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寺原文
野寺鐘初起,香台竹半遮。
松陰堪系馬,徑曲不容車。
吠客穿籬犬,窺人隱樹鴉。
老僧談妙諦,古佛坐蓮花。
何處尋夢蝶,還來問法華。
樓高雲未散,山靜日將斜。
園木生佳果,齋廚煮素茶。
徘徊憐景色,歸路繞煙霞。
詩詞問答
問:法華寺的作者是誰?答:王名標
問:法華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法華寺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麻韻 出處:此詩收於王禮《台灣縣誌》〈藝文〉,又載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雜記〉、薛志亮《續修台灣縣誌》〈藝文〉、陳漢光《台灣詩錄》、賴子清《台海詩珠》。 創作地點:法華寺
2. 此詩收於王禮《台灣縣誌》〈藝文〉,又載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雜記〉、薛志亮《續修台灣縣誌》〈藝文〉、陳漢光《台灣詩錄》、賴子清《台海詩珠》。編者按:《台海詩珠》題作〈游竹溪寺〉。
參考注釋
野寺
野外廟宇。 唐 韋應物 《酬令狐司錄善福精舍見贈》詩:“野寺望山雪,空齋對竹牀。” 宋 蘇軾 《游杭州山》詩:“山平村塢迷,野寺鐘相答。” 清 張錫祚 《謁韋刺史祠》詩:“道心棲野寺,詩思冷秋塘。”
初起
(1).謂最初起事。《史記·項羽本紀》:“ 項籍 者, 下相 人也,字 羽 。初起時,年二十四。”
(2).起初;開始。《老殘遊記》第四回:“初起還辦著幾個強盜,後來強盜摸著他的脾氣,這 玉大人 倒反做了強盜的兵器了。”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九章:“ 阿劃 初起有點不相信,但是一聽見床上的呻吟,他慢慢地跑了過來。”
香台
燒香之台。佛殿的別稱。 唐 盧照鄰 《游昌化山精舍》詩:“寶地乘峰出,香臺接漢高。” 明 陳子龍 《蕭山許寺作》詩:“香臺日澹微,祗林煙搖曳。” 清 納蘭性德 《眼兒媚·中元夜有感》詞:“手寫香臺金字經,惟願結來生。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鑒微誠。”
松陰
亦作“ 松蔭 ”。松樹之陰。多指幽靜之地。 唐 李山甫 《方乾隱居》詩:“咬咬嘎嘎水禽聲,露洗松陰滿院清。” 宋 蘇軾 《病中游祖塔院》詩:“閉門野寺松陰轉,攲枕風軒客夢長。” 明 唐順之 《松關》詩:“月出照 松關 ,松蔭正滿地。”
系馬
(1).指在廄內系養的良馬。《國語·齊語》:“ 狄 人攻 衛 , 衛 人出廬於 曹 , 桓公 城 楚丘 以封之。其畜散而無育, 桓公 與之繫馬三百。” 韋昭 註:“繫馬,良馬在閒,非放牧者。”《孟子·萬章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繫馬千駟弗視也。”
(2).拴馬。 晉 劉琨 《扶風歌》:“繫馬長松下,發鞍高岳頭。” 唐 杜甫 《謁先生廟》詩:“絶域歸舟遠,荒城繫馬頻。” 元 虞集 《寄丁卯進士薩都剌天錫》詩:“投壺深竹里,繫馬古松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經由古寺,繫馬門外,暫憩止。”
容車
(1).送葬時載運死者衣冠、畫像之車。《史記·秦本紀》:“ 武王 謂 甘茂 曰:‘寡人慾容車通 三川 ,窺 周 室,死不恨矣。’”《後漢書·祭遵傳》:“至葬,車駕復臨,贈以將軍、侯印綬,朱輪容車,介士軍陳送葬,謚曰 成侯 。” 李賢 註:“容車,容飾之車,象生時也。”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悼晏駕之既往兮,感容車之速征。浮飛魂於輕霄兮,就黃墟以滅形。”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忠清廟制詞》:“上命詞臣制詞以封之曰:追惟文母,將祔裕陵,閟殿告成,容車將發。”後稱抬死者畫像的肩輿,俗稱魂轎。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容車》:“今喪禮以肩輿輿畫像而行,號曰容車,其禮最古,所謂祥車曠左是也。”
(2).古代婦女乘坐的小車。《釋名·釋車》:“容車,婦人所載小車也。其蓋施帷,所以隱蔽其形容也。”
人隱
