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

作者:何瑭 朝代:明代

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原文

節驚蓂莢問元初,浴佛傳來貝葉書。

龍陛玉音催賜宴,鳳樓瓊席坐連裾。

抗章有志同韓愈,獻賦無才似子虛。

不是聖明重異教,欲將奇怪駭吾儒。

詩詞問答

問: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的作者是誰?答:何瑭
問: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蓂莢

古代傳說中的瑞草。又名“歷莢”

蓂歷(日曆。因蓂莢的更換而知日月,故稱);蓂靈(神話中的瑞木名)

浴佛

相傳農曆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生日,這一天佛教徒用各種名香浸水洗佛像

貝葉書

指佛經。 唐 柳宗元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詩:“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元 胡助 《愛松軒》詩:“袈裟坐其下,自讀貝葉書。” 清 全祖望 《大佛牙曲》:“緬維萬幾暇,有時不廢貝葉書。”

龍陛

宮殿的台階。 宋 梅堯臣 《依韻和王景彝學士紫宸仲冬早謁》:“霜氣稍迴龍陛峻,日光微轉鳳樓陰。”

玉音

(1) 敬辭、尊稱對方的書信、言詞

(2) 清雅美妙的聲音

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尚書大傳·召誥》

賜宴

亦作“ 賜燕 ”。亦作“ 賜讌 ”。君命臣下共宴。《北史·韋師傳》:“後從上幸 醴泉宮 ,上召 師 與左僕射 高熲 、上柱國 韓擒 等於臥內賜宴,令各敘舊事,以為笑樂。” 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賜燕聆簫韶,侍祠閲琮璧。” 宋 樂史 《廣卓異記·楊椿》:“ 椿 請歸老,詔服侍中服,賜讌於 華林園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問中國治安之 道 ,馬委曲上陳,大蒙嘉嘆,賜宴離宮。”

見“ 賜宴 ”。

鳳樓

(1).指宮內的樓閣。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京洛篇》:“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 宋 張孝祥 《憶秦娥·上元游西山作》詞:“元宵節,鳳樓相對鰲山結。”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合殿雲濃留嫩草,千官花覆駐遊絲。鳳樓出入誰焚牘,會見英雄集柏池。”

(2).借指朝廷。 清 沉樹本 《大水嘆》詩之二:“誰繪洚洞圖,為民陳鳳樓。”

(3).指婦女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詩:“盪子從征久,鳳樓簫管閒。” 隋 江總 《簫史曲》詩:“來時兔月滿,去後鳳樓空。” 南唐 馮延巳 《鵲踏枝》詞:“幾度鳳樓同飲宴,此夕相逢,卻勝當時見。”

(4).指 五鳳樓 。 清 趙翼 《後園居詩》:“文章千古事,詎可以勢爭。何哉諸巨公,好以古學鳴。未便 鳳樓 造,先長牛耳盟。”參見“ 五鳳樓 ”。

連裾

猶連袂。《南齊書·王融傳》:“拂衣者連裾,抽鋒者比鏃。”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一:“公寄輓詩有云:‘鄉校連裾春誦學,上庠同榻夜論心。’”參見“ 連袂 ”。

抗章

向皇帝上奏章。 宋 蘇舜欽 《兩浙路轉運使王公墓表》:“每改秩,必抗章辭避,若不勝任。”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古賦一》:“今公三登於朝,再以直去,咫尺禁從,抗章固辭,豈汲汲富貴歟!” 明 宋濂 《雷府君墓志銘》:“‘母年耄矣,忍縻好爵而不歸養乎!’即日抗章辭職。” 康有為 《東事戰敗》詩:“ 遼 臺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車多。”

有志

有志向;有志氣。《禮記·禮運》:“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漢 王粲 《詠史》:“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 唐 韓愈 《送區冊序》:“﹝ 區冊 ﹞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間也。” 孫中山 《勸告北軍將士宣言書》:“ 民國 新成,時方多事,執干戈以衛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樹業之時。”

韓愈

(768—824) 唐代文學家,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貞元年間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在文學上反對駢偶文風,提倡散體。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優良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是古文運動倡導者之一。在思想上維護儒家的傳統思想,調強堯舜至孔孟的一脈相傳的道統

獻賦

作賦獻給皇帝,用以頌揚或諷諫。《西京雜記》卷三:“ 相如 將獻賦,未知所為。夢一黃花翁,謂之曰:‘可為《大人賦》。’” 唐 錢起 《秋館言懷》詩:“蹉跎獻賦客,嘆息此良時。” 金 元好問 《寒食靈泉宴集序》:“ 揚雄 獻賦,自詫雕蟲之工。” 清 孫枝蔚 《春日游徐幼長園林有贈》詩:“獻賦終投閣,全身漫鑿山。”

子虛

漢司馬相如所著《子虛賦》中的虛構代言人之一,他與另兩位代言人烏有和亡是公以問答形式敘述全書內容。後來以此形容虛無或毫無根據的事

子虛烏有。——《漢書·敘傳下》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聖明

英明聖哲,無所不曉。舊時稱頌皇帝的一種諛辭

這真是“曲終奏雅”,令人如釋重負,覺得 * 畢竟聖明,好人也終於得救。——魯迅《病後雜談》

異教

(1).不同的教化。《宋書·何承天傳》:“勤惰異教,貧富殊資,疆埸之民,多懷彼此。”

(2).不是自己所信奉的宗教。 晉 蔡謨 《佛像頌議》:“今欲發王命,敕史官,上稱先帝好佛之志,下為異教作一像之頌,於義有疑焉。”異教,一本作“ 夷狄 ”。 唐 韓愈 《華山女》詩:“ 華山 女兒家奉道,欲驅異教歸仙靈。”

(3).特指非正統的宗教。 宋 葉適 《李氏中洲記》:“佛之學入中原,其始固為異教而已,久而遂與聖人之道相亂。”

(4).非正統的思想學派。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 魯 人惑異教,吾道宜湮淪。 許行 學 神農 ,耒耜手自親,當時 子孟子 ,直以為匪民。”

奇怪

(1) 稀奇特異

一種奇怪的病

(2) 不尋常的人或事物

奇怪時來。——《管子》

(3) 覺得奇異;驚奇

很奇怪,六月天會下雪

詩詞推薦

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原文_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