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贈陳命美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答贈陳命美原文

南國詞曹屬代興,仙槎渺渺興堪乘。

江山到處為閒主,瓴缽隨緣伴衲僧。

芸笈箋經藏貝葉,竹窗題偈寫溪藤。

慚余焚筆無新句,欲報璚瑤尚未能。

詩詞問答

問:答贈陳命美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答贈陳命美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答贈陳命美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蒸韻

參考注釋

南國

祖國的南部

詞曹

指文學侍從之官。亦借指翰林。 唐 高適 《送柴司戶充劉卿判官之嶺外》詩:“月卿臨幕府,星使出詞曹。” 明 王錂 《春蕪記·巧詆》:“他在詞曹,獨擅名高。” 清 曾國藩 《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時大學士 和珅 當國,有中貴人與君同里同姓來告曰:‘相國知子,欲一燕見。能往,吾導,子詞曹可致也。’君謝不能。”

代興

謂更迭興起或盛行。《國語·鄭語》:“及 平王 之末,而 秦 、 晉 、 齊 、 楚 代興, 秦景 、 襄 於是乎取 周 土, 晉文侯 於是乎定天子, 齊莊 、 僖 於是乎小伯, 楚 蚡冒 於是乎始啟 濮 。” 韋昭 註:“代,更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戰代 以來,棄德務功,銘辭代興,箴文委絶。” 宋 秦觀 《變化論》:“變化代興,謂之天德。”

仙槎

亦作“僊槎”。神話中能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舊説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君平 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 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姚主管橫州》詞:“君泛仙槎銀海去。後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萬里圖》詩:“僊槎二月出 龍門 ,萬里春風掉晴雪。”《隨園詩話》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詩:“銷魂何處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太平廣記》卷四○五引《洞天集》:“ 嚴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蠧。 李德裕 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 廣明 以來失之,槎亦飛去。” 唐 李适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若見 君平 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 明 劉基 《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有仙槎待還家。”後亦借稱行人所乘之舟。

渺渺

形容悠遠;久遠

雲海渺渺無際

江山

江河和山嶺,指國家的疆土或政權

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險固。——《資治通鑑》

江山如畫。——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到處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 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

(2).順應機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聖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雲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經藏

(1).梵文的意譯。佛教經典的一大類。與律藏、論藏合稱三藏。《華嚴經·淨行品》:“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南朝 梁 沉約 《佛記序》:“博尋經藏,搜採註説;條別流分,各以類附。” 清 洪昇 《長生殿·私祭》:“嘆夜來風雨催衣葬,洗心仔細翻經藏。”

(2).寺院存放佛經處。 唐 義淨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凡有欲分亡苾芻物,律具廣文……所有經典章疏皆不應分,當納經藏。” 唐 李邕 《海州大雲寺禪院碑》:“被甲律儀,下帷經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到經藏北,法堂西,廚房南面,鐘樓東里。”

貝葉

古代 印度 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亦借指佛經。 唐 玄奘 《謝敕賚經序啟》:“遂使 給園 精舍,併入提封;貝葉靈文,鹹歸冊府。” 元 榮肇 《原釋》:“如兇惡之徒,日誦貝葉之書,心藏蛇蠍之行,既死矣,以其能信佛,佛即引之而享天堂之樂。”

溪藤

指 剡溪 紙。 浙江 剡溪 所產的藤製紙最為有名。 宋 蘇軾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書來乞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蘇轍 註:“溪藤, 剡溪 紙也。” 宋 陳與義 《次何文縝題顏持約畫水墨梅花韻》之一:“牕間光景晚來新,半幅溪藤萬里春。” 宋 陸游 《小園花盛開》詩:“更嗟著句多塵思,慚愧溪藤似截肪。”

焚筆

猶焚草。 唐 趙嘏 《山陽即席獻裴中丞》詩:“暫肯剖符臨水石,幾曾焚筆動星辰。”參見“ 焚草 ”。

新句

詩文中清新優美的語句。 唐 張籍 《使回留別襄陽李司空》詩:“迴首吟新句,霜雲滿 楚 城。” 宋 王安石 《與郭祥正太博書》之三:“承示新句,但知嘆愧。” 宋 范成大 《次韻溫伯納涼》:“且復喔新句,相嘲 飯顆山 。”

尚未

至今未曾;還沒有。 

例句: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三回:“正是科爾沁部統領明安,尚未行禮,即大哭道“全部軍士都敗沒了,貴統領布塞聞已戰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

詩詞推薦

答贈陳命美原文_答贈陳命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