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憲使原文
金甌玉鉉舊家聲,使節南來此按臨。
家有春秋三對策,囊無暮夜四知金。
東風忽動歸田興,今日難忘臥轍心。
蔽芾甘棠休剪伐,江東父老去思深。
詩詞問答
問:送董憲使的作者是誰?答:梅實
問:送董憲使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送董憲使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梅實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實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十
參考注釋
金甌
(1).金的盆、盂之屬。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四:“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明史·錢龍錫傳》:“帝倣古枚卜典,貯名金甌,焚香肅拜,以次探之。” 清 黃遵憲 《感事》詩:“金甌親卜比公卿,領取冰銜十日榮。”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南史·朱異傳》:“﹝ 武帝 ﹞嘗夙興至 武德閤 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唐 司空圖 《南北史感遇》詩之五:“兵圍 梁 殿金甌破,火發 陳 宮玉樹摧。” 清 秋瑾 《鷓鴣天》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毛 * 《清平樂·蔣桂戰爭》詞:“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稱。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記·夜宴》:“碧月照金甌,銀河燦珠斗。”
玉鉉
(1).玉制的舉鼎之具。狀如鉤,用以提鼎之兩耳。《易·鼎》:“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孔穎達 疏:“鼎玉鉉者,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上九,居鼎之終,鼎道之成,體剛處柔,則是用玉鉉以自舉者也,故曰‘鼎玉鉉’也。”
(2).喻處於高位的大臣。 三國 魏 曹丕 《報王朗讓位詔》:“朕求賢於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稱疾,非徒不得賢,更開失賢之路,增玉鉉之傾。” 唐 劉禹錫 《三月三日與樂天及河南李尹各賦二十韻》:“盛筵陪玉鉉,通籍盡金閨。”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贈錢橫州子山》詞:“居玉鉉,擁金蟬,祇今門戶慶蟬聯。” 清 錢謙益 《大司馬吉安茂明李公參贊留務序》:“ 李公 之品地,在玉鉉大斗之間。”
舊家
(1).猶世家。指上代有勳勞和社會地位的家族。 唐 李商隱 《為同州侍御上崔相國啟》:“此皆相國推 孔 李 之素分,念 國 高 之舊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素秋》:“ 俞慎 ,字 謹庵 , 順天 舊家子。” 魯迅 《花邊文學·正是時候》:“雖然成家立業之後,他也許修家譜,造祠堂,儼然以舊家子弟自居,但這究竟是後話。”
(2).猶從前。 宋 元 人詩詞中常用。 宋 楊萬里 《答章漢直》詩:“老里睡多吟里少,舊家句熟近來生。” 宋 周邦彥 《瑞龍吟》詞:“惟有舊家 秋娘 ,聲價如故。” 金 元好問 《石州慢》詞:“舊家年少,也曾東抹西塗,鬢毛爭信星星卻。”
使節
(1) 一國派駐另一國的外交代表;一國派往另一國辦事的代表
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節和領事
(2) 古時指使者所持的符節
按臨
巡視。《元典章·禮部五·醫學》:“近者按臨 衡州 ,已督所屬依科訓誨。”《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其年冬月, 朱源 親自按臨 揚州 ,監中取出 陳小四 與 吳金 的老婆,共是八個,一齊綁赴法場。”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福建 汀州 試院,堂前二古柏, 唐 物也,雲有神。余按臨日,吏白當詣樹拜。余謂木魅不為害,聽之可也。非祀典所有,使者不當拜。” 吳晗 《朱元璋傳》第五章一:“官僚辦的是公文……上官按臨地方檢查的也是公文,上下都以公文辦事。”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對策
(1) 對付的策略或辦法
商量對策
(2) 應考的人在殿試中對答皇帝有關政治經濟的策問
暮夜
(1).夜。《晏子春秋·諫下二二》:“每有風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愛也。” 漢 劉向 《新序·雜事》:“於是 梁 亭乃每暮夜竊灌 楚 亭之瓜。”《宋史·王全斌傳》:“ 蜀 人依江列陣以待, 彥進 遣 張萬友 等奪其橋。會暮夜, 蜀 人退保 大漫天砦 。”
(2).比喻暗中。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交際》:“以一紗二扇謁之, 嚴 欣然款接,受扇而卻紗……蓋 嚴 雖黷貨,自是暮夜所入,其尋常交際,想當時皆然,不以為異也。”
四知金
見“ 四知 ”。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歸田
