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卿父子有宛丘之行作二詩為餞·其二

作者:雷淵 朝代:宋代

原文

漢庭議論學,傾耳待歆向。

君家賢父子,千載蔚相望。

讀書二十年,閉戶自師匠。

異端絀偏雜,陳言刊猥釀。

剛全百鍊餘,氣出諸老上。

頹風正波靡,去去作堤障。

詩詞問答

問:《雲卿父子有宛丘之行作二詩為餞·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雷淵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漾韻

參考注釋

庭議

(1).議事於朝廷。庭,通“ 廷 ”。《漢書·匈奴傳》:“ 高皇后 嘗忿 匈奴 ,羣臣庭議, 樊噲 請以十萬眾橫行 匈奴 中, 季布 曰:‘ 噲 可斬也,妄阿順指!’”

(2).指朝廷的決策。 唐 柳宗元 《柳州賀破東平表》:“庭議既得,廟謨必臧。”

論學

(1).論說學問。《禮記·學記》:“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孔穎達 疏:“論學,謂學問嚮成,論説學之是非。”

(2).指學術見解。 梁啓超 《戴東原哲學》三:“ 望溪 和 恕谷 論學不合。”

傾耳

謂側著耳朵靜聽。《史記·淮陰侯列傳》:“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 唐 章碣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小儒末座頻傾耳,祗怕城頭畫角催。” 葉聖陶 《窮愁》:“老母傾耳 阿松 榻,微聞轉側。”

歆向

西漢 劉歆 及其父 劉向 的合稱。 隋 王通 《中說·天地》:“使 范寧 不盡美於《春秋》, 歆 向 之罪也。” 阮逸 註:“ 劉向 理《穀梁》, 劉歆 好《左氏》,各守一家而不能貫聖經之本,是古學之罪也。” 宋 歐陽修 《答梅聖俞寺丞見寄》詩:“詞章盡 崔 蔡 ,論議皆 歆 向 。” 宋 陳師道 《與魯直書》:“ 正夫 有幼子 明誠 ,頗好文義,每遇 蘇 黃 文詩,雖半簡數字,必録藏,以此失好於父,幾如小邪矣。迺知 歆 向 無足怪者。”

君家

(1).敬詞。猶貴府,您家。《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南史·顏延之傳》:“﹝ 顏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2).敬稱對方。猶您。《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泰三年》:“我與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鴻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秦樓此日招鳳侶,遣妾每特來執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諧結髮。”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隨儕侶問來因。”

父子

父親和兒子,古時也指叔侄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相望

互相對望

雕欄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學洢·核舟記》

鄰國相望。——《史記·貨殖列傳》

死者相望。——《資治通鑑·唐紀》

東西相望。——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閉戶

指人不預外事,刻苦讀書。《文選·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閉戶自精,開卷獨得。” 李善 注引《楚國先賢傳》:“ 孫敬 入學,閉戶牖,精力過人,太學謂曰‘閉戶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傳》:“下帷閉戶,投斧懸樑。” 清 張穆 《與陳頌南書》:“竊見先生年來日以招呼名士為事,苟有聞於世,必宛轉引為同類,從無閉戶自精、讀書味道之時。”

師匠

(1).宗師、大匠,可以為人取法者。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 邢子才 、 魏收 ,俱有重名,時俗準的,以為師匠。” 南朝 梁 王筠 《與雲僧正書》:“一代師匠,四海推崇。”

(2).效法。 唐 趙璘 《因話錄》卷三:“ 元和 中,後進師匠 韓公 ,文體大變。”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大抵詩以專詣為境,以饒美為材,師匠宜高,捃拾為博。”

(3).指老師的教導。 晉 范寧 《<春秋穀梁傳>序》:“釋《穀梁傳》者雖近十家,皆膚淺末學,不經師匠,辭理典據,既無可觀。”《魏書·釋老志》:“後有沙門 常山 衛道安 性敏,日誦經萬餘言,研求幽旨。慨無師匠,獨坐靜室十二年,覃思構精,神悟妙賾,以前出經,多有舛駁,乃正其乖謬。”

異端

(1) 異常的吉兆。現多指自認為正統者對異己的思想、理論的稱呼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論語·為政》。朱熹集注:“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 焦循補疏:“各為一端,彼此互異。”

(2) 古代儒家稱其他學說、學派為異端

陳言

(1).陳舊的言詞。 宋 王安石 《韓子》詩:“力去陳言夸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書序》:“而無用之巵辭,不切之陳言,無所得入乎其間。此則所謂以題還題也。”

(2).指舊說。 李廣田 《論怎樣打開一條生路》:“假如望文生義,我們試為附會作新的解釋,又何取乎古人之陳言。”

(3).陳述的言論;陳述言辭。《韓非子·備內》:“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孔子家語·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陳言而伏,靜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肅 註:“陳言於君,不望其報。” 清 惲敬 《上陳笠帆按察書》:“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議讞助之曰‘分考’,陳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辭曰:‘羞與為伍。’”

猥釀

雜亂;鄙陋。《新唐書·劉子玄吳兢等傳贊》:“舊史之文,猥釀不綱,淺則入俚,簡則及漏。” 金 王若虛 《<新唐書>辨上》:“ 子京 ( 宋子京 )譏舊史猥釀不綱,而以傳遠自許。”《文獻通考·經籍十八》:“二列傳皆猥釀不足進,而其餘六篇,《景紀》最疏略。”

百鍊

1.亦作“ 百鍊 ”。多次鍛鍊;久經磨鍊。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金取堅剛,百鍊不秏。”《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孫 ( 孫禮 )疏亮亢烈,剛簡能斷; 盧 ( 盧毓 )清警明禮,百鍊不消,皆公才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三昧上真炁已全,百鍊中凡心俱浄。”

2.寶刀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寶刀三……一曰百鍊,二曰青犢,三曰漏影。”

老上

本為 漢 初 匈奴 單于名號。後用以泛指北方少數民族首領。《史記·匈奴列傳》:“ 冒頓 死,子 稽粥 立,號曰‘老上單于’。”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躡 冒頓 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 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銘》:“焚老上之庭,橫行域外。”

頹風

頹敗的風氣

波靡

(1).隨波起伏,順風而倒。比喻胸無定見,相率而從。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二:“世之愚俗,徒以二氏之詭誕怪異出耳目外,則波靡而從之。” 清 方亨鹹 《武風子傳》:“ 滇 士民慴於威,波靡以從,生獨匿深箐中不出。”

(2).比喻傾頹之世風、流俗。 清 戴名世 《<蔡瞻眠文集>序》:“獨立於波靡之中,而物誘不足以動其心,富貴不足以易其節。” 清 李慈銘 《書凌氏廷堪<校禮堂集>中<書唐文粹文後>文後》:“流及六朝,愈尚華藻,波靡遞下,乃有‘風雲’‘月露’之譏。”

波及,擴散。 梁啓超 《 * 與外國干涉》:“其 * 所波靡之面積百倍於彼。” 黃遠庸 《鑄黨論》:“今者黨之問題,可謂波靡全國矣。”

去去

越去越遠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宋· 柳永《雨霖鈴》詞

堤障

堤。 宋 蘇轍 《寄孔武仲》詩:“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參見“ 堤 ”。

隄障:堤壩。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朝過 宜春口 ,極北缺隄障。”《宋史·滕元發傳》:“瘞死食飢,除田租,修隄障。”《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鹽官州 海水溢,屢壞隄障,浸城郭,遣使祀海神,仍與有司視形勢所便。”

詩詞推薦

雲卿父子有宛丘之行作二詩為餞·其二原文_雲卿父子有宛丘之行作二詩為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