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原文
堪嘆。訴衷情。
追往事。哽咽不能言。只指望做
連理同芳。比翼交歡。
誰料做斷猿銜怨。小旦:小姐。
你不要痴迷。富易交。
貴易妻。這是人情之常。
那宋秀才一定忘記你了。旦:休言。
他雖是無意留連。我寧自有心縈戀。
最堪憐西樓夢冷。角聲淒斷。
詩詞問答
問:祝英台的作者是誰?答:王錂
問:祝英台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錂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錂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春蕪記 第二十四出
參考注釋
訴衷情
(1). 唐 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一絲風》、《步花間》、《桃花水》、《偶相逢》、《畫樓空》、《漁父家風》。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三十三字,平韻、仄韻混用。雙調四十一字,平韻。又有《訴衷情近》,雙調七十五字,仄韻。
(2).曲牌名。屬南曲商調。字數與詞牌同,亦有僅用前半闋者。用作引子。
追往
追念往事;追悼死者。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深心追往,遠情逐化。”《元典章新集·刑禁·禁騷擾》:“僧道人等,非因親戚,指以追往為名,私相交通,受其餽遺。” 清 歸莊 《祭錢牧齋先生文》:“感時追往,忽復淚下淋浪。”
哽咽
不能痛快的出聲哭
說著又哽咽起來
小王哽咽著解釋。——《黃橋燒餅》
能言
(1).長於辯論;有獨到的見解。《鬼谷子·中經》:“能言者儔善博惠。”《世說新語·文學》“ 晏 聞 弼 名” 劉孝標 注引《王弼別傳》:“ 弼 字 輔嗣 , 山陽 高平 人,少而察惠,十餘歲便好 莊 老 ,通辯能言,為 傅嘏 所知。” 宋 葉適 《制科》:“用科舉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其偶然得之者,幸也。自 明道 景祐 以來,能言之士有是論矣。”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故 曹 劉 阮 陸 ,下及 李 杜 ,異曲同工,各擅其時,並稱能言,何也?”
(2).議論而有見解者。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能言莫不襃 堯 ,而 堯 政不必皆得也;舉世莫不貶 桀 ,而 桀 事不必盡失也。” 北魏 《高湛墓誌》:“皇上動哀,能言灑淚。”
指望
(1) 盼望
指望在遇到疑難的時刻得到家庭的幫助
(2) 指所盼望的事物
連理
(1) 不同根的草木、枝幹連生在一起
東平陸上言木連理。——《後漢書·安帝紀》
(2) 比喻恩愛夫妻
結為連理
連理枝:象徵至死不渝的愛情
比翼
飛時翅膀挨著翅膀
交歡
(1) 結交朋友而相互歡悅
(2) 指男女歡會
誰料
豈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所以我只好送他幾吊錢的乾脩,由他住在關上。誰料他又會偷東西呢!” 魯迅 《吶喊·社戲》:“誰料照例,人都滿了,連立足也難。”
斷猿
孤獨悲啼之猿。 唐太宗 《遼東山夜臨秋》詩:“連山驚鳥亂,隔岫斷猿吟。” 唐 孟郊 《車遙遙》詩:“旅雁忽叫月,斷猿寒啼秋。” 唐 溫庭筠 《上令狐相公啟》:“叫非獨鶴,欲近 商陵 ;嘯類斷猿,況隣 巴峽 。” 明 高啟 《送賈麟歸江上》詩:“別淚紛紛逐斷猿,貧交無贈只多言。”
銜怨
心懷怨恨。《漢書·王嘉傳》:“聖王斷獄,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銜怨而受罪。”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陸機<羇宦>》:“流念辭南澨,銜怨別西津。”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台灣之役》:“於是民益輕官吏,而番亦銜怨次骨。”
小旦
戲曲中旦角的一種,扮演青年女子
小姐
(1) 尊稱,用於一個未婚婦女或少女的名字之後
(2) 少女
不要
(1)
表示禁止和勸阻
不要逼我
(2)
制止或阻止一個傾向或一個衝動
請他不要打斷別人講話
痴迷
入迷到呆傻的程度;沉迷不悟
人情之常
通常情況下人們共有的情理或態度。 明 李贄 《與弱侯書》:“夫當樂時,眾人方以為樂,而至人獨以為憂……此非反人情之常也。” 魯迅 《華蓋集·並非閒話》:“這也算人情之常,不足深怪。” 茅盾 《子夜》一二:“現在 竹齋 既然脫離 益中 ,那邊不肯放款,也是人情之常。”
秀才
(1) 明清兩代稱生員
(2) 泛指讀書人
傳一鄉秀才觀之。——宋· 王安石《傷仲永》
一定
(1) 規定的,確定的
(2) 固定不變的
(3) 必定;必然
(4) 特定的
在一定的條件下
忘記
不記得過去的事;沒有記住應該記住的
我忘記了他的名字
雖是
雖然。《水滸傳》第三二回:“雖是你們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難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家伯雖是回過幾次家鄉,卻沒有帶家眷。”
無意
(1) 沒有做某件事的願望
對此無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無意中說出了心裡話
留連
不願意離開
留連忘返
有心
有某種想法
有心人
角聲
畫角之聲。古代軍中吹角以為昏明之節。《晉書·王羲之傳》:“ 述 ( 王述 )每聞角聲,謂 羲之 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 唐 李賀 《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廟門外一通角聲吹動,全體用飯;二通角聲吹動,我親到寨上察看。”
五聲之一。《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聽角聲。”《宋書·樂志一》:“宮聲正方而好義,角聲堅齊而率禮。” 清 錢謙益 《<施愚山詩集>序》:“兵興以來,海內之詩彌盛,要皆角聲多宮聲寡,陰律多陽律寡。”
淒斷
謂極其淒涼或傷心。 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風流響和韻,哀怨聲悽斷。”《南史·王神念傳》:“﹝ 楊白花 ﹞改名 華 ,來降。 胡太后 追思不已,為作《楊白花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蹄歌之,聲甚悽斷。” 宋 劉過 《念奴嬌·七夕》詞:“老懷悽斷,夜涼知共誰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夜聞白楊蕭蕭,聲如濤涌。夜闌秉燭,方復悽斷。”
猶淒絕。 宋 蘇舜欽 《尹子漸哀辭》序:“與之劇飲,則必作《薤露》長歌,舉音淒斷,坐中不忍聞。” 金 元好問 《洛陽古城晞陽門早出》詩:“微吟訴行役,淒斷不成章。”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字字淒斷,卻渾雅不激烈。”
猶淒絕。 宋 晏幾道 《浣溪沙》詞:“午醉西橋夕未醒,雨花淒斷不堪聽,歸時應減鬢邊青。” 宋 毛滂 《燭影搖紅·送會宗》詞:“老景蕭條,送君歸去添淒斷。贈君明月滿前溪,直到 西湖 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