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七月初八日)原文
餞伏昨朝婪尾熱,洗車今日打頭涼。
卻欣綠黍滋秋隴,不礙紅荷褪晚塘。
雲意鋪空旋聚散,池光接上轉蒼茫。
西成近矣無他望,所望從茲時若暘。
詩詞問答
問:雨(七月初八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雨(七月初八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雨(七月初八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
2. 七月初八日
參考注釋
昨朝
昨天;昨晨。 唐 高適 《同群公秋登琴台》詩:“靜然顧遺塵,千載如昨朝。” 吳組緗 《山洪》二:“你昨朝不是到鎮上打桐油去了嗎?”
婪尾
(1).酒巡至末座。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今人以酒巡匝為婪尾。” 唐 無名氏 《河東記·申屠澄》:“有頃,嫗自外挈酒壺至,於火前煖飲,謂 澄 曰:‘以君冒寒,且進一杯,以御凝冽。’因揖讓曰:‘始自主人。’翁即巡行, 澄 當婪尾。” 清 朱彝尊 《冬夜同諸子集杜司空齋中》詩:“揚眉且作 吳 下語,婪尾笑卷樽中波。”
(2).最後;末尾。 宋 楊萬里 《八月朔曉起趣辦行李》詩:“雨後晨先起,花間濕也行。破除婪尾暑,領略打頭清。” 清 譚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懷》之四:“無端歌哭因長夜,婪尾陰陽賸此時。”
(3).指芍藥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沉初 ﹞有《揚州篠園看芍藥》詩云: 篠園 北達 蜀岡 偏,婪尾今看奪眾妍。”參見“ 婪尾春 ”。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打頭
(1).帶頭;領先。 宋 陶穀 《清異錄·肢體》:“天下多口不饒人,薄德無顧藉,措大打頭,優伶次之。” 元 無名氏 《飛刀對箭》第二折:“兀那廝,十八般武藝,什麼打頭?”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他戴了一頂狗皮帽,打頭邁進裡屋來。”
(2).起初;開頭。 宋 楊萬里 《閶門外登溪船》詩:“步下新船試水初,打頭攬載適逢予。”《西遊補》第八回:“﹝判使﹞又稟:‘爺,前任的爺都是看曆本的。’ 行者 翻開看看,只見打頭就是十二月,卻把正月住腳;每月中打頭就是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又把初一做住腳。”
(3).從頭。《紅樓夢》第八一回:“你且把從前念過的書,打頭兒理一遍。”
(4).頂頭。謂風浪阻礙前進。 唐 李涉 《卻歸巴陵途中走筆寄居知言》詩:“去年臘月來 夏口 ,黑風白浪打頭吼。” 宋 范成大 《泊長沙楚秀亭》詩:“舟行風打頭,陸行泥沒鞍。” 元 薩都剌 《高郵阻風》詩:“離家十日得順水,不卸蒲帆一千里。忽然今日風打頭,寸波寸水逆上流。”
(5).指當頭。 清 陳維崧 《念奴嬌·乙巳中秋寄廣陵諸舊遊》詞:“愛殺打頭天上月,管甚中秋七夕。”
(6).碰頭。 宋 蘇軾 《戲子由》詩:“ 宛丘先生 長如丘, 宛丘 學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
(7).謂抽頭。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今之出錢物以主博者,名曰囊家;什一徵勝者,曰打頭。”
不礙
無妨礙;沒關係
行,行,不礙!我是又冷又餓,一陣兒發暈,不要緊!——老舍《駱駝祥子》
聚散
會聚與分散
人生聚散無常
蒼茫
空曠遼遠
蒼茫大地
暮色蒼茫
西成
謂秋天莊稼已熟,農事告成。《書·堯典》:“平秩西成。” 孔穎達 疏:“秋位在西,於時萬物成熟。” 唐 高適 《東平路中遇大水》詩:“稼穡隨波瀾,西成不可求。”
無他
亦作“ 無它 ”。亦作“ 無佗 ”。1.沒有別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則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也,與民同樂也。”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聖人之道無它,至誠而已。”
(2).猶無恙;無害。《後漢書·隗囂傳》:“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內 ,過存 伯春 ,見其奴 吉 從西方還,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見 吉 ,欲問 伯春 無它否,竟不能言,曉夕號泣,婉轉塵中。”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儻窀穸不為盜所發,珠必無他。”
(3).無二心,專一。《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無他。’” 三國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貧賤,可以無他。” 宋 蘇軾 《徐州謝表》:“察孤危之易毀,諒拙直之無他。”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所望
期望。《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權 遣 周瑜 、 程普 等水軍數萬,與 先主 併力與 曹公 戰於 赤壁 ”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儻能屈威,誠副其所望。”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 王沐 ﹞僦舍經三十日,始得一見 涯 於門屏,所望不過一簿尉耳。”
從茲
猶從此。 唐 杜甫 《為農》詩:“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四遊記·猴王得仙賜姓》:“自從 盤古 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清 孫枝蔚 《張孝子詩》:“乞棺殮主長哀號,從茲孝烈聞 通城 。”
時若
四時和順。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雨表》:“臣聞聖明在上,刑政葉中,則天地氣和,風雨時若。” 宋 蘇軾 《春祈諸廟祝文》:“願疾沴之不興,庶風雨之時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