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麥歌(頌嘉靖二十八年恩縣學東瑞麥)

作者:左桀 朝代:明代

原文

卓哉后稷心怛惻,粒我蒸民賴爾極。

儒官容與誇周頌,感激亦知勤稼穡。

春杪甘霖應肅時,貝丘沃土悉含滋。

泮池瀰瀰凝佳氣,牟麥幪幪秀兩岐。

薰風鼓盪黃雲結,披香正是朱明節。

充箱慄慄慶豐年,薦熟浮浮翻玉屑。

憶昔成王不敢康,三穗一莖信為祥。

當今天子重農扈,明明上帝錫遐昌。

君不見,朅去髦士富文史,恭承嘉運從茲始。

定有異才際飛龍,出入蓬萊賡喜起。

詩詞問答

問:《瑞麥歌(頌嘉靖二十八年恩縣學東瑞麥)》的作者是誰?答:左桀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左桀的名句有哪些?答:左桀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2. 頌嘉靖二十八年恩縣學東瑞麥

參考注釋

后稷

(1). 周 之先祖。相傳 姜嫄 踐天帝足跡,懷孕生子,因曾棄而不養,故名之為“ 棄 ”。 虞舜 命為農官,教民耕稼,稱為“ 后稷 ”。《詩·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 姜嫄 ……載生載育,時維 后稷 。”《韓詩外傳》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決江疏河者 禹 也,聽獄執中者 皋陶 也。” 唐 韓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無災。”

(2).古代農官名。《國語·周語上》:“農師一之,農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農者以為后稷,知工者以為共工。”

蒸民

眾民;百姓。《孟子·告子上》:“《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 南朝 陳 徐陵 《報尹義尚書》:“變大風於五禮,驅蒸民於昌辰。” 宋 司馬光 《進士策問》之二:“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蒸民汎濫。” 清 惜秋旅生 《維新夢·訓農》:“示吾儕要術重編,降康年粒我蒸民外。”

儒官

古代掌管學務的官員或官學教師。《漢書·翼奉傳》:“ 奉 以中郎為博士、諫大夫,年老以壽終。子及孫皆以學在儒官。”《宋書·武帝紀下》:“便宜博延胄子,陶奬童蒙,選備儒官,弘振國學。” 唐 韓愈 《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於是總太學儒官三十有六人,列燕於祭酒之堂。” 清 周亮工 《梁溪成二鴻舊以孝廉訓皖未能遽歸也》詩:“儒官容易罷,禿筆不教閒。”

容與

(1) 悠閒自得的樣子

步容與於南林。——晉· 陶淵明《閒情賦》

(2) 猶豫不前的樣子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楚辭·屈原·涉江》

周頌

《詩》“三頌”之一。共三十一篇,為 西周 宗廟祭祀樂章。因多頌德之作,故後用以指朝廷頌歌。《詩·周頌》 鄭玄 箋:“《周頌》者, 周 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詩。” 唐 司空曙 《送翰林張學士嶺南勒聖碑》詩:“ 漢 恩天外洽, 周 頌日邊稱。”

感激

(1) 因為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有好感

感激不盡

我把電話打通了,他感激地謝了我。——《小桔燈》

(2) 對於施恩者懷有熱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報答恩情

感激施捨

(3) 感動奮發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稼穡

農事的總稱。春耕為稼,秋收為穡,即播種與收穫,泛指農業勞動

士爰稼穡。——《書·洪範》

天下晏然,民務稼穡。——《漢書·高后紀贊》

春杪

春末。 清 鈕琇 《觚賸·雪遘》:“﹝ 查孝廉 ﹞詢以舊袍何在,曰:‘時當春杪,安用此為,已質錢付酒家矣。’”

