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雲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春雲原文

春雲布四宇,春田潤一犁。

於澤豈辭多,雨當益善兮。

癸未經潦後,沮洳農功遲。

卻憶過薊野,踴懼春雲低。

幸茲連稔逢,加以臘雪滋。

然亦不致濘,東郊舉趾齊。

雨不雨均可,何脩斯遇之。

三時念尚遙,吾心敢即怡。

詩詞問答

問:春雲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春雲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五

參考注釋

雲布

(1).雲氣布散。《晉書·衛恆傳》:“煥若星陳,鬱若雲布。”《晉書·食貨志》:“荷鍤贏糧,有同雲布。”《雲笈七籤》卷一一九:“俄而風起雲布,微雨已至。”

(2).形容眾多,到處都是。《文選·班固<西都賦>》:“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呂延濟 註:“星羅雲布,言眾也。” 唐 於季子 《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九旗雲布臨 嵩室 ,萬騎星陳集 潁川 。”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三折:“開南軒,奇峯雲布。” 清 魏源 《<聖武記>敘》:“人見其材雲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於灌莽也。”

四宇

天下;四方。 漢 枚乘 《七發》:“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 漢 王粲 《荊州文學記》:“品物宣育,百穀繁蕪,勛格皇穹,聲被四宇。” 清 吳肅公 《江氏雙節婦》詩:“哺雛毛羽豐,奮迅橫四宇。”

春田

(1).春季的田獵。《禮記·曲禮下》:“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周禮·夏官·大司馬》“遂以蒐田” 漢 鄭玄 註:“春田為蒐。” 南朝 梁 庾肩吾 《為武陵王拜儀同章》:“都尉春田,猶居塞外;單于冬獵,不入 漁陽 。”

(2).春季的田地。《宋書·周朗傳》:“春田三頃,秋園五畦。” 唐 王維 《輞川別業》詩:“不到 東山 向一年,歸來纔及種春田。” 唐 皎然 《送張孝廉赴舉》詩:“春田休學稼,秋賦出儒宮。”

沮洳

(1).低濕之地。《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沮洳,言采其莫。” 孔穎達 疏:“沮洳,潤澤之處。”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記》:“ 零陵縣 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塗。” 林紓 《記九溪十八澗》:“溪身廣四五尺,淺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雖渟蓄猶見沙石。”

(2).指低濕。 晉 左思 《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新唐書·韓全義傳》:“遇賊 廣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頗多積水,自營此溝,而民不苦卑溼,穢氣亦有所渫,始少疾病。”

春雲

春天的雲。喻女子的美發。 元 徐再思 《梧葉兒·春思》曲:“鴉鬢春雲嚲,象梳秋月敧,鸞鏡曉粧遲。”《花月痕》第七回:“春雲低掠兩鴉鬟,小字新鐫在玉山。”

連稔

連年豐收。 清 厲鶚 《五月二十五日艮山門外晚眺》詩:“試歌 元豐 歲連稔,姓氏何必聞鄉閭。”

加以

連詞。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

加以老母。——《漢書·李廣蘇建傳》

加以薄暮。——《廣東軍務記》

加以貪官。——《聊齋志異·促織》

臘雪

冬至後立春前下的雪。 唐 劉禹錫 《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詩:“ 泰山 呈臘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嘗愛 西湖 春色早,臘雪方銷,已見桃開小。”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水一·臘雪》:“冬至後第三戌為臘,臘前三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臘雪密封陰處,數十年亦不壞。”

不致

謂不會引起某種後果。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五:“居常饒足,不致大富耳。”《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不想 魏撰之 已歸,今幸吾兄尚在京師,小弟不致失望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一槍落了空,一槍打在教授的左肩上,不致有性命的危險。”

東郊

(1). 西周 時,特指其東都 王城 以東的郊外。 周 滅 商 後,遷 殷 民於此。《書·君陳》:“ 周公 既沒,命 君陳 分正東郊 成周 。” 孔穎達 疏:“ 周公 遷 殷 頑民於 成周 。頑民既遷, 周公 親自監之。 周公 既沒,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陳 代 周公 監之,分別居處,正此東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國都或城市以東的郊外。《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漢 班固 《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 陳王 鬭雞道, 安仁 采樵路。東郊豈異昔,聊可閒餘步。”《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舉趾

(1).舉足;抬腳。《詩·豳風·七月》:“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朱熹 集傳:“舉趾,舉足而耕也。”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桓衛姬》:“今妾望君舉趾高、色厲、音揚,意在 衛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詩:“曷不一舉趾,縱望淵與岑。”

(2).指舉動。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舉趾為世人之所則,動脣為天下之所傳。”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 * ;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詩詞推薦

春雲原文_春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