵,烏含切,《廣韻》:‘小草舍也。’”

(2).特指小寺廟或庵堂。 唐 寒山 《詩》之一二九:“鳥語情不堪,其時臥草庵。” 宋 秦觀 《顯之禪老許以草庵見處作詩以約之》:“偶成二老風流事,不是三乘宿草庵。” 宋 朱熹 《宿休庵用德功間韻贈陳道人》:“暮入千峰里,寒棲一草菴。”

溪光

指溪流的水色。 唐 杜牧 《題白苹洲》詩:“山鳥飛紅帶,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徹,秋色正清華。” 宋 謝逸 《南歌子》詞:“雨洗溪光浄,風掀柳帶斜。” 清 劉大櫆 《重修孫公橋記》:“亭之西,創水榭三楹,為亭右弼,俯蒞溪光,泛搖幾席。”

鏡光

(1).鏡子的光。借指鏡。 清 黃遵憲 《山歌》:“一家女兒做新娘,十家女兒看鏡光。”

(2).明亮的光。 唐 劉長卿 《水西渡》詩:“伊水搖鏡光,纖鱗如不隔。” 唐 許渾 《重遊飛泉觀》詩:“松葉正秋琴韻響,菱花初曉鏡光寒。” 唐 廣宣 《駕幸普濟寺應制》詩:“寺壓山河天宇靜,樓懸日月鏡光新。”

過橋

迷信風俗,“做七”時的一種儀式。 歐陽山 《三家巷》十七:“ 區細 和 區卓 捧著 區桃 的靈牌,到門口外面去‘過橋’。橋是竹枝紮成的,上面糊著金色的紙和銀色的紙,一共有兩座,一座叫金橋,一座叫銀橋。正位師姑宣讀了手卷,吹鼓手奏起‘三皈依’的樂章來,師姑們齊聲念唱。每唱一節,正位師姑用手卷在橋上一指,靈牌就往上挪動一級。到了橋頂,又往下降;過了金橋,又過銀橋, 周炳 一直看到過完了橋,才告辭回家。”

接客

(1) 招待前來的客人

(2) 指妓女接待嫖客

相攜

亦作“相擕”。互相攙扶;相伴。《東觀漢記·鄧禹傳》:“ 禹 乘勝獨克,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以迎,降者日以千數,眾號百萬。” 宋 蘇軾 《甘露寺》詩:“但有相攜人,何必素所歡。”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採蕋的游蜂,兩兩相攜;弄巧的黃鸝,雙雙作對。”《儒林外史》第八回:“當下會了帳,兩人相攜著下了船坐下。”

見“ 相攜 ”。

秋風

秋天的風

劇談

猶暢談。《漢書·揚雄傳上》:“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 晉 左思 《蜀都賦》:“劇談戲論,扼腕抵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今日與 謝孝 劇談一出來。” 金 元好問 《空山何巨川虛白庵》詩之二:“劇談不盡江湖景,重與青燈約對牀。”

詩詞推薦

王綦溪橋紅樹原文_王綦溪橋紅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