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二原文
歸來習懶謝逢迎,一送君侯畫軾行。
掌上蓮花開泰華,匣中龍劍出豐城。
笳聲夜散榆林燧,柏府秋高細柳營。
拊髀久知勞聖主,即看韓范播威名。
詩詞問答
問: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逢迎
(1) 違心趨奉迎合
逢迎拍馬
(2) 迎接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送君
鼓的別稱。 宋 無名氏 《致虛雜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華由,磬曰洗東,皆仙樂也。”
掌上
(1).手掌之上。極言容易。 唐 王昌齡 《箜篌引》:“簏讀兵書盡冥搜,為君掌上施權謀。”
(2).極言愛撫。 唐 沉佺期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詩:“玉就歌中怨,珠辭掌上恩。” 唐 白居易 《母別子》詩:“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參見“ 掌上明珠 ”。
蓮花
蓮華。即荷花,蓮的花,較大淡紅色或白色,有香味
泰華
(1). 泰山 與 華山 的並稱。《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夏桀 之居,左 河 濟 ,右 泰 華 , 伊闕 在其南, 羊腸 在其北,修政不仁, 湯 放之。” 宋 辛棄疾 《臨江仙·戲為山園蒼壁解嘲》詞:“有心雄 泰 華 ,無意巧玲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斯真 泰 華 兩峯,同標峻絶矣。”
(2).即 華山 。 明 楊基 《送魏萬之安西》詩:“雲散岳蓮開 泰 華 ,月寒郊樹隱 新豐 。”
龍劍
亦作“ 龍劒 ”。古有寶劍名龍淵、龍泉。後因稱寶劍為“龍劍”。 晉 郭璞 《蚍蜉賦》:“虎賁比而不懾,龍劒揮而不恐。” 唐 劉禹錫 《武陵觀火詩》:“ 晉 庫走龍劒, 吳 宮傷燕雛。”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萬里江湖龍劍合,一尊風雨 薊門 分。”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詩之五:“匣中龍劍光,一鳴四壁靜。” 柳亞子 《題<張蒼水集>》詩之四:“ 延津 龍劍沉淵久,出匣依然百鍊鋼。”
笳聲
胡笳吹奏的曲調。亦指邊地之聲。 唐 錢起 《送王相公赴范陽》詩:“ 代 雲橫馬首, 燕 雁拂笳聲。” 唐 鄭愔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詩:“下嫁戎庭遠,和親 漢 禮優。笳聲出虜塞,簫曲背 秦 樓。”
榆林
(1).榆樹林。 宋 蘇軾 《種松得徠字》詩:“春風吹榆林,亂莢飛作堆。” 宋 道潛 《夜泊淮上復寄逢原》詩:“遙想故人投宿地,畫船應在碧榆林。”
(2).借指隱者所居的山林。 清 黃宗羲 《萬悔庵墓志銘》:“大兵渡 淛 ,一時士人諱言受職,皆改頭換面充賦有司。而公車之徵,先生獨不行。當是時,先生遁跡榆林。”
柏府
亦作“栢府”。御史府的別稱。 明 陳璉 《驄馬賦》:“柏府深嚴,蘭臺清閟。” 明 唐順之 《贈陳僉事約之生日》詩:“官遷栢府多推望,經絶韋編不待年。” 清 鈕琇 《觚賸·姜郎》:“蓬池月鹿,以青狐之裘至;柏府雲鷗,以紫貂之冠至。”參見“ 柏臺 ”。
秋高
謂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陳潤 《賦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贊 《題壺山》詩:“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紅。”
細柳營
漢文帝 時, 周亞夫 為將軍,屯軍 細柳 。帝自勞軍,至 細柳營 ,因無軍令而不得入。於是使使者持節詔將軍, 亞夫 傳令開壁門。既入,帝按轡徐行。至營, 亞夫 以軍禮見,成禮而去。帝曰:“此真將軍矣!曩者 霸上 , 棘門 軍,若兒戲耳!”見《史記·絳侯世家》。後遂稱軍營紀律嚴明者為 細柳營 。 細柳 ,在今 陝西省 鹹陽市 西南。 唐 李嘉祐 《送馬將軍奏事畢歸滑州使幕》詩:“ 棠梨宮 里瞻龍袞, 細柳營 前著豹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紛紛將士願移家, 細柳營 中起暮笳。”亦省作“ 細柳 ”。 南朝 陳 徐陵 《為始興王讓琅玡二郡太守表》:“自 甘泉 通水, 細柳 屯兵,旁帶戎臣,頗同疆埸。”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詩》:“已遣嚴兵營 細柳 ,更教長劍倚 扶桑 。” 清 毛師柱 《兵過》詩:“軍容同 細柳 ,知不負君恩。”
拊髀
以手拍股。表示激動、讚賞等心情。《莊子·在宥》:“ 鴻蒙 方將拊髀雀躍而游。”《漢書·馮唐傳》:“上既聞 廉頗 、 李牧 為人,良説,乃拊髀曰:‘嗟乎!吾獨不得 廉頗 、 李牧 為將,豈憂 匈奴 哉!’” 宋 岳珂 《桯史·稼軒論詞》:“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每至此,輒拊髀自笑。” 明 吾邱瑞 《運甓記·帥閫賓賢》:“正是拊髀思 頗 牧 ,那得 終軍 為請纓。” 魯迅 《南腔北調集·<總退卻>序》:“某英雄在 柏林 拊髀看天。”
聖主
(1).對當代皇帝的尊稱。《東觀漢記·鮑永傳》:“今聖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雲殢 吳 越 ,君逢聖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 峨眉 月。”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經術遭逢聖主,備位輔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目下有某處將軍缺,倘不吝重金,僕囑內兄游揚聖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稱英明的天子。《戰國策·秦策三》:“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臣聞附下罔上,聖主之所宜誅;心狠貌恭,明時之所必罰。” 清 曾國藩 《何君殉難碑記》:“飢寒逼身,難顧廉恥;聖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撫其子。”
韓范
(1). 唐 韓愈 為著名古文家,卒謚“文”。 宋 范仲淹 亦以能文著稱,卒謚“文正”。後世因以“韓范”並稱之。 明 張居正 《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贈太保謚襄毅楊公墓志銘》:“ 李 郭 無文, 韓 范 無武,公也兼之。”
(2). 宋 名臣 韓琦 和 范仲淹 的並稱。《宋史·韓琦傳》:“ 琦 與 范仲淹 在兵間久,名重一時,人心歸之,朝廷倚以為重,故天下稱為‘韓范’。” 宋 王十朋 《觀國朝故事》詩之二:“朝廷起 韓 范 ,節制閫外師。”
威名
因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名望
威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