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迎春樹樹綻芳蕤,蘭想清香玉想姿。
卻以詩人稱木筆,侵尋奪席笑辛夷。
詩詞問答
問:《題錢維城花卉二十種·其四·玉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七
2. 辛夷本名木筆而詩人有以詠玉蘭者然玉蘭寄枝用辛夷體花瓣尖銳與辛夷同擬以木筆亦未嘗不可也
參考注釋
迎春
(1).古代祭禮之一。古人以春配應五方之東、五色之青,故於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東郊祭 青帝 ,迎接春季到來。《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鄭玄 註:“迎春,祭 倉帝 靈 威仰 於東郊之兆也。”《後漢書·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於東郊,祭 青帝 句芒 。車騎服飾皆青。” 唐 韋縝 《讀春令賦》:“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輪。”
(2).後世地方官例於立春前一日,率士紳僚佐,鼓樂迎春牛、芒神於東郊,謂之“迎春”。《初刻拍案驚奇》卷七:“蓋因刺史迎春之日,有個白衣人身長丈餘,形容怪異,雜在人叢中觀看。”
(3).迎候春天。 南朝 宋 何承天 《芳樹篇》:“翠穎陵冬秀,紅葩迎春開。” 南朝 陳 謝燮 《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毛 * 《卜運算元·詠梅》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4).迎新年。 朱樹誠 《我愛這一行》:“元旦晚上,她們劇團要同我們廠開一個迎春聯歡晚會。”《文匯報》1991.2.7:“本報昨天在七重天賓館舉辦《文匯報》讀者迎春座談會。”
(5).花名。即迎春花。 唐 白居易 《對新家醞玩自種花》詩:“香麯親看造,芳叢手自栽;迎春報酒熟,垂老看花開。”參見“ 迎春花 ”。
(6).花名。辛夷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辛夷》。
芳蕤
盛開而下垂的花。 晉 陸機 《文賦》:“播芳蕤之馥馥,從青條之森森。” 晉 張協 《雜詩》之二:“弱條不重結,芳蕤豈再馥。” 清 龔自珍 《江城子》詞:“小窗梅雨浥空卮,掬芳蕤,播幽籬。”
清香
清淡的香味
則有荷葉之清香。——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人稱
(1) 稱呼、叫做。如:江湖人稱飛刀華
(2) 語法專用詞。第一人稱(我)屬於說話人,第二人稱(你)屬於聽話人,第三人稱(他)屬於說話人、聽話以外的人
木筆
(1).即毛筆。因初始的毛筆以木為管,故名。 宋 黃伯思 《東觀餘論·論飛白法》:“ 蔡邕 於 鴻都 下,見工人以堊帚成字,歸而為飛白之書,非便用堊帚,蓋用筆效之而已,今人便謂所用木筆為堊帚,謬矣。”參閱 晉 崔豹 《古今注·問答釋義》。
(2).木名。即辛夷。其花未開時,苞有毛,尖長如筆,因以名之。 唐 白居易 《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宋 陸游 《幽居初夏》詩之一:“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元 戴表元 《林村寒食》詩:“出門楊柳碧依依,木筆花開客未歸。”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辛夷》:“﹝釋名﹞辛雉、候桃、房木、木筆、春映。”
(3).指此種植物的花。 楊朔 《鶴首》:“小院裡正開著紫色的木筆。”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奪席
《後漢書·儒林傳上·戴憑》:“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羣臣能説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 憑 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解經不窮 戴侍中 。’”後因謂成就超過他人為“奪席”。 清 朱彝尊 《題程侍郎江山臥遊圖》詩:“ 啟 禎 之際南北派,書有 董 米 畫 崔 陳 。 青溪先生 起奪席,二者並妙稱絶倫。”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漚寄生五古》:“抗顏聊為師,譚經屢奪席。” 柳亞子 《感事呈毛主席》詩:“奪席談經非 五鹿 ,無車彈鋏怨 馮驩 。”
辛夷
香木名,指木蘭
露申辛夷。——《楚辭·屈原·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