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硯行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金星硯行原文

星出雲之端,石在溪之潯。

天上地下相絕幾百千萬里,硯中安得有星點點明如金。

既非瑕掩瑜,又似徽在琴。

我疑星之飛流運動或不居,精采誤落黟流深。

不然神靈憫惻學士久濡滯,故借光景資清吟。

或有感此理,杳默難推尋。

君不見虢山之石團團有桂在中象圓月,又不見廬江之石扶疏有木相樛為寒林。

無重言,但置寒窗筆札往古研於今。

大剛無睢睢,至明無陰陰。

君也能如此,是真金星硯之知音。

詩詞問答

問:金星硯行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金星硯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侵韻

參考注釋

天上

天空中。如:飛機在天上飛;月亮掛在天上。

地下

(1) 處於、生長在或位於地面下的

地下洞

地下根莖

(2) 秘密活動

地下的革命活動

相絕

(1).彼此隔絕。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絶。”

(2).與對方斷絕往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 樊 拂衣去,誓相絶。”

(3).相差極大。 宋 蘇軾 《試館職策問》之二:“夫治亂相絶,而安危之效,相反如此。願考其政,察其俗,悉陳其所以然者。”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一日, 徽宗 顧見公,謂左右曰:‘給舍等耳,而服色相絶如此。’”

百千

成百上升,極言其多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賞賜百千強。——《樂府詩集·木蘭詩》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點點

(1) 表面上的小記號;一個一個的微小的斑點

穿孔紙上透過點點的光斑

(2) 細微的跡象或輕微的痕跡

灰色中帶點點藍色

飛流

(1).快速飛行。《漢書·天文志》:“彗孛飛流,日月薄食。” 蔣光慈 《在黑夜裡》:“你的話如火焰一般的熱烈、飛流。”

(2).指瀑布,飛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贛水》:“西北五六里,有 洪井 ,飛流懸注,其深無底。”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清 吳偉業 《聞台州警》詩之二:“軍捫絶磴松根火,士接飛流馬上泉。”

(3).流星。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讓封第三表》:“則天變彰於飛流,地眚見於震壓。”《魏書·術藝傳·張淵》:“及其災異之興,出無常所,歸邪繽紛,飛流電舉。”一說,指飛星和流星。兩者微異。 魏收 註:“飛,飛星也。流,流星也。飛星與流星各異:飛星焱去而跡絶,流星跡存而不滅。”

運動

(1) 運行轉動

因天時而行罰,順陰陽而運動。——《新語》

(2) 運用

夫宰相運動樞極。——《後漢書》

(3) 物體位置不斷改變的現象

直線運動

(4) 可促進身體健康的身體活動

排球運動

(5) 向民眾公開宣揚某種思想、見解、主義的民眾活動

護路運動

不居

(1).無人居住;不能居住。《孔叢子·雜訓》:“毀不居之室以賜窮民,奪嬖寵之祿以振困匱。”《漢書·嚴助傳》:“以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煩中國。” 顏師古 註:“地不可居。”

(2).不停留。《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民氣解惰,師興不居。” 鄭玄 註:“不居,象風行不休止也。”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歲月曾幾何,耆老逝不居。” 朱自清 《兒女》:“在這件事上,我現在毫不能有一定的主意;特別是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知道將來怎樣?”

(3).不占有。《老子》:“功成而不居。”不居,一本作“弗居”。

精采

亦作“ 精彩 ”。1.精神;神采。《文選·宋玉<神女賦>》:“目略微盼,精彩相授。” 李善 註:“精神光采相授與也。”《晉書·慕容超載記》:“精彩秀髮,容止可觀。”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俄而 文皇 到來,精采驚人,長揖而坐。” 魯迅 《彷徨·祝福》:“她那沒有精采的眼睛忽然發光了。”

(2).猶文采。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二》:“若文字有骨氣,雖精采差減,正亦自佳。”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 紓 視 復 又彌下,辭無涓選,精采襍污,而更浸潤 唐 人小説之風。”《唐人小說·李衛公靖》 汪辟疆 按語:“文中敘行雨一段,極有精采。”參見“ 文采 ”。

(3).光輝。 宋 楊萬里 《題韓亭韓木》詩:“至今南斗無精彩,只放文星一點光。”《全元散曲·集賢賓·憶佳人》:“懸明鏡月華精彩,撒殘棋星斗斜橫。”《紅樓夢》第七六回:“ 賈母 因見月至中天,比先越發精彩可愛,因説:‘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

(4).形容事物佳妙出色。《朱子語類》卷八三:“《國語》與《左傳》似出一手,然《國語》使人厭看,如 齊 、 楚 、 吳 、 越 諸處又精采。” 明 唐順之 《與顧箬溪書》:“僕意欲明公於緊要處提掇一二作法源頭出來,使後世為數學者識其大者得其義,識其小者得其數,則此書尤更覺精采耳。”

