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望瓊島未至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是日望瓊島未至原文

傳宣內殿共吟詩,棽麗金根未可遲。

閱古清芬原滿意,瓊華秀色早迎眉。

丹梯亦自防泥滑,玉樹相將吐萼蕤。

別有神心通妙理,望山端比步山宜。

詩詞問答

問:是日望瓊島未至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是日望瓊島未至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是日望瓊島未至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

2. 樓名

參考注釋

傳宣

(1).傳達宣布。《後漢書·公孫瓚傳》:“令婦人習為大言聲,使聞數百步,以傳宣教令。”《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詔令,別無憑由,致因緣盜取錢物。”

(2).指宣傳。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則地太遠,人太多,傳宣之腦筋漸不敏捷,則合眾難。”

(3).傳令宣召。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樓,遣中使傳宣從官”。《宣和遺事》後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國皇后弟也,傳宣至此,催促陛下議諭事。’”《三俠五義》第十七回:“有勞夫人,傳宣官差完了。”

(4).猶傳揚。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億兆騰歡,四海傳宣。” 郭沫若 《集外·不滅的光輝》:“ 魯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傳宣著的,但這精神的真諦,不就是‘不妥協’的三個字嗎?”

(5).傳達號令的官吏。《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請下入內侍省置傳宣契約司,專差內臣一員主之。”《說岳全傳》第五七回:“ 宋 營軍士拾得箭書,忙與傳宣説知。”

內殿

皇帝召見大臣和處理國事之處。因在皇宮內進,故稱。《後漢書·靈帝紀》:“﹝ 中平 四年二月﹞己亥, 南宮 內殿罘罳自壞。” 唐 韋渠牟 《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詩:“終期內殿聯詩句,共汝朝天會 柏梁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引首前後用內府圖書內殿書記印,或有題跋。”

吟詩

(1).作詩。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蘇軾以吟詩下吏》:“ 蘇軾 以吟詩有譏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清 杜濬 《一杯嘆》詩:“坐使吟詩作賦興索然,眼見斯文從此廢。”

(2).吟誦詩歌。 茅盾 《子夜》九:“吟詩的 杜新籜 也看見了,放下筷子,站起來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來他們斜對面座位上的一個有八字鬍的中年人正在搖頭擺腦地吟詩。”

棽麗

亦作“ 棽儷 ”。亦作“ 棽離 ”。繁盛披覆貌。《說文·林部》:“棽,木枝條棽儷也。” 段玉裁 註:“棽儷者,枝條茂密之皃,借為上覆之皃。”《文選·班固<東都賦>》:“鳳蓋棽麗,龢鑾玲瓏。” 李善 註:“麗音離。”《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天門啟扃,日馭飛蓋,煥兮棽離,儐兮暗靄。” 清 唐孫華 《宋堅齋刑部齋中觀南巡圖恭紀》詩:“城郭村墟各鱗次,星旃翟葆紛棽麗。”

金根

(1).見“ 金根車 ”。

(2).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昌黎生 者,名父子也,雖教有義方,而性頗闇劣。嘗為 集賢 校理,史傳中有説金根車處,皆臆斷之,曰:‘豈其誤歟?必金銀車。’悉改根字為銀字。至除拾遺,果為諫院不受。俄有以故人子憫之者,因闢為 鹿門 從事。”後因以“金根”為文字遭謬改之典。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國小》:“鎖定銀鐺之名,車改金根之目。” 宋 陳師道 《謝正字啟》:“聞淺見輕,但畏金根之謬。” 明 楊慎 《<周官音詁>序》:“幸未經學究金根之謬改, 麻沙 俗字之訛刊。”

未可

不可

清芬

(1).清香。 宋 韓琦 《夜合詩》:“所愛夜合者,清芬踰眾芳。”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畿輔雜記·盤山》:“又 武林 黃汝亨 《盤泉詩》:‘ 李願 歸 盤谷 ,泉甘自昔聞。偶來諧勝賞,獨坐挹清芬。’” 清 陳維崧 《月華清·為蔣元膚催妝》詞:“寄語酒徒 蔣濟 ,總北釀清芬,休教酩酊。” 梅阡 《春夜》:“五月的夜風,飄著道邊槐花的清芬。”

(2).喻高潔的德行。 晉 陸機 《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 唐 黃滔 《書懷寄友人》詩:“常思 揚子云 ,五藏曾離身,寂寞一生中,千載空清芬。” 宋 梅堯臣 《讀范桐廬述嚴先生祠堂碑》詩:“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圖史。” 元 周德清 《滿庭芳·韓世忠》曲:“閒評論,中興宰臣,萬古揖清芬。”

滿意

意願得到滿足;符合心愿

一切都使他不滿意

瓊華

亦作“璚華”。1.美石。《詩·齊風·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毛 傳:“瓊華,美石,士之服也。”《十洲記·崑崙》:“碧玉之堂,瓊華之室…… 西王母 之所治也。” 明 何景明 《榮養堂歌》:“被霞襦兮簪瓊華,母氏樂兮樂且遐。” 清 方文 《奉酬范質公司馬》詩:“身賤那能酬水鏡,年荒無以報瓊華。”

(2).神話中瓊樹的花蕊,似玉屑。《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瓊華。” 顏師古 注引 張揖 曰:“瓊樹生 崑崙 西流沙濱,大三百圍,高萬仞。華,蘂也,食之長生。”

