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台小宴外藩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瀛台小宴外藩原文

行慶宜春嘉客來,趯台曲宴例教陪。

晴開苑樹媚韶景,雪糝天街淨薄埃。

樂奏雅寅初入律,恩頒湛露滿浮杯。

一家中外熙和際,保泰孜孜日念哉。

詩詞問答

問:瀛台小宴外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瀛台小宴外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瀛台小宴外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四

參考注釋

行慶

猶行賞。《禮記·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鄭玄 註:“慶謂休其善也。”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階制》:“既當行慶之恩,宜用加崇之典。”《續資治通鑑·宋太宗至道二年》:“先是郊祀行慶,中外官吏皆進秩, 準 ( 寇準 )遂率意輕重,其素所喜者多得臺省清秩,所惡及不知者即敘退之。”

宜春

(1).適宜於春天;適應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閣》詩:“灑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閣 上最宜春。” 後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達夫 《將之日本別海裳》詩之三:“知儂棹向 吳江 過,託買宜春半幅裳。”

(2).指 宜 *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蹷 石闕 ,歷 封巒 ,過 鳷鵲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註:“ 宜春 ,宮名,在 渭 南 杜縣 東。”《漢書·東方朔傳》:“北至 池陽 ,西至 黃山 ;南獵長 楊 ,東遊 宜春 。” 顏師古 註:“ 宜春 ,宮也,在 長安 城東南。” 唐 王維 《登樓歌》:“卻瞻兮 龍首 ,前眺兮 宜春 。”參見“ 宜 * ”。

(3).舊時立春及春節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於窗戶、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閨》詩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遼史·禮志六》:“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蟾蜍,書幟曰‘宜春’。”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早春壽魏塘柯素培先生》詞:“小樓人倚,梅花天氣,正院貼‘宜春’,釵搖燕子。”《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過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貼起‘宜春’。” 郁達夫 《立春日》詩:“閒來剪個‘宜春’字,貼上蘭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序》:“自高頭 宜春 梨園 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孫 一人而已。”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序》:“餘生也晚,不及見南部之煙花, 宜春 之子弟。”參見“ 宜春院 ”。

嘉客

佳客,貴賓。《詩·商頌·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懌。” 漢 焦贛 《易林·屯之遯》:“江河海澤,眾利室宅。可以富有,飲御嘉客。” 唐 韓愈 《玩月喜張十八員外以王六秘書至》詩:“況當今夕圓,又以嘉客隨。”嘉,一本作“ 佳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彭海秋》:“今夕何夕,遘此嘉客。”

曲宴

猶私宴。多指宮中之宴。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翼》詩:“吾與二三子,曲宴此城隅。” 黃節 註:“《魏志·后妃傳》曰: 景初 元年,帝游後園,召才人以上曲宴極樂。曲宴猶私宴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十:“ 蔡攸 初以 淮康 節領相印, 徽宗 賜曲宴。”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曲宴宗室》:“每歲元旦及上元日,欽點皇子皇孫等及近支王、貝勒、公曲宴於 乾清宮 及 奉三無私殿 。”

韶景

(1).指春景。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曰青陽……景曰媚景、和景、韶景。” 唐 歐陽詹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東風韶景至,垂柳御溝新。” 清 吳偉業 《游石公山》詩:“入春桃李過,韶景聽啼鴂。”

(2).好時光。 唐 盧綸 《送從叔牧永州》詩:“彼方韶景無時節,山水諸花恣開發。”《舊唐書·哀帝紀》:“今膏澤不愆,豐年有望,當茲韶景,宜示優恩。”

雪糝

雪珠。 明 劉基 《雪晴偶興因以成篇》詩:“玄雲四垂天黯黮,大野蒼茫飛雪糝。”

天街

(1).星名。《史記·天官書》:“昴畢閒為天街。” 張守節 正義:“天街二星,在畢昴閒,主國界也。街南為 華夏 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析木天街,星宿清潤;北嶽 醫閭 ,神鬼受職。”

(2).京城中的街道。 唐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之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元 湯式 《端正好·元日朝賀》套曲:“賀三陽萬國來朝,踐天街車馬知多少,端的便塞滿 東華 道。” 清 鈕琇 《觚賸·燕京元夜詞》:“京城元夜,婦女連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 正陽門 下摸釘乃回。”

