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瀛台即景二首·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仲春瀛台即景二首·其一原文

冰開太液試游龍,鏡面樓台瑞靄重。

傍岸青含新芷刺,隔林白引曉煙封。

都來幾日因循過,便覺芳春次第逢。

緣底行時今歲樂,東郊雪后土膏濃。

詩詞問答

問:仲春瀛台即景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仲春瀛台即景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仲春瀛台即景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冬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一

參考注釋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鑿,周回十頃。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後 太液 。”參閱《三輔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後,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餘步,池上跨長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 水門流入。

游龍

(1).遊動的蛟龍。《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前過 濯龍 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諸峰有懷昔隱兼發鄙志》詩:“游龍戢淵鱗,翔鷺振雲翮。”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其繼也,若游龍之行空,長虹之逶迤。”

(2).葒草的別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橋松,隰有游龍。”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葒草》﹝釋名﹞引 陳藏器 曰:“天蓼即水葒,一名游龍,一名大蓼。”一說:游,謂枝葉放縱;龍,草名。見《詩·鄭風·山有扶蘇》 鄭玄 箋、 孔穎達 疏。

(1).遊動的龍。比喻姿態婀娜。《古文苑·宋玉<舞賦>》:“軆如游龍,袖如素蜺。” 章樵 註:“《神女賦》:‘蜿若游龍。’言其輕舉也。”《文選·曹植<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李善 註:“翩翩然若鴻雁之驚,婉婉然如游龍之升。”《隸釋·魏修孔子廟碑》:“雖 大晧 游龍以君世, 虞氏 儀鳳以臨民……尚何足稱於 大魏 哉!”

(2).喻良馬。《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游龍曜路,歌吹盈耳。” 李善 註:“《周禮》曰:凡馬八尺為龍。” 元 耶律楚材 《扈從羽獵》詩:“ 湛然 扈從 狼山 東,御閒天馬如游龍。”

鏡面

(1).鏡子的表面。 唐 韓愈 《嘲鼾睡》詩之一:“木枕十字裂,鏡面生痱癗。” 唐 羅隱 《晚眺》詩:“天如鏡面都來浄,地似人心總不平。” 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古硯辯》:“久用則鋒乏,光如鏡面,不堪用。”

(2).即鐴。 元 王禎 《農書》卷十三:“鐴,犁耳也……形不一。耕水田:曰瓦繳,曰高腳;耕陸田:曰鏡面,曰碗口。隨地所宜制也。”

(3). 湖南 出產的以稻穀為原料釀造的一種酒名。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二一:“你看他說了好多情況!酒後吐真言,一瓶老鏡面,沒有白費吧?”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瑞靄

吉祥的雲氣

都來

(1).統統,完全。《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只為長時,驅馳辛苦,形貌精神,都來失緒。” 唐 羅隱 《晚眺》詩:“天如鏡面都來靜,地似人心總不平。” 宋 柳永 《慢卷綢》詞:“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平生深意。”

(2).總共;共有。《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經説比丘之眾,其數都來多少?經:‘千二百五十人俱。’”

(3).算來。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懷舊》詞:“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春歸恁寒悄,都來幾日意懶心喬?” 徐朔方 等註:“都來,算來。”

(4).總是,老是。《敦煌變文集·董永變文》:“日日都來總不織,夜夜調機告吉祥。” 蔣禮鴻 通釋:“都來和總連用,意思一樣,就是日日總不織。加上‘都來’僅僅湊足七個字而已。” 唐 秦韜玉 《問古》詩:“都來總向人間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因循

(1) 沿襲按老辦法做事

因循守舊

(2) 遲延拖拉

因循坐誤

(3) 輕率;隨便

苟或因循,何由體悟。——《五燈會元》

芳春

(1).春天。 晉 陸機 《長安有狹邪行》:“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 唐 陳子昂 《送東萊王學士無競》詩:“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 明 屠隆 《綵毫記·夫妻玩賞》:“今日日朗風和,值芳春之淑景;沙明水碧,當 荊楚 之歲時。”《天雨花》第十四回:“碧桃繞檻開如錦,蜂聲蝶影戀芳春。”

(2).比喻妙齡、青春。《天雨花》第十一回:“既具冶容堪絶世,年當及笄正芳春。”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緣底

因何;為什麼。 後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宋 梅堯臣 《庶子泉》詩:“沙穴石竇無限泉,此泉緣底名不滅?” 宋 辛棄疾 《歸朝歡》詞:“我笑 共工 緣底怒,觸斷峨峨天一柱。”

行時

時行。謂見重於當時

今歲

指今年

今歲是個豐收年

東郊

(1). 西周 時,特指其東都 王城 以東的郊外。 周 滅 商 後,遷 殷 民於此。《書·君陳》:“ 周公 既沒,命 君陳 分正東郊 成周 。” 孔穎達 疏:“ 周公 遷 殷 頑民於 成周 。頑民既遷, 周公 親自監之。 周公 既沒,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陳 代 周公 監之,分別居處,正此東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國都或城市以東的郊外。《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漢 班固 《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 陳王 鬭雞道, 安仁 采樵路。東郊豈異昔,聊可閒餘步。”《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土膏

(1).土中所含的適合植物生長的養分。《國語·周語上》:“陽氣俱蒸,土膏其動。” 唐 皇甫冉 《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土膏脈動知春早,隈隩陰深長苔草。” 元 胡南 《春日田園雜興》詩:“水活土膏動,風微花氣深。”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

(2).肥沃的土地。《漢書·東方朔傳》:“故 酆 鎬 之間號為土膏,其賈畝一金。”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詩:“千畝土膏紫,萬頃陂色縹。”

(3).鴉片。《清史稿·德宗紀二》:“命 柯逢時 管理八省土膏統捐事宜。” 郭孝成 《湖南光復紀事》:“其餘如錢糧照常徵解,土膏照捐照常開辦。”

詩詞推薦

仲春瀛台即景二首·其一原文_仲春瀛台即景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