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伏雨原無定,分龍霈不齊。
一朝遲南北,兩地異東西。
土入六七寸,雲鋪遠近低。
惟因待風息,挽渡又稍稽。
詩詞問答
問:《江南河道總督薩載奏清江得雨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齊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一
2. 埤雅夏多雨龍各有分域又俗諺謂伏雨為車轍雨言大小不齊也
參考注釋
伏雨
指連綿不斷的雨。 唐 杜甫 《秋雨嘆》詩之二:“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 仇兆鰲 注引 趙子櫟 曰:“闌珊之風,沉伏之雨,言其風雨之不已也。”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紅蘿炭﹞如經伏雨久淋,性未過盡,而火氣太熾,多能損人。” 清 納蘭性德 《浣溪紗》詞之二:“伏雨朝寒愁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
分龍
見“ 分龍雨 ”。
不齊
在質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變的,可變的,不規則的,不均勻的
脈律不齊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兩地
(1).兩處;兩個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二天之諺。”《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 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省、樞密院。 宋 無名氏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雲自有三年信,明月長為兩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遠近
(1) 遠處和近處
遠近聞名
(2) 指距離的長短
(3) 指關係的親疏
風息
(1).風止息。《宋史·韓世宗傳》:“ 閩 人 王 某者,教其舟中載土,平版鋪之,穴船版以櫂槳,風息則出 江 ,有風則勿出。”
(2).訊息;情況。《西遊記》第三四回:“ 老孫 變化,也只為你們。你怎么倒走了風息。”
(3).風的聲息。 郭沫若 《月光下》:“絲毫風息也沒有,也沒有什麼聲音。”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音相和兮悲且清蔡琰《悲憤詩》
-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皇天無老眼,名位止專城王炎《趙處州輓詩》
- 杏花笑吐香猶淺趙佶《探春令》
- 庾郎鮭菜二十七,太常齋日三百餘
- 鍾山好住苦弗住,馱嶺難居真欲居洪咨夔《寶雲庵戒師》
- 皈趁故園池閣,綠陰芳草陳允平《晝錦堂(北城韓園即事)》
- 少年不解客中愁,砌下尋來斗過秋釋行海《蟋蟀》
- 取譬於水公之跡,胸中公固有虛室曾豐《題葉英州清白亭》
- 寒暑添線衲,朝晡折足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