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北郊禮成述事原文
年年躬祭典,速速命歸騶。
八變鹹池奏,六宗殷祀脩。
山罍矞雲飾,涚齊瑞蘭浮。
茂對欽調助,寧惟端冕旒。
詩詞問答
問:夏至北郊禮成述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夏至北郊禮成述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夏至北郊禮成述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三
參考注釋
祭典
(1).古代記載有關祭祀制度的典籍,如《禮經》等。《國語·楚語上》:“祭典有之曰:‘國君有太牢,大夫有羊饋,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魚炙之薦。’”《漢書·律曆志下》:“《祭典》曰:‘ 共工氏 伯九域。’” 顏師古 註:“《祭典》即《禮經》《祭法》也。”《孔子家語·廟制》:“祭典云:‘昔 有虞氏 祖 顓頊 而宗 堯 。’”按,此句見今《禮記·祭法》。
(2).古代祭祀專書亦有以“祭典”命名者,如《隋書·經籍志一》著錄 晉 范汪 撰《祭典》三卷。
(3).祀典。祭祀的禮儀法度。《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命樂正入學習舞,乃脩祭典。” 孔穎達 疏:“當脩祀典及祭山川之事。”《隋書·音樂志下》:“肅祭典,協良辰。具嘉薦,俟皇臻。”《舊唐書·音樂志三》:“坎澤祠容備舉,坤壇祭典爰伸。” 吳組緗 《山洪》十一:“他們正在跪拜。祭典到了最後的節目了。”
速速
(1).猶迅速。《古文苑·石鼓文》:“鹿鹿速速,君子之求。” 章樵 註:“速速,疾行貌。” 宋 蘇舜欽 《感興》詩之三:“速速伐虎叢,無使自沉瘵。”《東周列國志》第四五回:“吩咐各軍,速速前進便了。” 毛 * 《反對本本主義》:“我們要大聲疾呼,喚醒這些同志:速速改變保守思想!”
(2).鄙陋貌。
(3).疏遠貌。《楚辭·劉向<九嘆·逢紛>》:“心戃慌其不我與兮,躬速速其不吾親。” 王逸 註:“速速,不親附貌也。”
鹹池
(1).古樂曲名。相傳為 堯 樂。一說為 黃帝 之樂, 堯 增修沿用。《禮記·樂記》:“《鹹池》,備矣。” 鄭玄 註:“ 黃帝 所作樂名也, 堯 增脩而用之。” 唐 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法曲》:“ 舜 持乾羽 苗 革心, 堯 用《鹹池》鳳巢閣。” 清 姚鼐 《雨登岳陽樓》詩:“《鹹池》行復奏,倚待與誰聆。”
(2).神話中謂日浴之處。《楚辭·離騷》:“飲余馬於 鹹池 兮,揔余轡乎 扶桑 。” 王逸 註:“ 鹹池 ,日浴處也。”《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 暘谷 ,浴於 鹹池 。” 唐 杜牧 《杜秋娘詩》:“ 鹹池 昇日慶, 銅雀 分香悲。” 宋 李綱 《與張相公書》:“某遠在 嶺海 ,乃聞閣下奮發忠義,糾合師旅,取日 虞淵 ,洗光 鹹池 ,回六龍以中天,然後知閣下真一世之奇材。”
(3).天神名。《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哀人事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 鹹池 。” 王逸 註:“ 鹹池 ,天神也。”一說為水魚之囿。 洪興祖 補註:“《淮南》云: 鹹池 者,水魚之囿也。注云:水魚,天神。”
(4).星名。《史記·天官書》:“西宮鹹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車舍。” 張守節 正義:“鹹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潢南,魚鳥之所託也。”
貯鹽滷的水池。 唐 樊綽 《蠻書·雲南管內物產》:“蕃中不解煮法,以鹹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於炭上掠取鹽也。”
六宗
(1).古所尊祀的六神。《書·舜典》:“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于山川,徧於群神。”六宗為何神, 漢 以來諸說不一:(1) 漢 伏勝 、 馬融 謂天、地、春、夏、秋、冬。(2) 漢 歐陽 、 大小夏侯 、 王充 謂位於天地四方之間,助陰陽變化者。(3) 漢 孔光 、 劉歆 謂乾坤六子:水、火、雷、風、山、澤。(4) 漢 賈逵 謂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 漢 鄭玄 謂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6) 三國 魏 劉劭 謂太極沖和之氣,為六氣之宗。(7) 晉 王肅 等謂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8) 晉 張髦 謂祖考三昭三穆。(9) 晉 司馬彪 謂天宗、地宗及四方之宗。(10) 北魏 孝文帝 謂皇天大帝與五帝。參閱《書·舜典》 唐 孔穎達 疏、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虞書六宗義》。
(2).謂 漢 文帝 、 武帝 、 宣帝 、 元帝 、 明帝 、 章帝 。《後漢書·安帝紀》:“癸巳,告祀二祖、六宗。” 李賢 註:“六宗,謂 孝文 曰 太宗 , 孝武 曰 代(世)宗 , 孝宣 曰 中宗 , 孝元 曰 高宗 , 孝明 曰 顯宗 , 孝章 曰 肅宗 。”
(3).佛教以三論、法相、華嚴、律、成實、俱舍為六宗。其中,成實、俱舍二宗為小乘;其餘四宗另加天台、真言二宗,稱大乘六宗。
山罍
古代刻有山雲圖紋的盛酒的祭器。也稱“山尊”。《禮記·明堂位》:“山罍, 夏後氏 之尊也。” 孔穎達 疏:“罍為雲雷也,畫為山雲之形也。”《後漢書·馬融傳》:“然後擺牲班禽,淤賜犒功,羣師疊伍,伯校千重,山罍常滿,房俎無空。” 北周 庾信 《周祀圓丘歌·雲門舞》:“獻以誠,鬱以清,山罍舉,沉齊傾。”
矞雲
三色彩雲,古代以為瑞徵。語本 漢 董仲舒 《雨雹對》:“雲則五色而為慶,三色而成矞。”《文選·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 李善 註:“矞雲者,外幸內青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亭中雲氣往來,或化而為嘉禾瑞草,變而為矞雲醲泉。”後用以喻賢德而有地位的人。 明 楊慎 《藝林伐山·紫蜺矞雲》:“《太元》曰:‘紫蜺矞雲朋圍日。’君子小人並進之象也……紫蜺以象小人,矞雲以象君子。”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卷二:“翁深感其誼,舉酒相囑曰:‘老少數十指,悉仰矞雲之庇,他日歸,當圖厚報。’”
涚齊
濁酒過濾成的清酒。齊,濁酒。《禮記·郊特牲》:“明水涚齊,貴新也。” 鄭玄 註:“涚猶清也。五齊濁,泲之使清,謂之涚齊。”
冕旒
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後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