樂奏

猶奏樂。《左傳·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獻,樂奏而嘆。”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海》詩:“貨通 師子國 ,樂奏 武王 臺。”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自 天寳 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 毛 *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詞:“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 於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入律

古代以律管候氣。節候至,則律管中的葭灰飛動。“入律”猶言節氣已到。 漢 東方朔 《海內十洲記》:“臣國去此三十萬里,國有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千呂,連月不散。”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羽調曲二》:“既浮千呂之氣,還吹入律之風。” 五代 徐夤 《東風解冰》詩:“入律三春復,朝宗萬里通。”參閱《後漢書·律曆志上》。

湛露

(1).《詩·小雅》篇名。《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後因喻君主之恩澤。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策勛飲至,頻承湛露之恩。”《舊唐書·后妃傳上·太宗賢妃徐氏》:“願陛下布澤流人,矜弊恤乏,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光天所覆,鹹沾湛露之仁。”

(2).喻丈夫之恩惠。《文選·江淹<雜體詩·效張華“離情”>》:“願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 呂延濟 註:“湛露能潤澤於物,喻夫之恩惠。”

(3).濃重的露水。《楚辭·九章·悲迴風》:“吸湛露之浮涼兮,漱凝霜之雰雰。” 朱熹 集註:“湛,厚也。” 晉 陸機 《為周夫人贈車騎》詩:“日月一何速,素秋墜湛露。” 清 徐芳 《立春日賦示武陵諸友》詩:“湛露沾花曉,長天照眼新。”

浮杯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會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飄浮,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詩:“上巳期三月,浮杯興十旬。” 五代 齊己 《答無願上人書》詩:“必有南遊山水興, 漢江 平穩好浮杯。”

(2).罰飲滿杯酒;滿飲。《文選·潘岳<閒居賦>》:“浮杯樂飲,絲竹駢羅。” 李善 註:“《説苑》曰:‘ 公承不仁 舉大白浮君。’《廣雅》曰:‘浮,罰也。’” 唐 恆超 《辭郡守李公恩命》詩:“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王禹偁 《寄贊寧上人》詩:“若念重瞳欲相見,未妨西上一浮杯。”

一家

(1).一個家族;一戶人家。常用以謂無分彼此,如家人之相親。《管子·霸言》:“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說林訓》:“一家失熛,百家皆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陳毅 《乘車過雪峰》詩:“明日 拉薩 會親友, 漢 藏 一家敘別情。”

(2).指一人。《禮記·大學》:“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鄭玄 註:“一家、一人,謂人君也。” 漢 班固 《 * 通·正論》:“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謹敬謙讓之至也。”《宋史·道學傳·程顥》:“天下事非一家私議,願平氣以聽。”《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有五個防土庫的,在那裡喫酒 * ,一家當一更。”

(3).一家學說;一個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晉書·荀崧傳》:“ 向 歆 ,漢之碩儒,猶父子各執一家,莫肯相從。”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何嘗不徵求異説,採摭羣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 宋 蘇軾 《莊子祠堂記》:“其論天下道術,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關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為一家。”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 蘇 張 縱橫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談,其論無當於宏旨,其義不主於一家。”參見“ 一家言 ”、“ 一家書 ”。

(4).古時生產活動的一個單位。三夫為一家。《管子·乘馬》:“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

(5).表數量。常用於工商企業等。如:一家百貨商店;一家紡織廠。

中外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熙和

(1) 和睦歡樂

(2) 暖和

熙和的天氣

孜孜

(1).勤勉;不懈怠。《書·益稷》:“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孔穎達 疏:“孜孜者,勉功不怠之意。”《史記·滑稽列傳》:“苟能修身,何患不榮! 太公 躬行仁義七十二年,逢 文王 ,得行其説,封於 齊 ,七百歲而不絶。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學行道,不敢止也。” 唐 李德裕 《奏銀妝具狀》:“臣有生多幸,獲遇昌期,受寄名藩,每憂曠職,孜孜夙夜,上報國恩。” 宋 蘇軾 《御試製科策》:“雞鳴而起曰:‘吾今日為某事,用某人。’他日又曰:‘吾所為某事,其果濟矣乎?所用某人,其人果才矣乎?’如是孜孜焉,不違於心。” 金 王若虛 《揚子<法言>微旨序》:“嗚呼,公一代巨儒,德業文章皆可師法,自少年名滿四海間,平生著述殆不可勝紀,而晚年益勤心醉乎義理之學,六經百子莫不討論,迄今孜孜筆不停綴。” 明 方孝孺 《守素齋記》:“古之聖賢所以孜孜若不及者,以德不素具、才不素習則不足以佐天地之遺闕,開萬世之治平,是以劬躬殫智而不敢自逸。” 梁啓超 《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故孜孜焉各競其職,莫敢或怠。”