不然

(1)

 

不是這樣,並非如此

其實不然

(2)

 

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不然,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3)

 

否則,錶轉折,不這樣做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或情況

我得早點去,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4)

 

否則

要去就別遲到,不然,就甭去了

神靈

(1) 指各類神

上天神靈

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們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死海不死》

(2) 神異;神奇

生而神靈

(3) 指魂魄;靈魂

憫惻

哀憐。 唐 李德裕 《遣王會等安撫回鶻制》:“已知新立可汗,寓居塞下,告窮請命,未有所歸,每念艱危,載深憫惻。” 宋 王讜 《唐語林·賢嬡》:“上亦憫惻,遂罷戲而免 阿布思 之妻。” 嚴復 《道學外傳》:“以錢財為上帝,以子孫為靈魂,生為能語之馬牛,死作後人之僵石,憫惻不暇,安用譏評!”

學士

(1) 學位的一種,通常是初級或最低級學位

文學士

(2) 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濡滯

遲延;猶豫不決

將軍欲通媒妁,呼吸可行,何必如此濡滯。——《禪真後史》

借光

(1) 原指分沾他人的利益或榮耀

(2) 現用作向人詢問或請人給予方便的套語

借光讓我下車

清吟

清美的吟喔;清雅地吟誦。 唐 白居易 《與夢得沽酒且約後期》詩:“閒徵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宋 曾鞏 《芍藥廳》詩:“何如蕭灑山城守,淺酌清吟 濟水 邊。”《鏡花緣》第二回:“如果消閒,趁此六出紛霏之際,我們雖不必學人間暖閣圍爐那些俗態,何妨清吟聯句,遣此長宵?”

有感

有感觸;有感受。 宋 梅堯臣 《河陽秋夕夢與永叔游嵩》詩:“攬衣方有感,還喜問來音。”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劉磵香父子遺詩》:“先 磵翁 歿,以諸生終,未竟所學,同人鹹深惜之。記所見二章,如《梅雨有感》云:‘移榻向窗下,神意殊弗適。’”

杳默

渺遠而幽微。 唐 李翱 《薦所知於徐州張僕射書》:“ 韓愈 送 郊 詩曰:‘作詩三百首,杳默 鹹池 音。’” 宋 歐陽修 《應制賞花釣魚》詩:“夢聽鈞天聲杳默,日長化國景徘徊。”

推尋

(1) 推演研究

這其中的文章還須細細推尋

(2) 推求尋索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團團

(1) 圓圓的樣子

團團似明月

(2) 引申為肥胖

麵團團

(3) 圓月

長風送蕩漾,浩露洗團團。——宋· 孔平仲《月夜》

(4) 簇聚的樣子

樹碧團團

(5) 圍繞、旋轉的樣子

團團一遭土牆

(6) 全部;到處

團團尋蹤跡

(7) 球狀物

捏成團團

圓月

(1).圓的月亮。 南朝 梁 江淹 《班婕妤》詩:“紈扇如圓月,出自機中素。” 唐 常建 《西山》詩:“圓月逗前浦,孤琴又搖曳。” 魯迅 《吶喊·故鄉》:“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2).中秋節親人團聚,飲宴賞月,謂之“圓月”。《紅樓夢》第七六回:“ 賈母 看時, 寶釵 姊妹二人不在坐內,知他家去圓月。”

(3).指團茶。 宋 秦觀 《茶臼》詩:“呼奴碎圓月,搔首聞錚鏦。”

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葉繁茂分披貌。《呂氏春秋·任地》:“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則多粃,墝而專居則多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詠牡丹》詞:“玉盤搖動半厓花。花樹扶疏,一半白雲遮。” 明 劉基 《梅頌》:“扶踈蕭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撓其節兮。”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一:“花葉扶疏,上下錯落著,共有五叢。”

(2).迴旋貌;飄散貌。《淮南子·修務訓》:“龍夭矯,燕枝拘,援豐條,舞扶疏。” 高誘 註:“扶疏,槃跚貌。”《文選·嵇康<琴賦>》:“忽飄搖以輕邁,乍留聯而扶疏。” 李善 註:“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題九江義門陳氏壽安堂》詩:“方瞳緑鬢紅氍毹,春酒搖盪香扶踈。”

相樛

亦作“ 相摎 ”。亦作“ 相繆 ”。相互纏結;糾纏在一起。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六:“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唐 韓愈 《別知賦》:“山磝磝其相軋,樹蓊蓊其相摎。” 宋 蘇軾 《卻鼠刀銘》:“文如連環,上下相繆。” 宋 朱熹 《下山》詩:“緑樹枝相樛,白澗石齒齒。”

