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尖山觀海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尖山觀海原文

岧嶢淨土普門憑,觀海因之棧道登。

愧我敢雲希績底,奠茲惟是賴仁能。

台臨上下空無際,舟織往來波不興。

俯視塔山資射浪,漫言沙漲有明徵。

詩詞問答

問:登尖山觀海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尖山觀海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登尖山觀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七

參考注釋

岧嶢

山高峻貌

踐蹊隧之危阻,登岧嶢之高岑。——曹植《九愁賦》

淨土

佛教指沒有塵世庸俗氣的清淨世界

普門

佛教語。謂普攝一切眾生的廣大圓融的法門。見《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隋 吉藏 《法華義疏》卷十二:“所言普門者,普以周普為義,門是開通無滯之名。” 唐 封演 《魏州開元寺新建三門樓碑》:“寺主僧 法敬 ……及諸徒眾等,並精通妙法,堅持密行,名稱普門,威儀無缺。” 唐 李華 《荊州大雲寺故蘭若和尚碑》:“法華三昧,惠照無邊,菩薩普門,我願亦然。”

觀海

語出《孟子·盡心上》:“故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後用以比喻所觀者大。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觀海齊量,登岳均厚。” 南朝 梁 沉約 《<梁武帝集>序》:“事同觀海,義等窺天。”

棧道

在懸崖絕壁上鑿孔架木而成的窄路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無際

無邊

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不興

(1)

 

不流行;不時興

(2)

 

不許

不興這樣做

(3)

 

不能(用於反問)

你不興說得詳細些嗎?

俯視

(1) 從高處往下看

從窗戶可以俯視下面的院子

(2) 從高處或居高臨下的地方向下看

靜靜地俯視他們下面的如畫美景

山資

亦作“ 山貲 ”。過隱居生活所需的費用。《南齊書·王秀之傳》:“出為 晉平 太守,至郡期年,謂人曰:‘此邦豐壤,祿俸常充。吾山資已足,豈可久留以妨賢路。’” 唐 唐彥謙 《任潛謀隱之作》詩:“為問山資何次第,祗餘丹訣轉淒涼。” 宋 陸游 《覽鏡有感》詩:“閲世久應書鬼録,強顏那復乞山資。” 明 袁宏道 《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雲及明教居士》詩:“官稅租能給,山貲了不半。”

漫言

(1).散言,宣言。《列子·黃帝》:“於眾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賞百金。’眾皆競應。” 張湛 註:“漫,散也。”

(2).隨便地說。 明 徐渭 《擬上督府書》:“不逾兩日,而有司者已報班師矣。此非生愚之漫言也。”

(3).莫言;別說。 清 魏源 《寰海後十章》詩之四:“漫言孤注投壺易,萬古 澶淵 幾 寇萊 。” 郭沫若 《訪日雜詠·吊千代松原》:“ 千代松原 不見松,漫言巨害自微蟲。”

沙漲

謂沙淤積露出水面。 北周 王褒 《和庾司水修渭橋》:“波生從胡舶,沙漲涌新洲。”《晉書·郭璞傳》:“ 璞 以母憂去職,卜葬於 暨陽 ,去水百步許。人以近水為言, 璞 曰:‘當即為陸矣。’其後沙漲,去墓數十里皆為桑田。” 唐 張喬 《寄績溪陳明府》詩:“岸移無舊路,沙漲別成村。” 清 魏源 《湖廣水利論》:“下游之湖面江面日狹一日,而上游之沙漲日甚一日,夏漲安得不怒?堤垸安得不破?”

有明

指 明 朝。有,詞頭。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 仲子 乃盡閲 有明 之文,得其指歸,洞徹其底藴。”

詩詞推薦

登尖山觀海原文_登尖山觀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