(3).即瓊花。 唐 韓愈 《春雪映早梅》詩:“未許瓊華比,從將玉樹親。” 元 王沂 《寄蘇昌齡》詩:“別後瓊華幾度芳,花前顧曲憶 周郎 。”參見“ 瓊花 ”。

(4).喻雪花。 前蜀 韋莊 《冬日長安感志》詩:“閒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宋 辛棄疾 《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詞:“九衢中,杯逐馬,帶隨車,問誰解愛惜瓊華。”

(5).喻美好的詩文等。 元 耶律楚材 《和北京張天佐見寄》:“瓊華贈我將何報,聊寄 江 南古樣絃。” 清 方文 《贈閻百詩續娶》詩:“腹如經笥飽,才比劍鋒銛。錦字隨時綴,璚華信手拈。”

秀色

秀美的容色

麗姿秀色

丹梯

(1).紅色的台階。亦喻仕進之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躧步陵丹梯,並坐侍君子。” 黃節 註:“丹梯,丹墀也。” 唐 許渾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詩:“官滿定知歸未得,九重霄漢有丹梯。”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吳振西》之二:“中郎餘慶傳 羊 傅,暫阻丹梯莫愴然。”

(2).指高入雲霄的山峰。《文選·謝朓<敬亭山詩>》:“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李善 註:“丹梯,謂山也。” 唐 李白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詩:“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王琦 注引 呂延濟 曰:“丹梯,謂山高峯入雲霞處。” 唐 歐陽詹 《送聞上人游嵩山》詩:“丹梯石磴君先去,為上青冥最上頭。”

(3).指尋仙訪道之路。 唐 宋之問 《發端州初入西江》詩:“ 金陵 有仙館,即事尋丹梯。”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詩:“鴻寶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寶之 註:“丹梯,山上升仙之路。”《舊唐書·武宗紀》:“志欲矯步丹梯,求珠 赤水 。” 明 徐渭 《蠟屐》詩:“萬錢收錦檿,五嶽遍丹梯。”

泥滑

泥濘而滑

道路泥滑難走

玉樹

(1).神話傳說中的仙樹。 唐 李白 《懷仙歌》:“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金 元好問 《幽蘭》詩:“鈞天帝居清且夷,瑤林玉樹生光輝。”

(2).用珍寶製作的樹。《漢武故事》:“上( 漢武帝 )於是於宮外起 神明殿 九間……前庭植玉樹。植玉樹之法,葺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為之。”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 甘泉宮 里,玉樹一叢,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歐陽修 《漢宮》詩:“玉樹人間老,珊瑚海底生。” 寧調元 《偶成》詩:“銅駝寂寂迷衰草,玉樹依依戀夕陽。”

(3).槐樹的別稱。《三輔黃圖·漢宮》:“ 甘泉谷 北岸有槐樹,今謂玉樹。”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雲陽縣 界多 漢 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

(4).美麗的樹。 唐 宋之問 《折楊柳》詩:“玉樹朝日映,羅帳春風吹。” 元 薩都剌 《望金陵》詩:“春風玉樹留歌韻,暮日青山立畫屏。” 清 劉獻廷 《斐園松》詩:“白玉堂前緑玉樹,橫空百尺寒颼飀。”

(5).白雪覆蓋的樹。 唐 李白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詩:“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元 薩都剌 《釣雪圖》詩:“村南村北人跡斷,山前山後玉樹迷。” 清 金人瑞 《對雪次韻》:“玉樹誠堪愛,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與弦歌》:“﹝赤旗﹞時時招拂,蕩漾著四周霜枝玉樹間的晨光。”

(6).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 車騎 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後以“玉樹”稱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之一:“叔父朱門貴,郎君玉樹高。”《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那翰林生得儀容俊雅,性格風流;所事在行,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樹。” 郁達夫 《遲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親,卻仍是雄心未死,還在想我結一頭親,生下幾個玉樹芝蘭來,好重振重振我們的這已經墜落了很久的家聲。”

(7). 南朝 陳後主 所作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陳後宮》詩:“壽獻金莖露,歌翻‘玉樹’塵。” 元 孫周卿 《蟾宮曲·自樂》曲:“低歌‘玉樹’,爛醉金釵。”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夜深歌。”

相將

(1) 相隨,相伴

兩個相將旅遊

(2) 將近,行將

有秦兵二十萬圍了 晉城 韓國,相將半月有餘。——《秦併六國平話》

神心

(1).猶心神。謂魂與心。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意離未絶,神心怖覆。” 漢 揚雄 《<法言>序》:“神心忽恍,經緯萬方,事繫諸道德仁義禮。”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 太公 避 紂 之亂,屠隱市朝,遯釣魚水,何必 渭 濱,然後 磻溪 ,苟愜神心,曲渚則可。 磻溪 之名,斯無嫌矣。”

(2).猶聖心。謂天子的心。《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貽宴好會,不常厥數;神心所受,不言而喻。” 呂向 註:“言天子遺其宴會者,不常其數,但聖心所與者,不言而自曉。”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望山

古弩上的瞄準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器用》:“予頃年在 海州 ,人家穿地得一弩機,其望山甚長,望山之側為小距,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

詩詞推薦

是日望瓊島未至原文_是日望瓊島未至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