(1) 指辭官歸里,退隱
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中無人,不如歸田。”——《晉書·李密傳》
解甲歸田
(2) 歸還田地;舊指歸還耕種的公田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漢書·食貨志上》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難忘
(1) 無法忘記
難忘的時刻
(2) 永遠留在腦海里
一個具有政治膽識的難忘行動
(3) 值得記憶的
難忘的歲月
臥轍
東漢 侯霸 為 淮陽 太守,征入都,百姓號哭遮使車,臥於轍中,乞留 霸 一年。見《後漢書·侯霸傳》。後常用為挽留去職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三年,解 丹陽 尹,領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駒,前良取則;臥轍棄子,後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解龜踰臥轍,遣騎覓扁舟。” 元 柯丹丘 《荊釵記·民戴》:“臥轍攀鞍無計策,離歌別酒眾難忘。”
蔽芾
(1).茂盛貌。《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朱熹 集傳:“蔽芾,盛貌。”一說,小貌。 孔 傳:“蔽芾,小貌。” 宋 王禹偁 《茶園十二韻》:“蔽芾餘千本,青蔥共一園。”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天台牡丹》:“有侵花至漂髮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壽。”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蔽芾蔥蘢,恍逢豐木。”
(2).引申為蔭庇。 宋 蘇軾 《寶月大師塔銘》:“ 錦城 之東,松柏森然,子孫如林,蔽芾其陰。”
(3).植物幼嫩或樹葉初生貌。《詩·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陸德明 釋文:“蔽芾,葉始生貌。” 宋 蘇軾 《和趙景貺栽檜》:“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
(4).相傳 西周 的 召伯 曾在棠樹下聽訟斷獄,辦理政事,公正無私,使官民各得其所,天下大治。後人因作《甘棠》詩歌頌其政績,詩中有“蔽芾甘棠”之句。後因以“蔽芾”、“甘棠”等頌揚有政績的官吏或其政績。 唐 劉長卿 《奉和趙給事使君》:“庭顧婆娑老,邦傳蔽芾新。” 宋 王禹偁 《甘棠即事簡孫何》詩:“因感得時留蔽芾,更嗟無位泣麒麟。” 郭沫若 《井岡山巡禮·黃洋界》詩:“雄關如鐵旌旗壯,小徑挑糧領袖忙。 五里橫排 遺槲樹,千秋蔽芾勝甘棠。”
甘棠
(1).木名。即棠梨。《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陸璣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張孝祥 《青玉案·餞別劉恭父》詞:“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儘是相思處。”
(2).《史記·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滅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後遂以“甘棠”稱頌循吏的美政和遺愛。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非有聖智之君,惡有甘棠之臣?”《隸釋·漢趙相雍勸闕碑》:“至 趙國 府君,在官五載,蒞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漢臣 《玉壺春》楔子:“三年為吏在 錢塘 ,近奉徵書入 建章 。自省循良無實政,終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擬政聲馳。”
剪伐
(1).砍伐;割刈。 唐 韓愈 《記宜城驛》:“有舊時高木萬株,多不得其名,歷代莫敢剪伐。” 郭沫若 《集外二·郊原的青草》:“任人們怎樣燒毀你,剪伐你,你總是生生不息,青了又青。”
(2).削除;伐滅。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箴規切諫,有古人之風;剪伐淫詞,有烈士之操。”《三國演義》第八十回:“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 東吳 ,生擒逆賊,以雪此恨!”
江東父老
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地區;父老:父兄輩人。泛指家鄉的父兄長輩。去思
謂地方士民對離職官吏的懷念。語出《漢書·何武傳》:“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託,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後常見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彌結。” 宋 歐陽修 《與韓忠獻王書》:“ 廣陵 嘗得明公鎮撫,民俗去思未遠。” 郁達夫 《留別同學》詩:“ 魯君 不解封 東嶽 ,莫立豐碑作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