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禪者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示禪者原文

庵內不知庵外事,坐看來者墮鋒機。

忽思良遂參麻1-1谷,大類清平見翠微。

黃檗棒頭寧有法,惠超言下便知非。

意根欲立無存處,萬象同時把手歸。

詩詞問答

問:示禪者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示禪者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示禪者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外事

(1) 外交事務;涉外事務

外事活動

(2) 外邊的事;與己無關的事

不問外事

坐看

(1).猶行看,旋見。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六:“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唐 杜甫 《鳳凰台》詩:“坐看彩翮長,縱意八極周。”

(2).謂旁觀而無行動。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張清 對部下說:‘上將掌握兵權,坐看我們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異心。’”

來者

(1) 將來的事或人

來者猶可追

使來者讀之。——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前來的人或物

來者不拒

清平

(1).太平。 漢 班固 《兩都賦》序:“臣竊見海內清平,朝廷無事。” 唐 白居易 《贈夢得》詩:“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 清 李漁 《玉搔頭·聞警》:“他道清平世,忽起狼烽。”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集·革命與文學》:“世事臨到清平的時候,他們或許還可以謳歌一下太平。”

(2).清和平允。《世說新語·品藻》“ 閭丘沖 ,優於 滿奮 、 郝隆 ”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 沖 清平有鑑識。” 宋 蘇軾 《<王定國詩集>敘》:“﹝ 王定國 ﹞以其 嶺 外所作詩數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 馮古浦 在 西林相公 席上詠牡丹云:‘詩到清平能動主,花雖富貴不驕人。’”

(3).廉潔公正。《後漢書·魯恭傳》:“遷光祿勛,選舉清平,京師貴族莫能枉其正。”《隋書·循吏傳序》:“吏之清平,失其所欲,雖崇其賞,猶或不為。” 唐 元稹 《連昌宮詞》:“長官清平太守好,揀選皆言由相公。”

(4).平靜。 * 《和謝老<泛舟古田水庫>原韻》:“湖水清平波浪無,樓船並進路航迂。” 冰心 《寄小讀者》七:“我平時寫作,喜在人靜的時候,船上卻處處是公共的地方,艙面闌邊,人人可以來到。海景極好,心胸卻難得清平。”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毛 * 《答友人》

黃檗

俗作“黃柏”,落葉喬木。內皮色黃性寒味苦,可入藥,亦可作染料

鮮支黃櫱。——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棒頭

(1).方言。玉米。《抗日歌謠·村村農民齊動員》:“夏日如火熱難當,棒頭熟來高粱黃。”

(2).棍子,棍棒。

超言

曠達的言辭。 明 徐渭 《送鳴教往上海》詩之二:“超言雖遣累,離緒難釋罣。”

知非

(1).五十歲的代稱。《淮南子·原道訓》:“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謂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後因以“知非”稱五十歲。 唐 白居易 《自詠》:“誠知此事非,又過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鈕琇 《觚賸·除夜覘士》:“﹝ 陳楚產 ﹞齒踰知非,始補弟子員。”

(2).省悟以往的錯誤。 唐 趙嘏 《東歸道中》詩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寧調元 《東蛻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遙想待他年。”

意根

佛教語。為六根中的第六根。謂對於法境而生意識,故名。 清 龔自珍 《五重證義》:“ 觀世音 用耳根, 香積佛 眾香世界用鼻根, 智者大師 用意根。”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性上》:“意根之動,謂之意識。”參見“ 六根 ”。

存處

撫慰安置。《資治通鑑·後周太祖廣順二年》:“ 契丹 、 瀛 、 莫 、 幽州 大水,流民入塞散居 河北 者數十萬口, 契丹 州縣亦不之禁。詔所在賑給存處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杜秋詩解》:“ 漳王 傅母 杜仲陽 ,坐 宋申錫 事,放歸 金陵 ,詔 德裕 存處之。”

萬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同時

(1) 同時代;同一時候

同時發生

同時發火。——《資治通鑑》

(2) 並且

任務艱巨,同時時間又很緊迫

把手

(1) 器物上供手執握之處

(2) 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人。引申為負責人

一把手,二把手

(3) 通過它可握住、操縱或移動某物的常見的拉手(如抽屜或門的)

金屬把手

詩詞推薦

示禪者原文_示禪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