(1).人民的痛苦。《後漢書·張衡傳》:“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隱,奄受區夏,遂定帝位,皆謀臣之由也。” 李賢 註:“隱,病也。《國語》曰‘勤恤人隱,而除其害’也。”按今本《國語·周語上》作“民隱”。《北齊書·孝昭帝紀》:“輕徭薄賦,勤恤人隱。” 宋 王禹偁 《又謝恩表》:“敢不精求理本,廣察物情,討論國經,勤恤人隱。”
(2).指處在世俗之中的避世者。 隋 王通 《中說·禮樂》:“問 東方朔 ,子曰:人隱者也。” 阮逸 註:“詭跡混俗,不自求別於眾人,故曰人隱。”
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韓愈 《與孟簡尚書書》:“ 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 大顛 ,頗聰明,識道理。” 宋 陸游 《夏夜泛舟書所見》詩:“山房猶復畏炎蒸,長掩柴門媿老僧。” 清 鄭燮 《題畫蘭二十一則》之七:“昔游 天目山 ,與老僧坐密室中,聞幽蘭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稱。《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願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談妙
談說宗教義理。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元日投宿博山寺見者驚嘆其老》詞:“老佛更堪笑,談妙説虛空。”
古佛
(1).歷史年代久遠的佛像。 宋 朱熹 《題九日山石佛院亂峰軒》詩之一:“因依古佛居,結屋寒林杪。” 清 袁枚 《普陀寺》詩:“古佛坐無言,流泉代作語。”
(2).佛教語。指過去的佛。《五燈會元·<七佛>序》:“古佛應世,緜歷無窮,不可以周知而悉數也。”
蓮花
蓮華。即荷花,蓮的花,較大淡紅色或白色,有香味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 莊周 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 周 也;俄然覺,則蘧蘧然 周 也。”本為寓言,後多用“夢蝶”表示人生原屬虛幻的思想。 宋 蘇軾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之三:“夢蝶猶飛旅枕,粥魚已響枯桐。” 元 馬致遠 《夜行船·秋思》套曲:“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還來
歸來,回來。《楚辭·天問》:“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唐 杜甫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詩之三:“日斜魚更食,客散鳥還來。” 映泉 《白雲深處》:“讓他去,反正人家會還來的。”
問法
(1).依據法律。 唐 韓愈 《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其罪 * ,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
(2).問佛法。 唐 杜甫 《謁真諦寺禪師》詩:“問法看詩妄,觀身向酒慵。”
高雲
高度超過五、六千米的雲。能透出雲後藍天和太陽的光輝
齋廚
見“ 齋廚 ”。
亦作“ 齋廚 ”。寺廟的廚房。又稱香積廚。 宋 葉適 《宿石門》詩:“棲棲三羽衣,日晏齋廚空。” 清 黃景仁 《遇雨止雲谷寺》詩:“齋廚列蔬果,茗味更清絶。”亦指一般的廚房。 宋 蘇軾 《後杞菊賦》:“及移守 膠西 ,意且一飽,而齋廚索然,不堪其憂。”
素茶
素的糕點茶食。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寺東門街巷》:“寺東門大街,皆是幞頭、腰帶、書籍、冠朵鋪席, 丁家 素茶。”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景色
風景;景致
一片森林的景色
歸路
歸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們在大樹林裡越走越遠,終於迷失了歸路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