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陽別墅原文
河北為陽,河南為陰。
南北如仁義,定名弗可侵。
陰陽如道德,虛位隨方尋。
昌黎創精語,非創至理自古今。
天地山河示此象,豈從原道之文垂訓音。
漾舟而過偶契心。
仰觀俯察歸酌斟。
詩詞問答
問:灤陽別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灤陽別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河北
(1).泛指 黃河 以北的地區。《穀梁傳·僖公二十八年》:“ 溫 , 河 北地。”《淮南子·齊俗訓》:“道德之論,譬猶日月也, 江 南、 河 北不能易其指,馳騖千里不能易其處。”《南史·謝靈運傳》:“﹝ 謝靈運 ﹞將行,上書勸伐 河 北。”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詩:“ 河 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
(2).省名。別稱 冀 。省會 石家莊市 。
南為
見“ 南訛 ”。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仁義
(1) 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定名
(1) 給予名字
這個公司定名為三城公司
(2) 確定名分;命名
事實畢竟是事實,這樣定名的實證都具有科學的威望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道德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2) 合乎道德的
虛位
(1).空的坐位。 唐 韋應物 《出還》詩:“入室掩無光,銜哀寫虛位。”《舊唐書·李勉傳》:“以名士 李巡 、 張參 為判官,卒於幕,三歲之內,每遇宴飲,必設虛位於筵次,陳膳執酹,辭色悽惻,論者美之。”
(2).空著的職位;有名無實的職位。《漢書·諸侯王表》:“﹝ 周 朝﹞歷載八百餘年,數極德盡,既於王 赧 ,降為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絶於天下,尚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無主,三十餘年。”《南史·茹法亮傳》:“ 文度 為外監,專制兵權,領軍將軍守虛位而已。” 唐 韓愈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詩:“侍從近臣有虛位,公今此去歸何時?”
(3).特意空出職位。表示期待賢能。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養素丘園,台階虛位;庠序公朝,萬夫傾望。”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左轄頻虛位,今年得舊儒。”《明史·吳寬傳》:“ 弘治 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繼母憂,吏部員缺,命虛位待之。”
(4).空名號。 唐 韓愈 《原道》:“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章炳麟 《隴西有壯士》詩:“虛位不如塵土,何為硜硜獨自苦。”
隨方
(1).依據情勢。《南史·恩倖傳論》:“若夫竭忠盡節,仕子恆圖,隨方致用,明君盛典,舊非本舊,因新以成舊者也。”《新唐書·張獻誠傳》:“ 獻誠 喜功名,為政寬裕,有機略,隨方制變,而簡廉不逮於文。”《明史·耿炳文傳》:“ 炳文 嬰城固守,攻甚急,隨方御之,不解甲者月餘。”
(2).謂按原方位。《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三年》:“ 仲禮 竟無一言,諸軍乃隨方各散。” 胡三省 註:“言諸軍各隨所來之方散去也。”
(3).不拘何方;任何方面。 宋 秦觀 《次韻子由召伯埭見別》之二:“到處故應山作主,隨方還有月為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問以經語,隨方應對,歷歷無誤。”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至理
(1) 最正確或最根本的道理
團結禦侮,自然是至理
(2) 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山河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垂訓
垂示教訓。《文選·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傲世不可以垂訓也,故正諫以明節。” 劉良 註:“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後人。”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夫先王垂訓,開端中人。” 明 李贄 《答馬歷山書》:“雖各各著書立言,欲以垂訓後世,此不知正墮在好為人師之病上。” 清 陳熾 《<盛世危言>序》:“顧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空文垂訓,道可傳而器不可傳。”
漾舟
泛舟。《文選·謝惠連<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成裝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李周翰 註:“漾舟,泛舟也。” 唐 王維 《藍田山石門精舍》詩:“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 宋 王安石 《桃源行》:“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契心
心意投合;稱心。 宋 蘇洵 《祭史彥輔文》:“吾與 彥輔 契心忘顏,飛騰雲霄,無有遠邇。” 明 袁宏道 《覆友人》:“故凡遇有契心之書,便當取讀數徧。”
仰觀俯察
《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後以“仰觀俯察”指多方或仔細觀察。 晉 嵇康 《養生論》:“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無功之治;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莫不皆然。” 明 宋濂 《文原》:“ 庖犧 仰觀俯察,畫奇偶以象陽陰,變而通之,生生不窮,遂成天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諭天下讀書士子》:“仰觀俯察之間,定有活潑天機來往胸中,非古篋中所有者。”
酌斟
(1).亦作“ 酌酙 ”。酌酒。 明 程嘉燧 《孫履正履和北上臨別題贈長句》:“脫衣貰酒君酌斟,君胡不飲心沉吟。” 清 方文 《嚴子餐招同王宇安暨令嗣茂遠朱岷左吳岱觀夜集有懷亡友子岸》詩:“舉觴命親串,有酒當酌酙。”
(2).考慮事情或行文等是否妥當和可行。《天地會詩歌選·根由歌》:“共結聯盟表真心,同謀大事密酌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