寒林

(1).稱秋冬的林木。 晉 陸機 《嘆逝賦》:“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翹而有思。” 唐 王維 《過李揖宅》詩:“客來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趙學士探梅》詩之二:“靜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慾看 壽陽 粧。” 瞿秋白 《餓鄉紀程》六:“車站前一片大曠場,四圍寒林蕭瑟,曉霜猶凝,颼颼的西北風吹著落葉掃地作響,告訴我們已經到了北國寒鄉了。”

(2).梵語音譯。棄屍之處。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七:“屍陀林,正言屍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側,死人多送其中。今總指棄屍之處名‘屍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重言

(1).謂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語。《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成玄英 疏:“重言,長老鄉閭尊重者也。” 陸德明 釋文:“重言,謂為人所重者之言也。” 王先謙 集解:“其( 莊子 )託為 神農 、 黃帝 、 堯 、 舜 、 孔 、 顏 之類,言足為世重者,又十有其七。”一說反覆言之。 郭慶藩 集釋引 郭嵩燾 曰:“重,當為直容切。《廣韻》:重,復也。 莊生 之文,注焉而不窮,引焉而不竭者是也。” 宋 司馬光 《酬胡侍講先生瑗字翼之見寄》詩:“常恐負吹噓,終為重言累。”

(2).意味深重,語重心長的話。 三國 魏 嵇康 《與呂長悌絕交書》:“足下許吾終不擊 都 ,以子父交為誓,吾乃慨然感足下重言,慰解 都 , 都 遂釋然,不復興意。” 唐 李濬 《松窗雜錄》:“﹝ 德宗 ﹞常於便殿語 玄宗 朝,尤惜謬用 李林甫 ,因再三嘆息重言曰:‘中原之禍,自 林甫 始也。’”

(1).再次申說。《列子·說符》:“吾知之矣,子勿重言。”《後漢書·郎顗傳》:“出死忘命,懇懇重言。” 李賢 註:“重,再也。” 唐 陳子昂 《答制問事·安宗子科》:“然臣復重言者,貴以微誠,披露肝膽。”

(2).口吃。《靈樞經·憂恚無言》:“其厭大而厚,則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

(3).修辭方式之一種。也叫迭字。如:《詩·周南·桃夭》“ * ,灼灼其華”中的“夭夭”、“灼灼”。如: 宋 李清照 《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連用七組重言,以造成一種悽惋的情與景。

寒窗

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艱苦的學習環境

十年寒窗

筆札

(1) 紙和筆

(2) 指文章、書信等

往古

古代;古時候

往古來今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大剛

見“ 大綱 ”。

睢睢

仰視貌。《漢書·五行志中之下》:“萬眾睢睢,驚怪連日。” 顏師古 註:“睢睢,仰目視貌也。”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久欲辭謝去,休令眾睢睢。” 宋 曾鞏 《福州鱔溪禱雨文》:“餘醜成群,百十睢睢。跳踉出沒,負力乘巇。” 明 唐順之 《宿游塘書懷》詩:“脈脈常多病,睢睢竟寡諧。”

至明

(1).極賢明。《荀子·正論》:“天下者……至眾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漢書·文帝紀》:“昔先王遠施不求其報,望祀不祈其福,右賢左戚,先民後己,至明之極也。” 宋 葉適 《國子祭酒李公墓志銘》:“尹言過矣。上至明,豈重 邏 輕尹哉!”

(2).以指賢明的君主。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為心賦》:“至明在上,無遠弗賓。”

(3).極光明。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觀德》:“天出至明,眾知類也,其伏無不炤也。”

陰陰

(1).幽暗貌。 唐 李端 《送馬尊師》詩:“南入 商山 松路深,石牀溪水晝陰陰。” 宋 蘇軾 《李氏園》詩:“陰陰日光淡,黯黯秋氣蓄。” 沉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洗過了臉,我方走出房門,看看天氣陰陰的,像要落雨的神氣,一切皆很黯淡。”

(2).深邃貌。 南朝 齊 謝朓 《直中書省》詩:“紫殿肅陰陰,彤庭赫弘敞。”

(3).猶隱隱。微痛貌。《素問·咳論》:“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王冰 註:“脾氣主右,故右胠下陰陰然深慢痛也。”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二折:“一會家陰陰的腹痛似錐挑。”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二章:“他心裡陰陰作痛。”

蔭蔽覆蓋。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金星硯

硯名。 明 曹昭 《格古要論·古硯論·硯名》:“龍尾硯、金星硯……已上俱出 歙縣 ,皆硯之異名。”參見“ 金星石 ”。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

詩詞推薦

金星硯行原文_金星硯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