甘霖

久旱後下的雨;及時雨

甘霖三尺透,病體十分輕。——元· 方回《次韻金漢臣喜雨》

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元· 關漢卿《竇娥冤》

貝丘

(1).古地名。在今 山東 博興 東南。《左傳·莊公八年》:“ 齊侯 游於 姑棼 ,遂田於 貝丘 。” 杜預 註:“ 姑棼 、 貝丘 ,皆 齊 地。田,獵也。 樂安 博昌縣 南有地名 貝丘 。” 唐 高適 《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詩:“東馳眇 貝丘 ,西顧彌 虢略 。”

(2).考古學名詞。原始人類在沿海或濱湖地區,遺留下來的牡蠣、蛤蜊、鮑魚、誨螺等貝類介殼堆積物,形如小丘,故名。其中往往包含有石器、陶器等文化遺物。我國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常有發現。

沃土

見“沃壤”

泮池

古時學校前的水池

佳氣

(1).美好的雲氣。古代以為是吉祥、興隆的象徵。 漢 班固 《 * 通·封禪》:“德至八方則祥風至,佳氣時喜。” 唐 李白 《明堂賦》:“含佳氣之青蔥,吐祥煙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鄉子》詞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 明 高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詩:“ 秦皇 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遠望宮殿嵯峨,滿山翠柏,麗日陽春,佳氣騰騰。”

(2).泛指美好的風光。 唐 儲光羲 《洛陽道五首獻呂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氣多。”

(3).清雅的氣味。 唐 杜甫 《枯楠》詩:“涷雨落流膠,衝風奪佳氣。” 宋 王安石 《朱朝議移法雲蘭》詩:“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牟麥

1.大麥,稞麥。牟,通"麰"。

幪幪

茂盛貌。

兩岐

亦作“ 兩歧 ”。1.分為兩支。《後漢書·張堪傳》:“﹝ 張堪 ﹞拜 漁陽 太守……乃於 狐奴 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 張君 為政,樂不可支。’” 唐 呂溫 《道州觀野火》詩:“遍生合穎禾,大秀兩岐麥。”

(2).指兩個分岔。 南朝 齊 謝朓 《將游湘水尋句溪》詩:“瑟汩瀉長淀,潺湲赴兩岐。” 宋 陸游 《雪作》詩:“飛蝗掃地無遺種,瑞麥連雲有兩歧。” 明 李東陽 《周公神道碑》:“麥有兩岐,芝有三秀。”

(3).稱頌地方官吏改善農業有方,民樂年豐。 南朝 齊 謝朓 《答張齊興》詩:“子肅兩岐功,我滯三冬職。”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詩:“北堂已足夸三釜,南畝當今識兩歧。”

(4).借指麥子。 南朝 梁 沉約 《留真人東山還》詩:“待余兩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異之禾稼。 前蜀 韋莊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兩岐爰少;繁絃九變,大護殊稀。”

(6).兩種意見分歧;兩種辦法不統一。《宋史·王覿傳》:“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歧遂分,黨論滋熾。” 張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節:“而 湘 贛 代表均已先後到 鄂 , 粵 代表 黃 君 克強 亦本在 漢陽 ,故復電催各省迅即派員赴 鄂 ,以免兩歧。”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鼓盪

亦作“ 鼓盪 ”。鼓動激盪。 唐 沉佺期 《被彈》詩:“有風自扶搖,鼓盪無倫匹。” 宋 梅堯臣 《和滕公游穿山洞》:“風雷自鼓盪,不久當何如?” 明 方孝孺 《王待制私謚議》:“發之文辭,敷腴蔚贍,浩乎若秋江之濤,鼓盪莫測,而其來有本也。” 孫犁 《種穀的人》:“有一股熱烈的情感鼓盪著我,竟一時想起以後有多少工作要我去做,要去拚命完成!”

