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岸幘松林下,銜杯水竹前。
清狂非玩世,沉醉近逃禪。
風雨催春色,藤蘿逗暝煙。
前身疑畢卓,也作瓮頭眠。
詩詞問答
問:《春日幽居十首和薛景登韻(薛希元字景登布衣莆人)·其八》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2. 薛希元字景登布衣莆人
參考注釋
岸幘
推起頭巾,露出前額。形容態度灑脫,或衣著簡率不拘。 漢 孔融 《與韋端書》:“閒僻疾動,不得復與足下岸幘廣坐,舉杯相於,以為邑邑。”《晉書·謝奕傳》:“岸幘笑詠,無異常日。” 唐 白居易 《喜與楊六侍御同宿》詩:“岸幘靜當明月夜,匡牀閒臥落花朝。” 宋 陳與義 《岸幘》詩:“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 郭沫若 《頌武漢》詩:“天塹通衢我再來,披襟岸幘嘆雄哉!”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銜杯
亦作“ 銜盃 ”。亦作“ 銜桮 ”。口含酒杯。多指飲酒。 晉 劉伶 《酒德頌》:“捧甖承槽,銜杯漱醪。” 唐 李白 《廣陵贈別》詩:“繫馬垂楊下,銜盃大道間。” 唐 司空圖 《重陽阻雨》詩:“重陽阻雨獨銜桮,移得家山菊未開。”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銘》:“素忘分,日與兄銜杯。” 郁達夫 《晨發名古屋》詩之二:“一曲《陽關》人隔世,銜杯無語看山明。”
見“ 銜杯 ”。
亦作“ 啣盃 ”。銜杯。謂飲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還兼寄些山先生》詩:“風廊微照兩啣杯,能待城闉簇騎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則自顧其業耳。”
見“ 啣杯 ”。
水竹
竹子的一種(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有披針形葉子,長在河、湖邊或灌木叢中,可編制竹蓆、花籃等器物
清狂
(1).痴顛。《漢書·昌邑哀王劉賀傳》:“察故王衣服言語跪起,清狂不惠。”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凡狂者,陰陽脈盡濁。今此人不狂似狂者,故言清狂也。或曰,色理清徐而心不慧曰清狂。清狂,如今白痴也。”《南史·江祿傳》:“ 子徽 亦有文采,而清狂不慧,常以父為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濮州女子》:“語多清狂,人謂不慧。”
(2).放逸不羈。 晉 左思 《魏都賦》:“僕黨清狂,怵迫 閩 濮 。” 金 趙元 《寄裕之》詩之二:“清狂舊日躭詩客,灰朽而今有髮僧。” 張昭漢 《吊吳子一粟墓》詩:“既俠亦清狂,取予廉復寬。”
玩世
(1).以不嚴肅的態度對待現實生活。《漢書·東方朔傳贊》:“依隱玩世,詭時不逢。”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依違朝隱,樂玩其身於一世也。” 宋 蘇軾 《次韻子由清汶老龍珠丹》:“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隱屠酒。” 朱自清 《懷魏握青君》:“他的玩世,在有些事情上,也許太隨便些。”參見“ 玩世不恭 ”。
(2).遊樂於人間。 明 唐寅 《荷花仙子》詩:“不教輕踏蓮花去,誰識仙娥玩世來。”
沉醉
(1)
(2) 大醉
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儒林外史》
(3) 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宋· 李清照《如夢令》
沉醉在節日的歡樂里
逃禪
(1).逃出禪戒。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蘇晉 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仇兆鰲 註:“逃禪,猶雲逃 墨 逃 楊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參禪。 唐 牟融 《題寺壁》詩:“聞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學逃禪。” 明 無名氏 《四賢記·邂逅》:“端恐路途未穩,學逃禪雲外,覓個親人。” 胡懷琛 《送亞子歸梨里》詩:“商量偕隱謀非錯,檢點逃禪事亦難。”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臉上的喜色
藤蘿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的通稱
暝煙
亦作“ 暝煙 ”。傍晚的煙靄。 唐 戴叔倫 《過龍灣五王閣訪友不遇》詩:“野橋秋水落,江閣暝煙微。” 宋 韓元吉 《水龍吟·題三峰閣詠英華女子》詞:“回首暝煙千里,但紛紛,落紅如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仰天讀罷《招魂》賦, 揚子江 頭亂暝煙。”
見“ 暝煙 ”。
前身
(1) 佛教用語。指輪迴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個狀態
畢卓
晉 吏部郎 畢卓 ,常飲酒廢職。鄰舍釀熟, 卓 夜至其瓮間盜飲,為人所縛,明旦視之,乃 畢吏部 。旋解縛,遂與主人飲瓮側,致醉而去。事見《晉書·畢卓傳》。後常以指嗜酒成癖的人。 北周 庾信 《答王司空餉酒》詩:“未能扶 畢卓 ,猶足舞 王戎 。” 宋 蘇軾 《白鶴峰新居》詩之二:“瓮間 畢卓 防偷酒,壁後 匡衡 不點燈。” 明 劉兌 《嬌紅記》:“不覺的爛醉在佳人錦瑟邊,可知道 畢卓 在瓮頭眠?”
瓮頭
(1).酒瓮的口。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遮莫我臥在瓮頭,直醉的來在這搭里嘔。”
(2).剛釀成的酒。 唐 孟浩然 《戲題》詩:“已言雞黍熟,復道瓮頭清。” 唐 何延之 《蘭亭始末記》:“ 江 東雲堈面,猶 河 北稱瓮頭,謂初熟酒也。” 元 無名氏 《迎仙客·十二月》曲:“春未回,雪成堆,新釀瓮頭潑緑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