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中盤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游古中盤原文

出園閒馬候岩隈,得得山溪淨絕埃。

峰峙雲根全露骨,松生石縫善藏胎。

招提依舊豈予別,調御端然識我來。

東壁槃阿坐精舍,奇含窗里供吟材。

詩詞問答

問:游古中盤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游古中盤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游古中盤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

2. 去聲

參考注釋

岩隈

深山曲折處。 隋煬帝 《秦孝王誄》:“扈駕仁壽,撫席巖隈。” 唐 孟翔 《奉和郎中遊仙山四瀑布》詩:“蘿蔦罥紫綬,巖隈駐朱轓。” 元 張緯 《結廬》詩:“卻恐 漢 庭須羽翼,鶴書未許老巖隈。”

得得

(1).任情自得貌。語本《莊子·駢拇》:“夫不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南朝 梁 何遜 《西州直示同員》詩:“誓將收飲啄,得得任心神。” 宋 黃庭堅 《和甫得竹數本於周翰喜而作詩和之》:“人知愛酒耳,不解心得得。”《紅樓夢》第三八回:“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2).頻頻;頻仍。 唐 王建 《洛中張籍新居》詩:“雲山且喜重重見,親故應須得得來。” 金 高庭玉 《柳絮》詩:“得得穿朱戶,時時撲翠屏。”

(3).特特,特地。 唐 陸龜蒙 《丁隱君歌序》:“別業在深山中,非得得行不可適到其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我得得為渠入 蜀 ,何意見怪?”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縱千里萬里,猶將買草鞋得得而往。”

(4).應諾之詞。猶言好好。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一:“﹝ 仁宗 ﹞一日將御朝, 溫成 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

(5).的確,確實。《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良人得得負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6).恰好。 宋 范成大 《萬州》詩:“前山如屏墻,得得正當戶。”

(7).猶答答。作詞或詞組的後綴。 葉聖陶 《微波》:“十二分通脫的一個女郎,兩年以後,會變成這樣羞人得得的。”

(8).象聲詞。多形容馬蹄聲。 清 黃景仁 《道中秋分》詩:“瘦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聽空空。” 曹禺 《王昭君》第四幕:“馬蹄得得,一個騎兵跑得滿頭大汗上。”

山溪

亦作“ 山谿 ”。 1.山川;山河。《孟子·公孫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三國志·魏志·牽招傳》:“若欲潛襲,則山溪艱險,資糧轉運,難以密辦。”

(2).山中溪水。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 江 南山谿水中有射工蟲,甲蟲之類也。” 唐 戴叔倫 《宿靈岩寺》詩:“雨急山溪漲,雲迷嶺樹低。” 明 李夢陽 《門前溪》詩:“山溪信清淺,入海作洪波。”

雲根

(1).深山雲起之處。 晉 張協 《雜詩》之十:“雲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 唐 杜甫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 忠州 三峽內,井邑聚雲根。” 仇兆鰲 註:“ 張協 詩‘雲根臨八極’註:五嶽之雲觸石出者,雲之根也。” 元 馬致遠 《黃粱夢》第一折:“醉歸去松陰滿身,泠然風韻,鐵笛聲吹斷雲根。”

(2).山石。 宋 梅堯臣 《次韻答吳長文內翰遺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雲根,剖堅如剖玉。” 傅尃 《瘞鶴銘》詩:“墨痕斑駁蘚花溼,雲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為雲遊僧道歇腳之處,故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愒曾臺兮陟雲根,坐澗下兮越風穴。” 唐 司空圖 《上陌梯寺懷舊僧》詩之一:“雲根禪客居,皆説舊吾廬。”

露骨

比喻用意十分顯露,語不含蓄,毫無掩飾或假裝的狀態

話說得很露骨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依舊

依然像從前一樣

書房的陳設依舊未變

調御

(1).調教駕御。《無量義經·德行品》:“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 唐 柳宗元 《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攝取調御,凡歸於正真者,動而成羣,不自知其教。”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一:“若踶囓之馬,調御有道,久則自然馴熟。”

(2).佛教語。“ 調御丈夫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勸請調御,常住世間,救現在之兵災,除當來之苦集。” 唐 柳宣 《與翻經大德等書》:“僕心懷正路,行屬歸依,以實際為大覺,玄軀無為,是調御法體。”

端然

(1) 形容端正,不歪斜

(2) 穩固的樣子

魏兵端然不動。——《三國演義》

東壁

(1).室東側的牆壁下。《儀禮·士喪禮》:“君反之,復初位,眾主人辟於東壁,南面。”《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2).指東壁上。 唐 李白 《寄上吳王》詩之二:“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牀。”

(3).指東隔壁的房屋。 明 李贄 《南詢錄敘》:“ 趙老 以內翰而為諸生談聖學於東壁,上人以諸生而為諸生講舉業於西序。彼此一間耳,朝夕聲相聞。”

(4).東邊。《水滸傳》第七六回:“東壁一隊人馬,儘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纓青馬。”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門之東,故稱。《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壁中。” 晉 張華 《雜詩》:“東壁正昏中,固陰寒節升。”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正誤·東壁東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離宮在南則壁在室東,故稱東壁。”

(6).《晉書·天文志上》:“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祕府也。”因以稱皇宮藏書之所。 唐 張說 《恩制賜食於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明 高明 《琵琶記·孝婦題真》:“休夸東壁圖書府,賽過西垣翰墨林。”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詩詞推薦

游古中盤原文_游古中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