見“ 鼓盪 ”。

黃雲

(1).黃色的雲氣。(1)天子氣。《古微書·洛書緯》:“ 黃帝 起,黃雲扶日。”《宋書·符瑞志上》:“ 帝堯 之母曰 慶都 ,生於 斗維 之野,常有黃雲覆護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賀黃雲表》:“ 堯 之誕生,常有黃雲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黃雲凝空。”(2)祥瑞之氣。《漢書·郊祀志上》:“天子使驗問巫得鼎無姦詐,乃以禮祠,迎鼎至 甘泉 ,從上行,薦之。至 中山 ,晏溫,有黃雲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一》:“ 沉佺期 《改年觀赦》詩:‘六甲迎黃氣,三元降紫泥。’《望氣經》云:‘黃雲四出,主赦。’黃氣,黃雲也。”(3)雪天之雲。下雪天雲特黃於常雲,故稱。 宋 曾鞏 《詠雪》:“黃雲半夜滿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黃塵;沙塵。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河洲多沙塵,風悲黃雲起。” 唐 孟郊 《感懷》詩:“登高望寒原,黃雲鬱崢嶸。” 明 王世貞 《立春前一日過尹汝漁副使飲》詩:“落日千門飛鴈去,黃雲一騎按雕迴。”

(3).邊塞之雲。塞外沙漠地區黃沙飛揚,天空常呈黃色,故稱。 南朝 梁簡文帝 《隴西行》之二:“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雲。” 唐 杜甫 《佐還山後寄》詩之一:“山晚黃雲合,歸時恐路迷。” 仇兆鰲 註:“塞雲多黃,故公詩云‘黃雲高未動’,又雲‘山晚黃雲合’。” 明 李夢陽 《石將軍戰場歌》:“黃雲落日古骨白,砂礫慘澹愁行人。”

(4).比喻成熟的稻麥。 宋 王安石 《同陳和叔游齊安院》詩:“繅成白雪桑重緑,割盡黃雲稻正青。” 明 高啟 《看刈禾》詩:“黃雲漸收盡,曠望空郊平。”

披香

漢 宮殿名。《三輔黃圖·未央宮》:“ 武帝 時,後宮八區,有 昭陽 、 飛翔 、 增城 、 合歡 、 蘭林 、 披香 、 鳳凰 、 鴛鴦 等殿。”《文選·班固<西都賦>》:“ 披香 發越。” 李善 註:“ 漢 宮闕名。 長安 有 合歡殿 、 披香殿 。” 北周 庾信 《春賦》:“ 宜春苑 中春已歸, 披香殿 里作春衣。”後泛指宮殿。 唐 李商隱 《宮妓》詩:“珠箔輕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水滸傳》第九一回:“卻説 宿太尉 次日早朝入內,見天子在披香殿。”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 曰:‘正是我輩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後,我問鄰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馮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倉皇中他看清了一個,正是 張阿新 。”

(2).恰是。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一:“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滅亡》第十八章:“正是黃昏時候,天色漸漸陰沉起來。”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城內便有萬千居民,正是人煙稠密,市場熱鬧。”

(4).確實是。用於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衛先生 道:‘近來的選事益發壞了!’ 隨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兩人該選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們怎么都發昏了!還不快些攙扶 雙喜 到裡面去。”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對媒婆道:‘老娘你先進去,我在門外張一張罷。’媒婆道:‘正是。’”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於引出詩詞、熟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正是:麥穗兩歧,農人難辨。”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正是: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正是: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果是真。”

朱明節

立夏節。 漢 代皇帝於立夏日迎夏神於南郊,唱《朱明》歌,故稱。 南朝 梁武帝 《首夏泛天池》詩:“薄游朱明節,泛漾天淵池。”《天雨花》第一回:“明朝乃是朱明節,回家吩咐眾家人。各家節禮俱已送,惟有 桓 家尚未行。”參閱《後漢書·祭祀志中》。

充箱

猶充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迄至 魏 晉 ,作者間出,讕言兼存,璅語必録,類聚而求,亦充箱照軫矣。”

慄慄

(1).眾多貌。《詩·周頌·良耜》:“穫之挃挃,積之慄慄。” 鄭玄 箋:“慄慄,眾多也。”

