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東嶺遂至泠然閣原文
岩樓已據高,東嶺高無幾。
略陟遂成降,事半功倍矣。
松濤石海間,羅落穿其里。
積素霏林端,祗以天花擬。
數息肩輿人,亦造屋之戺。
下梯始知閣,因迥所為耳。
泠然響颯風,霽後應有此。
詩詞問答
問:降東嶺遂至泠然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降東嶺遂至泠然閣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
參考注釋
無幾
(1) 很少,沒有多少
所剩無幾
(2) 沒有多久;不久
無幾死於任
遂成
養成;成就。《荀子·哀公》:“大道者,所以變化遂成萬物也。”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此秀士所以雖有賢材美質,然猶不得直道而行,遂成其志者也。”
事半功倍
意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松濤
風吹松林,松枝互相碰擊發出的如波濤般的聲音
松濤陣陣
一陣涼爽的夜風吹過,群山上松濤光涌澎湃。——姚雪垠《李自成》
坐在路旁的對松亭里,看看山色,聽聽流水和松濤。——《泰山極頂》
羅落
亦作“ 羅絡 ”。1.截捕禽獸的用具。《莊子·胠篋》:“削格、羅落、罝罘之知多,則獸亂於澤矣。” 王先謙 集解引 郭嵩燾 曰:“削格、羅落皆所以遮要禽獸。”
(2).用網或繩捕捉。《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 晉 郭璞 註:“謂羅絡之。” 宋 洪邁 《夷堅丁志·黃州野人》:“見為人而毛者,搏之則逝,追之不及,百計羅絡,因結繩置壠間而獲焉。”
(3).布列。《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馬,羅落境界,舉師揚威。” 呂向 註:“羅落,布列也。”《資治通鑑·隋煬帝大業元年》:“為 蓬萊 、 方丈 、 瀛洲 諸山,高出水百餘尺,臺觀殿閣,羅絡山上。”
(4).警戒聯絡。 北齊 魏收 《為侯景叛移梁朝文》:“一朝指揮,倐忽千里,候騎羅絡,聊逞前驅。”《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嘉平四年》:“今邊壤之守,與賊相遠,賊設羅落,又特重密,間諜不行,耳目無聞。” 胡三省 註:“羅,布也。落,與絡同,聯絡也。”
(5).指擔任警戒聯絡的士兵。 三國 蜀 諸葛亮 《兵要》:“軍已近敵,羅落常平明以先發,絶軍前十里內;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內。”
(6).連綿,綿延。《參同契》卷上:“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土王四季,羅絡始終。” 唐 李白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詩:“羅絡四季間,綿微無一隙。” 唐 杜甫 《火》詩:“羅落沸百泓,根源皆萬古。” 宋 曾鞏 《之南豐道上寄介甫》詩:“星鬥弄光彩,羅絡龜火斑。”
(7).猶羅致,包羅。 唐 柳宗元 《裴墐崇豐二陵集禮後序》:“苞並總統,千載之盈縮;羅絡旁午,百氏之異同。” 唐 劉蛻 《上裴侍郎書》:“羅絡舊簡,附會時律。” 元 揭傒斯 《趙功可墓志銘》:“貫穿百經,羅絡百家。” 清 毛岳生 《練白穎<後漢書公卿表>序》:“鉤貫羅絡,亦率有條理。”
積素
(1).積雪。《文選·謝惠連<雪賦>》:“積素未虧,白日朝鮮。” 李周翰 註:“言積雪未銷,白日鮮明。”《文選·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 呂向 註:“積素,謂雪也……積雪之色亂於原野。” 唐 王維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 元 袁桷 《秋雪》詩:“羣陰孤陽僨,積素五采腴。”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賦》:“何小池之明潔,恍積素之瓊田。” 清 查慎行 《雪後與聲山紫滄同直暢春園》詩之一:“晨曦照積素,萬木中含煙。”
(2).猶故舊。《文選·謝靈運<拜陵廟作詩>》:“勑躬慙積素,復與昌運並。” 張銑 註:“素,故……慙 高祖 積故之恩,不易志節。” 宋 曾鞏 《答范資政書》:“古之人以王公之勢而下貧賤之士者,蓋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窮達,毫髮之殊,然相棄者有之,則士之愚且賤,無積素心義,而為當世有大賢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禮。”參見“ 積素累舊 ”。
天花
(1)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表現為嚴重的病毒血症及接連出現的各階段皮疹,皮疹最後以膿泡、脫痂及瘢痕形成為特徵
(2) 玉蜀黍的雄花,因為長在植株的頂部,所以叫天花
(3) 雪花
夜散下無數茸毛似的天花,織成一片大氅。——聞一多《雪》
數息
靜修方法之一。數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靜專一。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安得掩翳聰明,歷藏數息,長齋久潔,躬親爐火,夙興夜寐,以飛八石哉?”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浄行之僧,繩坐其內,飱風服道,結跏數息。”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山房夜坐》詩:“梵宇調心易,禪庭數息難。”
肩輿
代步工具,由人抬著走
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資治通鑑》。胡注:“肩輿,平肩輿也,人以肩舉之而行。
知閣
官名。“ 知閤門事 ”的省稱。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閤職》:“閤門,在 和寧門 外,掌朝參、朝賀、上殿、到班、上官等儀范。有知閤、簿書、宣贊,及閤門祗候、寄班等官。”
所為
所作,作為。《易·繫辭上》:“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序:“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二折:“ 宋江 倈!這是甚所為!甚道理?” 葉聖陶 《窮愁》:“案上金錢,亦無暇入於囊,徒瞪目警吏所為。”
(1).所以。表示行為動作發生的原因。《公羊傳·隱公三年》:“先君之所為不與臣國而納國乎君者,以君可以為社稷宗廟主也。”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二:“﹝所為﹞言‘所以’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萬物也以養人,故其可食者以養身體,其可威者以為容服,禮之所為興也。” 晉 陸機 《豪士賦》序:“且夫政由 寧氏 ,忠臣所為慷慨。”參見“ 所以 ”。
(2).所謂。為,通“ 謂 ”。《墨子·公輸》:“ 荊 有 雲夢 ,犀兕麋鹿滿之, 江 漢 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 宋 所為無雉兔狐狸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戰國策·宋衛策》作“所謂”。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小引》:“不謂數十年來,所為長板橋者,徒與荒野蔓草為鄰而已。”參見“ 所謂 ”。
泠然
(1).輕妙貌。《莊子·逍遙遊》:“夫 列子 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 註:“泠然,輕妙之貌。” 宋 陳師道 《和和叟第課還自都下》:“青雲直上馬如龍,來往泠然若御風。” 清 趙執信 《彭蠡湖》詩:“泠然乘風游,託身任毫毛。”
(2).寒涼貌;清涼貌。《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 清 秋瑾 《黃海舟中感懷》詩之二:“天風吹面泠然過,十萬煙雲眼底收。”
(3).形容清越激揚的聲音。《晉書·裴楷傳》:“ 綽 子 遐 ,善言玄理,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古鏡﹞今扣之,其聲泠然纖遠。”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之四:“泠然時一鳴,故向人飛舞。”
應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人勘問,便仰録名奏來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將 江 上應有戰舡,盡行拘收,不放 關公 渡 江 回去。”《水滸傳》第一回:“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2).應當具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凡是應有的,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