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原文
毗耶離城居士家,環堵十笏容河沙。
八萬四千高座眾,咄嗟已辦熏天花。
迢迢不到迷是障,念念常入心無差。
須彌盧山四大海,我見如一粟與麻。
詩詞問答
問:不寐的作者是誰?答:釋清遠
問:不寐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麻韻
參考注釋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維摩經》說, 維摩詰 (意譯 淨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於該地說法時,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 清 錢謙益 《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
(3).指《維摩經》。 宋 王安石 《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 毗耶 數卷書。”
離城
(1).猶言離宮別館。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古城 者, 吳王 闔廬 所置美人離城也。去縣七十里。”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巫欐城 者, 闔廬 所置諸侯遠客離城也,去縣十五里。”
(2).古地名。《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舒鳩 人卒叛 楚 ,令尹 子木 伐之,及 離城 , 吳 人救之。” 楊伯峻 註:“ 杜 《注》,‘ 離城 、 舒鳩城 ’,則當在今 舒城縣 之西,為 楚 軍至 舒鳩 所經之邑。 洪亮吉 《詁》謂即 鍾離 ,不知 鍾離 在今 安徽 鳳陽縣 東北二十里,遠在 舒鳩城 東北, 楚 伐 舒鳩 ,斷不至行軍至此。”
居士
(1) 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稱
(2) 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環堵
(1).四周環著每面一方丈的土牆。形容狹小、簡陋的居室。《禮記·儒行》:“儒者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 鄭玄 註:“環堵,面一堵也。五版為堵,五堵為雉。”《淮南子·原道訓》:“環堵之室,茨之以生茅,蓬戶瓮牖,揉桑為樞。” 高誘 註:“堵長一丈,高一丈,故曰環堵,言其小也。” 唐 杜甫 《寄柏學士林居》詩:“幾時高議排金門,各使蒼生有環堵。” 康有為 《陝西第一次講演》:“凡為家人者,處環堵之中,有父母兄弟妻子之樂,即有父母兄弟妻子之憂。”
(2).指貧窮人家。 清 唐甄 《潛書·去奴》:“環堵之子,不可以權巨室之宜;草莽之士,不可以妄意宮中之事。”
(3).圍聚如牆。形容擁擠。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明武宗遺事》:“值帝微行,過其肆,見觀者環堵,嘖嘖稱羨。”
河沙
恆河 沙數。佛教以為佛世界如 恆河 沙數,多至不可勝數。見《金剛經·一體同觀分》。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謂之為有,則河沙、芥子之説,虛誕難測;謂之為無,則應現感通之事,尋常立驗。”後用以形容數量多得無法計算。 宋 劉克莊 《賀新郎·戊戌壽張守》詞:“福壽比、河沙難算。”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社會》:“你身登九峯,河沙壽永,指示禪機,檀那躍踴。”
八萬四千
本為佛教表示事物眾多的數字,後用以形容極多。《法華經·寶塔品》:“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説。” 宋 陸游 《醉歌》:“八萬四千顛倒想,與君同付醉眠中。”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須要九流三教皆通,八萬四千傍門盡曉。” 清 魏源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惟有 天台 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樑,如人側臥一肱張。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
高座
古羅馬長方會堂端頭的一個高台,特別作為執政官的正式席位,通常位於一個半圓形凹室中
咄嗟
霎時
顧盼可以盪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劉右相書》
天花
(1)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表現為嚴重的病毒血症及接連出現的各階段皮疹,皮疹最後以膿泡、脫痂及瘢痕形成為特徵
(2) 玉蜀黍的雄花,因為長在植株的頂部,所以叫天花
(3) 雪花
夜散下無數茸毛似的天花,織成一片大氅。——聞一多《雪》
迢迢
(1) 形容遙遠。也作“迢遞”
千里迢迢
(2) 漫長;長久
夜迢迢
恨迢迢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念念
(1).一個心念接一個心念;每一個心念。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若有天眼,鑒其念念隨滅,生生不斷,豈可不怖畏邪!”《西遊記》第二七回:“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2).引申為一心一意。 吳樾 《< * 時代>自序》:“予於是念念欲殺盡此輩。”
(3).佛教語。謂極短的時間,猶言剎那。《百喻經·病人食雉肉喻》:“一切諸法念念生滅,何有一識常恆不變。”《維摩經·方便品》:“是身如電,念念不住。”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此身念念浮雲改,寄語長 淮 今好在。”
(4).讀一讀。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二四章:“ 老楊 謙虛說:‘我念念可以,講解可不行呵。’”
入心
猶會心。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劉尹 與 桓宣武 共聽講《禮記》, 桓 云:‘時有入心處,便覺咫尺玄門。’”
須彌
(1).見“ 須彌山 ”。
(2).信佛者泛指山。 唐 楊炯 《梓州惠義寺重閣銘》:“俯觀大道,僅如棗葉;下望須彌,裁同芥子。”
大海
外海,並不封閉在海岬之間或不包括在海峽之內的那部分海洋
我見
我自己的看法
沒有絲毫我見
如一
相同;一致;沒有差別
始終如一
表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