(2).戒懼貌。栗,通“ 慄 ”。《韓非子·初見秦》:“戰戰慄栗,日慎一日。”《漢書·元帝紀》:“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慄慄,懼不克任。” 唐 韓愈 《汴州東西水門記》:“懍懍慄慄,若墜若覆。”

(3).顫抖貌。栗,通“ 慄 ”。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諾皋記下》:“忽有一葉大如掌…… 史 獨接得,置懷中,坐食頃,覺懷中漸重,潛起觀之,覺葉上鱗起,慄慄而動。 史 驚懼。”

慄慄:1.畏懼貌。《書·湯誥》:“慄慄危懼,若將隕於深淵。”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可不戰戰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慮危乎?”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是時,每舉人一名,命護軍二員,持刀夾兩旁,與試者鹹慄慄危懼。”

(2).寒顫貌。 宋 王禹偁 《和馮中允爐邊偶作》:“春日雨絲暖融融,人日雪花寒慄慄。”

豐年

豐碩的年景;豐收之年

瑞雪兆豐年

浮浮

(1).水或雨雪盛貌。《詩·大雅·江漢》:“ 江漢 浮浮,武夫滔滔。” 朱熹 集傳:“浮浮,水盛貌。”《詩·小雅·角弓》:“雨雪浮浮,見晛曰流。” 南朝 齊 謝朓 《雪賦》:“藹藹浮浮,瀌瀌奕奕。”

(2).氣上升貌。《詩·大雅·生民》:“釋之叟叟,烝之浮浮。” 毛 傳:“浮浮,氣也。” 宋 蘇軾 《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之三:“船頭斫鮮細縷縷,船尾炊玉香浮浮。”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譚》:“亦間佐以醬乾生瓜子小果碟、酥燒餅……糖油饅首,叟叟浮浮,咄嗟立辦。”

(3).流動貌。《楚辭·九章·抽思》:“悲秋風之動容兮,何回極之浮浮。” 王逸 註:“浮浮,行貌。” 宋 范成大 《湘潭》詩:“風吹江沫浮浮去,誰在沙頭閉戶閒?”

玉屑

(1).玉的碎末。《周禮·天官·玉府》“王齊則共食玉” 漢 鄭玄 註:“玉是陽精之純者,食之以御水氣。 鄭司農 云:‘王齊當食玉屑。’”《三國志·魏志·衛覬傳》:“昔 漢武 信求神仙之道,謂當得雲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 宋 謝翱 《後桂花引》:“修月仙人飯玉屑,瑤鴨騰騰何處爇。”

(2).碎末的美稱。 唐 李賀 《題趙生壁》詩:“大婦然竹根,中婦舂玉屑。”此指米粉。《群音類選·雙忠記·張母憶兒》:“又節屆端陽,酒泛菖蒲玉屑香。”此指香粉。

(3).謂華而不實的文詞。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故玉屑滿篋,不為有寳;詩書負笈,不為有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自 元 暨 成 ,降意圖籍,美玉屑之譚,清 金馬 之路。”

(4).轉以喻美好的文辭。 元 許有孚 《觀雪冷然台》詩:“ 坡 詩誦得聚星堂,字字珠璣飛玉屑。”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迭韻詩》:“話舊尚能霏玉屑,延齡端不藉金丹。”

(5).比喻雪末。 金 元好問 《讀書山雪中》詩:“似嫌衣錦太寒乞,別作玉屑粧山川。”《群音類選·升仙記·復度文公》:“萬里雲彤,玉屑銀砂亂灑空。這雪聲敲窗紙,勢壓梅梢,色映簾籠。” 茅盾 《新疆風土雜記》詩:“紛飛玉屑到簾櫳,大地銀鋪一望中。”

(6).紙名。即麻紙。產於 蜀 地。 南唐 李後主 請 蜀 箋工製造,因與玉屑無異,故名。參閱 宋 高晦叟 《珍席放談》卷下。

成王

(1).謂保持王道。《書·酒誥》:“在昔 殷 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自 成湯 鹹至 帝乙 ,成王畏相。” 孔 傳:“從 湯 至 帝乙 ,中間之王猶保成其王道,畏敬輔相之臣,不敢為非。”

