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佛印禪師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寄佛印禪師原文

遣奴持書問雲居,我今持節行匡廬。

請服磨衲大牛車,來飯香積及雕胡。

舍施琥珀及珊瑚,滄海徑寸之明珠。

師應問吾今何如,謂方據案治文書。

較量貴賤調盈虛,擒取猾吏如捕狐。

夜涼飲酒一百壺,醉視萬物渾錙銖。

雲居若言太粗疏,謂我寄聲謝雲吁。

詩詞問答

問:寄佛印禪師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寄佛印禪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持書

官名。司理書簿。《後漢書·杜林傳》:“ 隗囂 素聞 林 志節,深相敬待,以為持書平。” 劉攽 《<東漢書>刊誤》:“案文多一‘平’字。蓋舊作‘治書’,讀者以‘平’音‘治’字, 章懷 已改,作‘持’,後人又妄留‘平’字也。”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詩:“執簡寧循枉,持書每去邪。”集注引 孫汝聽 曰:“ 漢 有治書侍御史,後曰持書。《後漢書》 蔡邕 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持書亦御史職也。”

雲居

(1).猶隱居。 唐 賈島 《送徐員外赴河中》詩:“雲居間獨往,長老出房迎。”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十一:“ 無錫 鄉僧 道昌 ,蚤歲週遊諸方,在 廬山 雲居。”

(2).指隱居之所。 宋 黃庭堅 《鄂州南樓書事》詩之二:“南樓槃礴三百尺,天上雲居不足言。” 任淵 註:“ 江 南諺曰:‘天上雲居,地下歸宗。’蓋雲居在山之絶頂。”

持節

拿看旄節。節,旄節,也叫符節,以竹為竿,上綴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憑證)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 匈奴使留 漢者。——《漢書·李廣蘇建傳》

匡廬

指 江西 的 廬山 。相傳 殷 周 之際有 匡俗 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後漢書·郡國志四·廬江郡》“ 尋陽 南有 九江 ,東合為 大江 ” 劉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遠 《廬山記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際,隱遯潛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記》:“ 匡廬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吳國倫 《鄱陽湖》詩:“欲向 匡廬 臥白雲, 宮亭 水色晝氤氳。” 魯迅 《熱風·估<學衡>》:“ 匡廬 峨眉 ,山也,則曰紀游,采硫訪碑,務也,則曰日記。” 林伯渠 《廬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廬山韻》:“ 匡廬 勝境都爭識,流水高山特逞奇。”參見“ 匡俗 ”。

請服

表示願意順服。《左傳·僖公八年》:“ 鄭伯 乞盟,請服也。”《左傳·襄公三年》:“秋, 叔孫豹 及諸侯之大夫及 陳 袁僑 盟, 陳 請服也。”

磨衲

袈裟名。《壇經·護法品》:“感荷師恩,頂戴無已;並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鉢,勅 韶州 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為 國恩寺 焉。” 宋 蘇軾 《磨衲贊》:“長老 佛印 、大師 了元 游京師,天子聞其名,以 高麗 所貢磨衲賜之。” 宋 楊萬里 《嚴陵決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騎歸寫予老醜因題其額》詩:“汝往訪客星,剩挾一磨衲。” 宋 無名氏 《雞林志》:“ 高麗 僧衣磨衲者,為禪師法師衲,甚精好。”

牛車

(1) 由牛拉的重車

(2) 用牛拉的車輛

香積

(1).佛號。

(2).指佛國、佛寺。 唐 劉長卿 《秋夜肅公房喜普門上人自陽羨山至》詩:“早晚來香積,何人住 沃洲 ?” 清 吳偉業 《過中峰禮蒼公塔》詩之二:“鳥啼香積散,花落影堂孤。”

(3).指僧道的飯食。 宋 范成大 《老陳道人自雲夢被召作地上主者又常受一貴家供祝之曰他日必來吾家作兒戲贈小頌》詩:“幸有千門香積供,不如隨喜去羅齋。” 宋 陸游 《病中遣懷》詩:“菘芥煮羹甘勝蜜,稻粱炊飯滑如珠。上方香積寧過此?慚愧天公養病夫。”

(4).香積廚的省稱。《西遊記》第九三回:“那僧道:‘荒山十方常住,都可隨喜;況長老東土神僧,但得供養,幸甚。’ 三藏 謝了,隨即喚他三人同行。過了迴廊香積,逕入方丈。”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又何苦費時日,喪精神,勞僕夫之筋骨,減香積之法食,而登降上下為耶?”

雕胡

(1).茭白子實,即苽米。煮熟為雕胡飯。《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卑溼則生藏莨蒹葭,東薔雕胡。” 司馬貞 索隱:“雕胡,案謂菰米。” 宋 陸游 《村飲示鄰曲》詩:“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渾。” 清 趙翼 《宴集九峰園》詩:“烹鮮斫鱠炊雕胡,主人稱觴客避席。”

(2).指茭白。 唐 皮日休 《重玄寺元達年逾八十好種名藥余奇而訪之因題二章》詩:“怪來昨日休持鉢,一尺雕胡似掌齊。”

彫胡:菰米。六穀之一。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為臣炊彫胡之飯,烹露葵之羹,來勸臣食。”《西京雜記》卷一:“ 太液池 邊皆是彫胡、紫蘀、緑節之類。菰之有米者, 長安 人謂為彫胡。” 唐 王維 《登樓歌》:“琥珀酒兮彫胡飯,君不御兮日將晚。”《本草綱目·穀二·菰米》﹝集解﹞引 蘇頌 曰:“菰生水中,葉如蒲葦,其苗如莖梗者,謂之菰蔣草,至秋結實,乃彫胡米也。”

