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吳鎮晴江列岫卷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吳鎮晴江列岫卷原文

得勝解非積學成,蕭山跋語致精評。

長江欲共秋空遠,列岫如烘皓日晴。

鼎峙四家真不愧,筌忘六法有誰京。

溯源應近金川地,邇日軍機正繾情。

詩詞問答

問:題吳鎮晴江列岫卷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吳鎮晴江列岫卷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吳鎮晴江列岫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六

2. 名魏驥

參考注釋

得勝

取得勝利

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積學

(1).謂積累學問。《韓詩外傳》卷五:“雖庶民之子孫也,積學而正身,行能禮儀,則歸之士大夫。”《三國志·蜀志·劉焉傳》:“居 陽城山 ,積學教授,舉賢良方正。”《元史·董俊傳》:“射,百日事耳;《詩》《書》,非積學不通。” 清 陸隴其 《答嘉定李生玉如書》:“方期賢者積學奮飛,為時羽儀,不謂亦罹此大故,何天之降罔,一至於斯。”

(2).猶博學;飽學。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給事中 陸質 、中書舍人 崔樞 積學懿文,守經據古,夙夜講習,庶協於中。” 清 戴名世 《張貢五文集序》:“ 張君 貢五 , 三湘 間積學能文之士也。” 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初到南京》:“我的譜弟 戴夢鶴 ,他年紀雖輕,卻是一個多才積學之士。”

(3).淵博的學識。 明 楊慎 《丹鉛續錄·論語》:“譬今有二士,一有文名,一素無積學。有聞而登高科,聞者以為固其所也;素無積學而登高科,人必曰:不意至於如此也。”《明史·隱逸傳序》:“其抱瓌材,藴積學,槁形泉石,絶意當世者,靡得而稱焉。”

語致

語言的情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謂》:“工詩,格度嚴密,語致精深,多擊節之音。”

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長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發源於青海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流入東海

空遠

遼遠。 南朝 梁 沉約 《梁甫吟》:“時雲靄空遠,淵水結清深。”

皓日

明亮的太陽。亦比喻君主。《楚辭·九辯》:“願皓日之顯行兮,雲蒙蒙而蔽之。” 郭沫若 《在新義州站上》詩:“一片鼓聲通皓日,數圈輪舞漾和風。”

鼎峙

鼎立,三方面並峙 如:三峰鼎峙

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三國志·孫權評傳》

不愧

無愧於;名副其實

不愧為藝術大師

六法

(1).謂規、矩、權、衡、準、繩。 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規、矩、權、衡、準、繩,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2).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謂繪畫有六法: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見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後以為 中國 繪畫的總法則和代稱。 清 姚鼐 《題句容學博馮墨香小照》詩:“君實精六法,自摹山水樂。” 林紓 《跋戴文節遺墨》:“ 文節 之精於六法,未必不有所授。” 郁達夫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頤淵畫松》詩之二:“六法通靈力有餘,暮年點筆勢凌虛。”

(3).佛教謂六法戒。其說不一,撮其要者有:(1)謂染心相觸,盜人四錢,斷畜生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2)謂不淫,不盜,不殺,不虛誑語,不飲酒,不非時食;(3)謂不尊敬佛,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諸善知識。

(4).佛教稱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為“六法”。 宋 沉遘 《章獻皇太后忌日齋文》:“伏願往憑六法,超脫五門。”

溯源

往上游尋找發源地,比喻探求本源

追本溯源

川地

平曠的地帶。《宋史·食貨志上四》:“而 熙州 王韶 又請以 河州 蕃部 近城川地招弓箭手,以山坡地招蕃兵弓箭手,每砦五指揮,以二百五十人為額。”

邇日

近日;近來。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二:“且邇日世途風波,百千其狀。”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策略續》:“雖邇日工價合計尚欠三千餘金,自當妥為辦理。”

軍機

即軍機處,清代總管軍政大權的御前官署

四品卿銜軍機章京。——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號為軍機四卿。

自四卿入軍機。

詩詞推薦

題吳鎮晴江列岫卷原文_題吳鎮晴江列岫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