(2).複姓。本 羋 姓, 楚成王 之後。 漢 有中郎 成王弼 。見《通志·氏族五》。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一莖

(1).原意為植物的一條莖,後表數量,多用於條狀物。 漢 焦贛 《易林·震之師》:“一莖九纏,更用牽攣,宿明俯仰,不得東西。”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莎蘿草細大如髮,一莖百尋。” 唐 白居易 《初見白髮》詩:“白髮生一莖,朝來明鏡里,勿言一莖少,滿頭從此始。” 明 無名氏 《宮詞》:“況我瘦身軀怎和愁腸掙,剛剩得擔害怕恩情骨一莖。”

(2).中醫術語,臍帶。 明 李中梓 《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論》:“嬰兒未成,先結胞胎,其象中空,一莖透起,形如蓮蕊。一莖即臍帶,蓮蕊即兩腎,而命寓焉。”

當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

當今皇帝盛明。——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天子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歸來見天子。——《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子坐明堂。

重農

重視農業。 中國 歷史上以農業為國家根本大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 明 張居正 《再乞酌議大閱典禮以明治體疏》:“又自皇上御極以來,如耕耤以示重農之意,視學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禮皆已次第舉行。” 章炳麟 《訄書·明農》:“租稅出於穀,穀出於力耕,力耕出於重農,是為知本。” 胡寄窗 《中國經濟思想史》上冊第九章一:“ 李悝 首先提出重農思想,也是 春秋 後期商農並重向 戰國 後期農本商末思想過渡的代表思想。”

明上

猶聖上。對君王的尊稱。《晏子春秋·問下二十》:“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 吳則虞 集釋引 錢熙祚 云:“《荀子注》作‘明主’。”《三國志·魏志·張邈傳》“還保城,不敢出” 裴松之 注引 漢 王粲 《英雄記》:“ 布 遣 許汜 、 王楷 告急於 術 …… 汜 楷 曰:‘明上今不救 布 ,為自敗耳! 布 破,明上亦破也。’ 術 時僭號,故呼為明上。” 清 趙翼 《陔餘叢考·至尊》:“又人主之稱曰‘上’……又有稱君為‘明上’者。”

遐昌

久盛不衰。 唐 陳子良 《隋新城郡東曹掾蕭平仲誄》序:“赤眉作梗,黃屋雲亡, 有嬀 之後,應運遐昌。”《宋史·樂志十五》:“重衣紫極,聖壽保遐昌。”《 * 詞話》第三九回:“桃延合康壽齡,永保富貴遐昌。”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髦士

英俊之士。《詩·小雅·甫田》:“攸介攸介,烝我髦士。” 毛 傳:“髦,俊也。”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陸機<羇宦>》:“朱黻鹹髦士,長纓皆俊民。”《水滸後傳》第三八回:“爾宜奠主海邦,統御髦士,作東南之保障。”

文史

(1).文書記事。《漢書·司馬遷傳》:“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漢書·東方朔傳》:“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2).指文學、史學的著作或知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其文史則有 袁 殷 之曹, 孫 乾 之輩。”《北史·山偉傳》:“ 偉 涉獵文史, 孝明 初, 元匡 為御史中尉,以 偉 兼侍御史。” 唐 杜甫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十五富文史,十八足賓客。” 清 孫枝蔚 《送王金鉉歸里》詩:“ 晉 世擅風流, 漢 賢足文史。”

(3).指詩話、文評之類的書。《新唐書·藝文志四》“丁部集錄總集類”有“文史類”一目。凡所以譏評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龍》、《詩品》等,均列入該類。

恭承

敬奉。 漢 賈誼 《吊屈原賦》:“恭承嘉惠兮,俟罪 長沙 。”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恭承古人意,促裝反柴荊。” 唐 李白 《東武吟》:“恭承鳳皇詔,欻起雲蘿中。”