舍施

猶施捨。謂以財物、人力資助寺院或救濟貧民。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葉法善》:“師乘白鹿,自海上而至,止於 龍興觀 。遠近禮敬,捨施豐多。” 宋 蘇軾 《勝相院經藏記》:“時見聞者,皆爭捨施。富者出財,壯者出力,巧者出技,皆捨所愛。” 宋 葉適 《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士施公墓志銘》:“公益感勵奮發,以薄賦歛、厚捨施為己任。”《醒世恆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若員外不肯捨施,貧僧到晚自教人取。”

琥珀

一種很硬的、由微黃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樹脂化石,產於沖積土、褐煤層或某些海濱,容易拋光,主要用於裝飾品(如串珠及菸嘴),可作中藥

飾琥珀於虹棟。——唐· 李朝威《柳毅傳》

珊瑚

許多珊瑚蟲的骨骼聚集物,樹狀,供玩賞

珊瑚,色赤,生於海,或生於山。——《說文》。按,似樹,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錯,無葉,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網:比喻有才學的人都被收羅來了

滄海

大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徑寸

(1).徑長一寸。常用以形容圓形物之細小。 漢 張衡 《南都賦》:“酒則九醖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徑寸,浮蟻若蓱。”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二:“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2).指徑寸之木。比喻微才,小才。含有自謙意。 宋 蘇軾 《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再和》:“誰惜異材蒙徑寸,自慚枯枿借凌霄。”

明珠

珍珠,比喻珍愛的人或美好珍貴的事物

掌上明珠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據案

按住

據案其身。——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文書

(1) 指公文、書信、契約等

手把文書口稱敕。——唐· 白居易《賣炭翁》

文書下行直省。——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從事公文、書信工作的人員

(3) 文字書籍

較量

通過比賽或打仗等方式分出雙方高低上下

較量功夫

貴賤

〈方〉∶不管怎么樣;無論如何;反正

我勸了他半天,貴賤不聽

盈虛

(1).盈滿或虛空。謂發展變化。《莊子·秋水》:“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材理》:“若夫天地氣化,盈虛損益,道之理也。” 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中落時代》:“一到大錢莊,即與今之銀行一般,有種種金融的事業,而範圍亦大,有盈虛消長之策在其中。”

(2).有餘與不足。《漢書·食貨志下》:“以調盈虛,以收奇羨。”《舊唐書·楊炎傳》:“豐儉盈虛,雖大臣不得知。” 宋 曾鞏 《賀轉運狀》:“豈止調盈虛於歲計,內足邦儲;方且知緩急於人情,下流主澤。”

(3).盛衰;成敗。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禍福交錯乎倚伏之間,興亡 * 乎盈虛之會。”

(4).指虛實。《太平廣記》卷一九○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 邛 黎 之間有淺蠻焉……歲支 西川 衣賜三千分,俾其偵 雲南 動靜, 雲南 亦資其覘 成都 盈虛,持兩端而求利也。”

(5).特指月之圓缺。 唐 徐敞 《圓靈水鏡》詩:“明滅淪江水,盈虛逐砌蓂。”

猾吏

奸猾的官吏。 漢 王充 《論衡·商蟲》:“豪民猾吏,被刑乞貸者,威勝於官,取多於吏。”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關梁所以禁非,而猾吏因之以為非焉。” 清 戴名世 《庚辰浙行日記》:“﹝ 姜公 ﹞察知其妄也,任余益專……輕薄之士及猾吏自是不敢為飛語。”

飲酒

(1).喝酒。《國語·晉語一》:“﹝ 史蘇 ﹞飲酒出。”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天下吏人,誥至後,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其時 司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聲很大,所以他講話就極難,只好多飲酒,少講話。”

(2).古代宴會時供食畢漱口的酒。《周禮·天官·酒人》:“共賓客之禮酒、飲酒而奉之。” 鄭玄 註:“飲酒,食之酒。” 賈公彥 疏:“謂食時有酒者,《曲禮》云:‘酒漿處右。’則此非獻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孫詒讓 正義:“蓋食禮無獻酬,唯有酳口,故別謂之飲酒。”

百壺

泛言酒多。《詩·大雅·韓奕》:“ 顯父 餞之,清酒百壺。” 唐 楊憑 《湘江泛舟》詩:“除卻同傾百壺外,不愁誰奈兩魂銷。”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八九:“千樹梨花百壺酒,共君論飲莫論詩。”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錙銖

舊制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

奈何取之盡錙銖。——唐· 杜牧《阿房宮賦》

粗疏

疏略;不精細。《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老兒稟性躁暴,舉止粗疏,全不採人。” 清 洪昇 《長生殿·復召》:“悔殺咱一剗兒粗疏,不解他十分的嬌殢。”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後記》:“語意之間好像笑著他們的粗疏。”

寄聲

托人傳話。《漢書·趙廣漢傳》:“ 界上 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 晉 陶潛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詩:“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 党項羌 掠 回鶻 貢物, 遵誨 寄聲誚讓之, 羌 懼,即遣使謝,歸其所掠。”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卷三:“屢託人寄聲邀予,因事冗未往。”

詩詞推薦

寄佛印禪師原文_寄佛印禪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