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賞樓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萃賞樓原文

層屋假山巔,翼然復洒然。

不教陳御座,可以供金仙。

亦卻莊嚴麗,惟欣清淨便。

題名曰萃賞,卻弗涉因緣。

詩詞問答

問:萃賞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萃賞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萃賞樓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七

參考注釋

山巔

亦作“ 山顛 ”。山頂。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仰視山顛,肅何千千。”《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漢 鄭玄 箋:“卒者崔巍也。謂山巔之末也。”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之四:“ 赤甲 白鹽 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山顛喬木雖略負日腳,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氣。” 蕭乾 《初冬過三峽》:“過 瞿塘峽 ,山巔積雪跟雲絮幾乎羼在一起。”

翼然

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翼然臨於泉上(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緊靠在泉水邊。臨,靠近。上,江河的邊側)。——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洒然

(1).瀟灑;灑脫。 宋 蘇舜欽 《大理評事杜君墓誌》:“﹝ 杜叔溫 ﹞性洒然峻拔,少所與合。” 明 楊慎 《詞品·嚴次山》:“ 嚴仁 字 次山 ……又長於慶壽贈行,洒然脫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賈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 郎 姓,風格洒然,談言微中。”

(2).猶欣然。《新唐書·忠義傳下·賈直言》:“ 穆宗 召為諫議大夫,羣情洒然稱允。” 宋 蘇舜欽 《滄浪亭記》:“至則洒然忘其歸,箕而浩歌,踞而仰嘯。” 清 惲敬 《同游海幢寺記》:“八月之望,與 仲廷 飲於 靖海門 之南樓,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際,意為之洒然。”

(3).風吹雨灑的樣子。 唐 戴叔倫 《喜雨》詩:“川上風雨來,洒然滌煩襟。”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4).指清涼爽快。 宋 蘇舜欽 《處州照水堂記》:“遂構廣廈,且以‘照水’題之,庨豁虛明,坐視千里,雖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書呈王仲顯南卿二友》詩:“使君坐侯宅,窗間即涼臺。何敢訴苦熱,洒然助心齋。”

(5).形容神氣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頓時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則何如 胎簪子 洒然陽氣見於面,病若脫而瘳者。”《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來試掛,果然女病洒然。”《西遊記》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氣想是已行散了。洒然無事,又吃水何為?”

(6).驚異貌;忽然。 元 無名氏 《飛刀對箭》第一折:“天子洒然驚覺,可是南柯一夢。”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1).灑脫貌。《新唐書·文藝傳上·袁朗》:“ 後主 聞其才,詔為《月賦》一篇,洒然無留思。”

(2).暢快貌。 宋 曾鞏 《送劉醫博》詩:“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為枯骸。” 宋 楊萬里 《晨炊白昇山》詩:“千峯為我旋生妍,我為千峯一洒然。”

(3).瞭然而悟。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上:“ 房 遂洒然,方記其為僧時, 永公 即 房 之前身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淵明 詩云:‘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閒。’説得更好。蓋其自 彭澤 賦歸之後,洒然悟心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 方孝孺 《與樓希仁書》:“能言者聲和而音雅,詞切而義明,理約而不亂,端多而不復,聽之使人洒然不倦。”

驚異貌。《莊子·庚桑楚》:“ 庚桑子 之始來,吾洒然異之。”

(1).寒冷貌。《素問·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時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壺之中。”

(2).肅敬貌。《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是日觀 范雎 之見者,羣臣莫不洒然變色易容者。”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灑,先典反。” 宋 蘇軾 《黃州上文潞公書》:“伏讀洒然,知其不肖之驅,未死之閒,猶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場,追 申徒 而謝 子產 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劉 始大悟,不覺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3).整齊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窗楞西向,戶榻洒然,室不大而潔。”

御座

見“ 御坐 ”。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文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閒得可以

金仙

指佛。 唐 李白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詩:“朗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 王琦 註:“金仙,謂佛。”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一折:“忽被閒情惱,徘徊夜未眠,月中乘興去,還擬問金仙。” 清 姚鼐 《嶽麓寺》詩:“試將萬古懷,移問金仙術。”

莊嚴

佛家語。佛家對表相事物,或心理行為的道德意義的修飾、加強,稱為莊嚴。今人以端莊而有威嚴為莊嚴

清淨

(1) 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題名

(1) 題目名稱,寫作、印刷品、講述或影印作品名稱

(2) 寫上姓名作為標記

對聯、題名。——明· 魏學洢《核舟記》

請題名留念

因緣

(1) 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和輔助促成其結果的條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長老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水滸傳》

(2) 緣分

他倆真有因緣

詩詞推薦

萃賞樓原文_萃賞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