嘉運

指國運昌盛的際會。 晉 陸機 《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在昔蒙嘉運,矯跡入 崇賢 。”《南史·徐廣傳》:“君佐命興王,逢千載嘉運。” 明 吳承恩 《明堂賦》:“際中興之嘉運,協大壯之鴻文。”

從茲

猶從此。 唐 杜甫 《為農》詩:“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四遊記·猴王得仙賜姓》:“自從 盤古 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清 孫枝蔚 《張孝子詩》:“乞棺殮主長哀號,從茲孝烈聞 通城 。”

異才

亦作“異才”。1.特出的才能。《後漢書·孔融傳》:“ 融 幼有異才。”《通典·選舉三》:“其有異才高行,聽擢不次。” 梁啓超 《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四:“代表雖懷異才,抱血誠,獨於其年之少,其進之新,則無術以自解。”

(2).指有特出才能的人。 漢 王充 《論衡·問孔》:“彼見 孔子 為師,聖人傳道必授異才,故謂之殊。” 郭沫若 《關於曹禺的<雷雨>》:“像 英國 有名的 達爾文 家,累代實行從兄弟結婚而屢有異才出現,正是這種科學的見地之無存心的較溫和的實踐。”

飛龍

(1).飛的龍。《莊子·逍遙遊》:“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辭·九歌·湘君》:“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 洞庭 。”《史記·趙世家》:“四年,王夢衣偏裻之衣乘飛龍上天。”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端午龍舟》:“畫船簫鼓,飛龍鷁首。”

(2).比喻帝王。 唐 韓琮 《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窪。” 清 李漁 《玉搔頭·聞警》:“只要在風濤影里慰忠魂,誰想在雲霄頂上終日困飛龍。”參見“ 飛龍在天 ”。

(3).傳說中的人名。《呂氏春秋·古樂》:“帝 顓頊 好音,乃令 飛龍 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雲’,以祭上帝。” 明 楊慎 《鳳賦》:“又采 飛龍氏 之篆,陳 帝鴻氏 之硯,書之右書,曰巾幾銘;圖之左圖,為帝命驗。”

(4).對人的美喻。《文選·蘇武<詩>之二》:“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張銑 註:“龍,美喻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 蘇邁 克繩祖武,頗讀父書,詞苑飛龍,天孫為之奪彩。” 郭沫若 《東風集·人人學習林鳳瑞》:“你竟成為了 龍田 地區的空中飛龍!”

(5).鳥名。《文選·張衡<西京賦>》:“掛白鵠,聯飛龍。” 李周翰 註:“飛龍,鳥名。”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飛龍》:“飛龍,鳥名,鳳頭龍尾,其文五色,以象五方,一名飛廉,一名龍準。”

(6).指駿馬。 漢 張衡 《南都賦》:“駟飛龍兮騤騤,振和鸞兮京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

(7).特指 唐 代御廄中右膊印飛字、左項印龍形的馬。

(8).樂章名。《文選·嵇康<琴賦>》:“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鵾鷄》、《游弦》,更喝迭奏,聲若自然。” 李善 註:“《漢書》曰:房中祠樂有飛龍章。” 唐 李白 有《飛龍引》二首。

(9).即山魈。

(10).仙藥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相州 棲靈谷 ,有 喬順 二子,於此得仙,服飛龍一丸,十年不飢。”

出入

不符之處,差距

有出入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喜起

語出《書·益稷》:“﹝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孔 傳:“股肱之臣喜樂盡忠,君之治功乃起。”後以“喜起”謂君臣協和,政治美盛。 清 黃宗羲 《子劉子形狀》:“方且為內降,為留中不報,又何以追喜起之盛乎。”

詩詞推薦

瑞麥歌(頌嘉靖二十八年恩縣學東瑞麥)原文_瑞麥歌(頌嘉靖二十八年恩縣學東瑞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