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河圖布畫非人力,鳥跡成文豈偶然。
自昔秘藏神所護,至今陳露墨猶鮮。
胸襟有道推先覺,斤斧無情肯自全。
但欲剖心彰景命,爨桐何意擬薰弦。
詩詞問答
問:《用中示以字瑞既書其事又賦詩一首》的作者是誰?答:陳淵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河圖
儒家關於《周易》卦形來源的傳說。《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孔 傳:“ 伏犧 王天下,龍馬出 河 ,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昔 康王 河圖,陳於東序。” 宋 陸游 《讀書》詩:“天球及河圖,千古所共秘。”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且術士喜言怪誕,不曰予宗河圖,則曰予宗洛書。” 聞一多 《書信·給梁實秋先生》:“河圖則取義於 河 馬負圖, 伏羲 得之演為八卦,作為文字,更進而為繪畫等等,所以代表中華文化之所由始也。”參見“ 河圖洛書 ”。
布畫
(1).運籌劃策。 唐 元稹 《加裴度幽鎮兩道招撫使制》:“以丞相布畫於千里之外,使諸將持重於四封之中。”
(2).謂排列運算。《金史·方伎傳·武禎》:“ 武禎 子 亢 ,寡言笑,不妄交,嘗與一學生終日相對,握籌布畫,目炯炯若有所營,見者莫測也。”
非人
(1) 不合適的人
所用非人
(2) 殘廢人
(3) 缺乏人性或個性的人
(4) 不人道的(非人待遇)
鳥跡
亦作“ 鳥跡 ”。1.鳥的爪印。《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宋 司馬光 《夏日西齋書事》詩:“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苔。” 清 曾國藩 《致劉孟容書》:“古聖觀天地之文,獸迮鳥跡而作書契。”
(2).鳥飛空中,了無痕跡。比喻物無實體。 晉 僧肇 《寶藏論·廣昭空有品》:“實彼非此,實此非彼,鳥跡空文,奇特以現。”
(3).指鳥篆。 漢 蔡邕 《隸勢》:“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易。” 唐 白居易 《雞距筆賦》:“挫萬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鳥跡落。” 明 張煌言 《建夷宮詞》之九:“笑殺 鍾 王 空妙筆,而今鳥跡是同文。”參見“ 鳥篆 ”。
見“ 鳥跡 ”。
成文
(1) 形成文字,寫在紙上
已有腹稿,尚未成文
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2) 現成的文章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自昔
往昔;從前。《詩·小雅·楚茨》:“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先天而順。”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談玄;橫雕龍於翠尾,飛縞鳳於瓊筵。” 宋 范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爆竹行》:“歲朝爆竹傳自昔, 吳 儂正用前五日,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秘藏
收藏或隱藏起來;不公開
秘藏珍寶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陳露
陳述表露。 唐 劉禹錫 《謝平章事表》:“臣恪居官次,遐守藩維,不獲伏謝彤庭,陳露丹慊。”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詩啟》:“詞直氣粗,罪尤是懼,固不敢陳露於人。”
胸襟
指心情、志趣、抱負等
胸襟開闊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劉開《問說》
有道之士。——《呂氏春秋·察今》
推先
推尊。《後漢書·逸民傳·矯慎》:“與 馬融 、 蘇章 鄉里並時, 融 以才博顯名, 章 以廉直稱,然皆推先於 慎 。”《晉書·阮鹹傳》:“ 太原 郭奕 高爽有識量,知名於時,少所推先,見 鹹 心醉,不覺嘆焉。” 唐 韋應物 《酬豆盧倉曹題庫壁見示》詩:“莫嗟年鬢改,郎署定推先。”
斤斧
(1).斧頭。《管子·乘馬》:“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凡木結根於靈山,而 匠石 為之寢斤斧。” 宋 蘇軾 《築高麗亭館一絕》:“簷楹飛舞垣牆外,桑柘蕭條斤斧餘。” 郭沫若 《洪水時代》詩:“ 夏禹 ,只把手中的斤斧暫停,笑說道:‘那只是虛無的幻影!’”
(2).指兵器。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宣宗 索 趙嘏 詩,其卷首有《題秦皇詩》,其略云:‘徒知六國隨斤斧,莫有羣儒定是非。’”
(3).請人修改詩文的敬辭。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又窺諸公所賦,何以措手,然旨命丁寧,亦勉率成篇,並自寫上呈,所謂將勤補拙,更乞斤斧,免貽眾誚。”參見“ 斧正 ”。
無情
(1) 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不留情
水火無情
自全
保全自己。《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尚書》有 唐 虞 之侯伯,歷 三代 千有餘載,自全以蕃衛天子,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 漢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舊唐書·李密傳》:“若前不據 關 ,退無所守,大眾一散,何以自全?”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若軍事一興,橫歛隨作,民窮而無告,其勢不為大盜,無以自全。”
剖心
比喻以真誠待人
景命
大命。指授予帝王之位的天命。《詩·大雅·既醉》:“君子萬年,景命有僕。” 鄭玄 箋:“天之大命。” 唐 元稹 《獻事表》:“臣竊惟陛下以景命惟新之初,何如 貞觀 致理之後?” 清 張廷玉 等《上<明史>表》:“我國家丕承景命,肇建隆基。”
爨桐
(1).謂焚燒桐木為炊。事本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三:“ 吳 人有燒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因請之,削以為琴,果有美音。”後以“爨桐”指遭毀棄的良材。 唐 顧非熊 《冬日寄蔡先輩校書京》詩:“惟君知我苦,何異爨桐鳴。” 前蜀 韋莊 《同舊韻》:“但埋 酆 獄氣,未發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無爨桐之患而患無 蔡邕 。”
(2).指焦尾琴。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有絃即彈,有孔即吹,不獨柯亭、爨桐也。”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薰弦
《孔子家語·辯樂》:“昔者 舜 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後以“薰弦”指《南風歌》。 唐 許渾 《登尉佗樓》詩:“ 越 人未必知 虞舜 ,一奏薰弦萬古風。” 五代 齊己 《賀行軍太傅得白氏東林集》詩:“仰賀斯文歸朗鑒,永資聲政入薰弦。”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用中示以字瑞既書其事又賦詩一首原文_用中示以字瑞既書其事又賦詩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