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廬對

作者:諸葛亮 朝代:魏晉

草廬對原文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1-1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詩詞問答

問:草廬對的作者是誰?答:諸葛亮
問:草廬對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諸葛亮的名句有哪些?答:諸葛亮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譯文:“自董卓篡權以來,中土各地豪傑紛紛起兵,占據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名聲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夠戰勝袁紹,從弱小變為強大,不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制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的確不能與他較量。孫權占據江東,已經經歷了三代,地勢險要,民眾歸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孫權這方面只可以以他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荊州的北面控制漢、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連線吳郡和會稽郡,西邊連通巴、蜀二郡,這是兵家必爭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劉表不能守住,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難道沒有占領的意思嗎?益州有險要的關塞,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饒,形勢險固的地方,漢高祖憑著這個地方而成就帝王業績的。益州牧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人民興旺富裕、國家強盛,但他不知道愛惜人民。有智謀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您既然是漢朝皇帝的後代,威信和義氣聞名於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想得到賢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據了荊州、益州,憑藉兩州險要的地勢,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撫各族,對外跟孫權結成聯盟,對內改善國家政治;天下形勢如果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將軍率領荊州的軍隊向南陽、洛陽進軍,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出擊秦川,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這樣,那么漢朝的政權就可以復興了。”

詩文賞析

中國教科書錯誤百出:《隆中對》應為《草廬對》

2002年1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中《語文》課本第六冊上,涉及有兩篇與諸葛亮相關的古文,一是《隆中對》,並對篇名註解為“隆中:山名,在現在湖北襄樊”。二是《出師表》,並對《表》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南陽”註解為“南陽,郡名,在現在湖北襄陽一帶”。此外,該教材彩色插頁中的一面上為岳飛在南陽書寫的《出師表》墨跡,下為襄樊“古隆中”石牌坊。對此,社會反響強烈,認為:將劉備與諸葛亮在“南陽”“草廬之中”的對話定名為《隆中對》及相關註解是不準確的,會對學生產生誤導作用;將漢代“南陽”註解為“在現在湖北襄陽一帶”更是錯誤,違背了最基本的歷史事實;彩頁中將岳飛的墨跡與襄樊“古隆中”組合在一起,也極易使人產生誤解。

詩詞推薦

草廬對原文_草廬對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