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縣二首·其二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閬中縣二首·其二原文

滕王何寂莫,江抱玉台偏。

沙岸收賨馬,湍流激磑船。

五城虛夢到,三戶有人煙。

不奈驚搖落,魂銷帝子前。

詩詞問答

問:閬中縣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閬中縣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閬中縣二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七

參考注釋

王何

(1). 晉 王愷 與 何曾 的並稱。二人皆以奢侈名世。《晉書·五行志中》:“ 武帝 初, 何曾 薄太官御膳,自取私食,子 劭 又過之, 王愷 又過 劭 …… 石崇 之侈,遂兼 王 何 ,而儷人主矣。”

(2). 三國 魏 王弼 與 何晏 的並稱。《晉書·范寧傳》:“ 王 何 蔑棄典文,不遵禮度,游辭浮説,波盪後生。” 唐 楊炯 《<王勃集>序》:“蹈前賢之未識,探先聖之不言。經籍為心,得 王 何 於逸契;風雲入思,葉 張 左 於神交。”

寂莫

同“ 寂寞 ”。沉寂;無聲。《南史·劉峻傳》:“餘聲塵寂莫,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將同秋草。” 清 汪懋麟 《送夢敦學士假歸桐城》詩之七:“飛騰何限雲中鶴,寂莫空餘澗底松。”

玉台

(1). 漢 代台名。《文選·張衡<西京賦>》:“ 朝堂 承東, 溫調 延北,西有 玉臺 ,聯以 昆德 。” 薛綜 註:“皆殿與臺名也。”

(2).泛指宮廷的台硯。 三國 魏 曹植 《冬至獻履襪頌表》:“茅茨之陋,不足以入 金門 ,登玉臺也。” 南朝 梁簡文帝 《<臨安公主集>序》:“託勾陳之遺,出玉臺之尊,鳳儀間潤,神姿照朗。”

(3).傳說中天帝的居處。《漢書·禮樂志》:“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閶闔,天門。玉臺,上帝之所居。”《楚辭·王逸<九思·傷時>》:“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乙兮玉臺。”原註:“太乙,天帝所在,以玉為臺。”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二:“玉臺凌霞秀, 王母 怡妙顏。” 明 無名氏 《羅囊記·春遊錫山》:“佳人堪愛,疑似天仙離玉臺,降塵埃。”

(4).玉飾的鏡台;鏡台的美稱。 唐 王昌齡 《朝來曲》:“盤龍玉臺鏡,唯待畫眉人。” 宋 史達祖 《風流子》詞:“記窗眼遞香,玉臺妝罷。” 元 薩都剌 《塵鏡》詩:“玉臺蟲網暗,朱匣土花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天宮》:“含顰玉臺之前,凝眸寶幄之內。”

(5).特指聘禮。《群音類選·藍田記·約玉請期》:“玉臺一鏡成佳偶,又何須,用珠三斛。”《群音類選·靺鞨記·遇盜分拆》:“念妾身早墮煙花,愛從良羞御鉛華。天緣夙成,玉臺先下,又何勞閒情縈掛。”參見“ 玉鏡臺 ”。

(6).“ 玉臺體 ”的省稱。 唐 高仲武 《<中興閒氣集>序》:“英華失於浮游,‘玉臺’陷於 * 。” 宋 蘇軾 《金門寺中見李留台與二錢唱和四絕句戲用其韻跋之》之四:“故知前輩宗 徐庾 ,數首風流似‘玉臺’。”《群音類選·白海棠記·郊外邂逅》:“聽高歌詞體勝‘玉臺’,想英雄淹滯在草萊。” 清 朱鶴齡 《吳園次太守惠貽<林蕙堂文集>》詩:“ 徐陵 ‘玉臺’尚俳儷,文章流別日以興。”參見“ 玉臺體 ”。

(7).謂硯台。 清 唐孫華 《筆床》詩:“珊瑚架就安銀管,翡翠裝成近玉臺。”

(8).指 玉台山 。在今 四川 閬中縣 境。亦為台觀名。 唐 杜甫 《閬山歌》:“ 閬州 城東 靈山 白, 閬州 城北 玉臺 碧。” 仇兆鰲 注引《輿地紀勝》:“ 玉臺山 在 閬州 城北七里。”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一:“中天積翠 玉臺 遙,上帝高居絳節朝。” 錢謙益 注引《方輿勝覽》:“ 玉臺觀 在 閬州 城北七里……觀在高處,其中有臺,號曰 玉臺 。”

