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堂陛聯情不可無,筵開翼節共嘉娛。
芳餚旨酒聊茲會,撮矢弧弓豈彼須。
玉色積斯占熟谷,金音毋爾賦生芻。
連茵莫作同聲頌,交儆賡歌事著虞。
詩詞問答
問:《上元後日曲宴廷臣即景得句並命賡韻·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八
2. 漢書元會賜食酒有虎賁羽林弧弓撮矢陛戟左右云云
參考注釋
堂陛
(1).廳堂和台階。亦指宮內。 漢 劉向 《說苑·尊賢》:“ 魯哀公 問於 孔子 曰:‘當今之時君子誰賢?’對曰:‘ 衛靈公 。’公曰:‘吾聞之,其閨門之內,姑姊妹無別。’對曰:‘臣觀於朝廷,未觀於堂陛之間也。’”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外無四垣,堂陛頽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來祭享。”
(2).指朝廷。《舊唐書·來瑱傳》:“頃者分閫頒條,久淹 江 漢 。或頻徵不至,或移鎮遲留,實乖堂陛之儀,爰及干戈之忿。” 宋 蘇軾 《賜試戶部侍郎趙瞻陳乞便郡不允詔》:“庶前後相繼,朝不乏人,則堂陛自隆,國有所恃。”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四:“我 清 朝堂陛森嚴,京官除各部院堂官及道科外,外官除督撫藩臬外,均不準專摺言事。”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嘉娛
幸福快樂。
旨酒
美酒。《詩·小雅·鹿鳴》:“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孟子·離婁下》:“ 禹 惡旨酒,而好善言。”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我有旨酒,與汝樂之。” 唐 李商隱 《祭呂商州文》:“華樽旨酒,綺席嘉肴。”
弧弓
(1).古代六弓(王弓、弧弓、夾弓、庾弓、唐弓、大弓)之一。其力強,可以遠射甲革堅硬之物。《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 鄭玄 註:“王、弧、夾、庾、唐、大六者,弓異體之名也,往體寡來體多曰王、弧,往體多來體寡曰夾、庾,往體來體若一曰唐、大。” 賈公彥 疏:“此經六弓強弱相對而言。”
(2).泛指強弓。《漢書·韓安國傳》:“且 匈奴 ……畜牧為業,弧弓射獵,逐獸隨草,居處無常,難得而制。”
(3).弧矢。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鷹隼擊則妖鳥除,弧弓張則天狼滅。”參見“ 弧矢 ”。
玉色
(1) 玉的顏色
(2) 比喻堅貞的操守
(3) 比喻美貌
金音
(1).屬金之音。即商音。《風后握奇經》:“金音五:一緩鬭,二止鬭, * ,四背,五急背。”《晉書·律曆志上》:“金音商,三分徵益一以生,其數七十二。”
(2).石名。產於 四川省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鳳凰鄉 境內。其石質剛硬,敲之如金音,鏗鏘妙音響徹良久,故名。可制硯。 明 末 秦良玉 曾統兵駐守於此,用此石制硯。 郭沫若 《詠秦良玉》之二:“艷説臙脂鮮血代,誰知草檄有金音。”自註:“又 石柱縣 有金音石,可製硯,傳説 秦良玉 草檄用之。”
生芻
亦作“ 生蒭 ”。1.鮮草。《詩·小雅·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陳奐 傳疏:“芻所以萎白駒,託言禮所以養賢人。”鮮草可養白駒。後因用作禮賢敬賢之典。《西京雜記》卷五:“夫人無幽顯,道在則為尊,雖生蒭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故贈君生蒭一束。” 宋 黃庭堅 《迎醇甫夫婦》詩:“策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2).指賢人;賢能。 南朝 宋 鮑照 《從過舊宮》詩:“空費行葦德,採束謝生芻。” 南朝 梁 吳均 《贈周興嗣》詩之一:“願持 江 南蕙,以贈生芻人。”
(3).指代《詩·小雅·白駒》,以寄寓思友、思賢之心。 唐 權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斷金揮麗藻,比玉詠生芻。” 唐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沉正字昆弟三人聯登高第》詩:“停觴一搖筆,聊寄生芻吟。” 明 何景明 《酬贈王德征》詩:“皎皎空谷駒,生芻勞我心。”
(4).《後漢書·徐穉傳》:“ 郭林宗 有母憂,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後因以稱弔祭的禮物。 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芻一束,泣血三年,不踰聖人之禮,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傳三·路振》:“生芻致祭,弊帷成禮。瘞爾崇岡,全爾具體。” 明 張煌言 《挽大宗伯吳巒穉先生》詩:“趨朝當日稱先達,惆悵生芻何處投。”
連茵
(1).共車同座。茵,座墊。 南朝 陳 陳暄 《洛陽道》詩:“欲知雙璧價, 潘 夏 正連茵。”參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2).謂共席同坐。 清 唐孫華 《仲春鴻雪堂宴集》詩:“連茵接席雜少長,頗哀老子容婆娑。”
(3).同臥。茵,褥子。 元 馬祖常 《試院雜題》詩之五:“連茵夜聽同年語,寫紙朝分舉子題。”
同聲
(1) 發出聲音的時間相同
(2) 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聲相應
(3) 眾口一辭;隨聲附合
台下同聲叫起好來
(4) 言語腔調相同
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淨、醜同聲。——清· 李漁《閒情偶寄》
交儆
儆戒;交相儆戒。《國語·楚語上》:“左史 倚相 曰,唯子老耄,故欲見以交儆子。”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宋史一》:“彼乃君臣交儆之詞,此則專責臣下。”
賡歌
酬唱和詩。 唐 李白 《明堂賦》:“千里鼓舞,百寮賡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愛推同氣了良緣,賡歌一絶于歸樂。” 鄭觀應 《盛世危言·議院》:“ 中國 歷代帝王,繼統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