(2).猶言專心一意。《周書·柳虯傳》:“衣不過適體,食不過充飢。孜孜營求,徒勞思慮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敬》:“當今北面官人,入則內貴,出則使臣,到所在打風打雨,爾何不從之,而孜孜事一箇窮措大,有何長進耳!” 明 徐霖 《繡襦記·歌郎競技》:“孜孜為利清早起,又有不成人的先入市。”《明史·呂坤傳》:“臣觀陛下昔時勵精為治,今當春秋鼎盛,曾無夙夜憂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貧為事。”

(3).急切;懇切;一再。《新唐書·循吏傳序》:“至宰相名臣,莫不孜孜言長人不可輕授亟易。是以授受之間,雖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 宋 蘇軾 《再論積欠六事四事札子》:“若陛下初無此心,則臣亦不敢必望此政,屢言而屢不聽,亦可以止矣,然臣猶孜孜強聒不已者,蓋由陛下實有此心,而為臣子所格沮也。” 清 劉大櫆 《烏程閔君墓志銘》:“家貧以授徒為生,勸飭孜孜,無殊子息。”

(4).不停歇貌。 元 湯式 《一枝花·贈人》曲:“得志之秋,文共武皆窮究,正青春正黑頭, 孫 吳 略切切於心, 齊 魯 論孜孜在口。”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前家兒招了個後堯婆,小媳婦近日成親,大渾家新來亡過,題名兒駡了孜孜的唾,駡那無正事頽唆,則待折損殺業種活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寧》:“入告 吳 言,女略無駭意,又弔其無家,亦殊無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大賬簿》:“我眼看見火勢孜孜地蔓延過來,心中又忙著和個個字道別。”

(5).凝神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暢忒昏沉,忒慕古,忒猖狂。不問是誰,便待窩穰。説志誠,説衷腸;騁奸俏,騁浮浪。初喚做 鶯鶯 ,孜孜地覷來,卻是 紅娘 。”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轉我這眼睛,孜孜覷定,端的寒忘熱,飢忘飽,凍忘冷。”《 * 詞話》第四一回:“我去那燈影兒下,孜孜的覷看。”

(6).和樂貌。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伊余懷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與汝樂之,乃陳好言,乃著新詩,一日不見,如何不思!”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 江陵 王元紹 、弟 孝英 、 子敏 兄弟三人特相友愛,所得甘旨新異,非共聚食必不先嘗,孜孜色貌,相見如不足者。” 元 柯丹邱 《荊釵記·閨念》:“ 長安 紅杏深,家山白雲隱,早祈歸省,孜孜翕翕,舉家歡慶。”

(7).美好貌。 宋 毛滂 《菩薩蠻·代贈》詞:“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頰,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元 喬吉 《鬥鵪鶉·歌姬》套曲:“眉兒初月彎彎,鞋兒瘦玉慳慳,臉兒孜孜耐看,琵琶絃慢,青衫淚點才乾。”

(8).猶孑孑。孤單、獨自。 唐 歐陽詹 《暗室箴》:“孜孜碩人,冥冥暗室,罔縱爾神,罔輕爾質。” 宋 范仲淹 《與謝安定屯田書》:“自當觀羣賢,以經大運,無孜孜一夫,以隘其守焉。”

(9).形容詞結構中的迭音附加成分。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一折:“苦孜孜,淚絲絲,這場災禍從天至,把俺橫拖倒拽怎推辭!” 明 無心子 《金雀記·玩燈》:“喜孜孜攜手偕行,笑吟吟並偶成雙。”《白雪遺音·八角鼓·秋景蕭條》:“佳人聽完這四句,喜孜孜,把筆描,風花雪月道的好。”

詩詞推薦

瀛台小宴外藩原文_瀛台小宴外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