沙岸

(1).用沙石等築成的堤岸。《吳越備史》卷一:“初定其基,而江濤晝夜衝激,沙岸板築不能就。”《宋史·河渠志七》:“去歲海水泛漲,湍激橫衝,沙岸每一潰裂,常數十丈。” 元 黃溍 《佘山》詩:“春雲牢落鴈無聲,沙岸參差石有稜。”

(2).沙灘。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野曠沙岸浄,天高秋月明。” 清 黃景仁 《後觀潮行》:“海風捲盡江頭葉,沙岸千人萬人立。”

湍流

急而迴旋的水流

磑船

形似水車的舂米船。

五城

指五城御史。清時京城內分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

京兆五城不敢專決。——清· 方苞《獄中雜記》

三戶

(1).三戶人家。極言人數之少。《史記·項羽本紀》:“自 懷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憐之至今,故 楚南公 曰:‘ 楚 雖三戶,亡 秦 必 楚 也。’”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 楚 人怨 秦 ,雖三戶猶足以亡 秦 也。”一說,指 楚 之 昭 、 屈 、 景 三大姓。見 司馬貞 索隱引 韋昭 說。後人多指“三戶人家”。 唐 李商隱 《楚宮》詩:“但使故鄉三戶在,綵絲誰惜懼長蛟?” 明 高啟 《次韻過建平縣》:“縣雖三戶小,地僻罷兵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當 吳三桂 拒命之時,彼已手戮 桂王 ,斷不得稱 楚 之三戶。” 柳亞子 《贈李瑞熙》詩:“袖底 田郎 詩讖壯,好憑三戶趕豺狼。”

(2).地名。在今 河南 淅川縣 境。《左傳·哀公四年》:“ 蠻子 聽卜,遂執之,與其五大夫,以畀 楚 師於 三戶 。” 杜預 註:“ 三戶 ,今 丹水縣 北 三戶亭 。”

(3).古 漳水 上的一個渡口。在今 河北 磁縣 境內。《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使 蒲將軍 日夜引兵度 三戶 ,軍 漳 南,與 秦 戰,再破之。” 裴駰 集解:“ 服虔 曰:‘ 漳水 津也。’ 張晏 曰;‘ 三戶 ,地名,在 梁淇 西南。’ 孟康 曰:‘津峽名也,在 鄴 西三十里。’”

人煙

住戶的炊煙,借指人家,住戶

沒有人煙

不奈

(1).無奈。 唐 李昂 《戚夫人楚舞歌》:“不奈君王容鬢衰,相存相顧能幾時。” 宋 范成大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詩:“酒槽不奈青春老,經笥空供白晝眠。” 明 高啟 《送衍師還相川》詩:“道心深悟俱浮幻,不奈詩名滿世傳。”

(2).不耐,忍受不了。 唐 陸暢 《解內人嘲》詩:“須教翡翠聞 王母 ,不奈烏鳶噪鵲橋。” 宋 王安石 《紅梅》詩:“春半花才發,多應不奈寒。”

驚搖

(1).謂急劇動搖。 元 陳孚 《瀟湘八景·遠浦歸帆》詩:“水波忽驚搖,大魚亂跳舞。” 元 陳孚 《博浪沙》詩:“一擊車中膽氣豪, 祖龍 社稷已驚搖。”

(2).驚慌動搖。 清 銘岳 《拿鹽梟》詩:“手扶荊棘血淋漓,目眩厓壁心驚搖。”

魂銷

亦作“ 魂消 ”。1.指死亡。 唐 元稹 《感夢》詩:“行吟坐嘆知何極?影絶魂銷動隔年。今夜 商山 館中夢,分明同在後堂前。”

(2).謂靈魂離體而消失。形容極度悲傷或極度歡樂激動。《舊唐書·鄭畋傳》:“自 函 洛 構氛,鑾輿避狄,莫不指銅駝而眥裂,望 玉壘 以魂銷。” 宋 張先 《南鄉子》詞:“何處可魂消? 京口 終朝兩信潮。” 清 王士禛 《灞橋寄內》詩:“ 太華 終南 萬里遙,西來無處不魂銷。”

帝子

帝王的子女

詩詞推薦

閬中縣二首·其二原文_閬中縣二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