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詠·其二十七·靜虛

作者:李江 朝代:明代

梅花百詠·其二十七·靜虛原文

百年老眼共乾坤,著手推開萬化門。

一氣鴻蒙渾未鑿,兩儀混辟互為根。

無聲無臭虛中覺,不睹不聞靜處存。

遙想韋編三絕後,不知幾度月黃昏。

詩詞問答

問:梅花百詠·其二十七·靜虛的作者是誰?答:李江
問:梅花百詠·其二十七·靜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梅花百詠·其二十七·靜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參考注釋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老眼

(1).老年人的眼睛。 宋 張元乾 《菩薩蠻》詞:“老眼見花時,惜花心未衰。” 茅盾 《子夜》十六:“這老太婆疲倦得再也不能動了。可是她並沒睡著,她睜大了血紅的老眼,虛空地看著。”

(2).老年人的眼力。指視力所及,亦指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 唐 杜甫 《聞惠二過東溪特一送》詩:“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這所謂文有定評了,可見我這雙老眼還不盲。”

乾坤

(1) 天地

扭轉乾坤

(2) 男女

著手

開始動手進行

著手落實政策

萬化

(1).萬事萬物;大自然。《申鑒·政體》:“恕者仁之術也,正者義之要也,至哉,此謂道根,萬化存焉爾。”《漢書·京房傳》:“ 房 對曰:‘古帝王以功舉賢,則萬化成,瑞應著。’” 顏師古 註:“萬化,萬機之事,施教化者也。一曰萬物之類也。”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妃匹有篤恭之德,乃足以奉神靈而理萬化。”

(2).各種變化。《莊子·大宗師》:“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唐 白居易 《嘆老》詩之一:“萬化成於漸,漸衰看不覺。”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語雖合璧,意若貫珠,非書窮五車,筆含萬化,未足雲也。”

一氣

(1) 一舉,一次,不間斷地

一氣呵成

(2) 同一幫派,聲氣相通;同夥

他們通同一氣

(3) 一陣(多含貶義)

瞎鬧一氣

鴻蒙

亦作“ 鴻濛 ”。 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莊子·在宥》:“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 成玄英 疏:“鴻蒙,元氣也。”《淮南子·道應訓》:“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濛之先。”《秦併六國平話》卷上:“鴻蒙肇判,風氣始開。”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又試問鴻蒙初辟時,又哪裡有貧富貴賤?”

(2).迷漫廣大貌。《漢書·揚雄傳上》:“外則正南極海,邪界 虞淵 ,鴻濛沆茫,碣以崇山。” 顏師古 註:“鴻濛沆茫,廣大貌。” 宋 范成大 《壽櫟東齋午坐》詩:“屋角靜突兀,雲氣低鴻濛。”《紅樓夢》第一二○回:“我所居兮, 青埂 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

(3).東方之野,日出之處。《淮南子·俶真訓》:“提挈天地而委萬物,以鴻濛為景柱,而浮揚乎無畛崖之際。” 高誘 註:“鴻濛,東方之野,日所出,故以為景柱。”

(4).混沌;渾噩。 唐 韓愈 《嘲鼾睡》詩之二:“鴻蒙總合雜,詭譎騁戾狠。”《吳禮部詩話》引 元 王履 詩:“半生墮落憂患界,萬事元在鴻濛間。” 清 龔自珍 《世上光陰好》詩:“靜原生智慧,愁亦破鴻濛。”

(5).指高空。 明 劉基 《通天台賦》:“矗鴻濛以建標兮,拖甘泉以為祛。”

兩儀

(1).指天地。《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孔穎達 疏:“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金、木、水、火)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晉書·摯虞傳》:“考步兩儀,則天地無所隱其情;準正三辰,則懸象無所容其謬。”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乾坤:清者為乾,濁者為坤,人在中間相混。”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舊唐書·儒學傳下·盧粲》:“又 安樂公主 承兩儀之澤,履福祿之基,指 南山 以錫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陰陽、男女。 魯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贊成女學,以為淆亂兩儀,非天曹所喜。”

無聲無臭

沒有聲音和氣味,比喻人沒有名聲

虛中

(1).沒有雜念,心神專注。《禮記·祭義》:“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虛中以治之。” 鄭玄 註:“虛中,言不兼念餘事。” 清 唐甄 《潛書·思憤》:“虛中者,道所居也;空外者,心所安也。美好盈於外,愛樂縻於中,則心佚而道亡。”

(2).身體內部虛弱。《文選·枚乘<七發>》:“虛中重聽,惡聞人聲。” 呂向 註:“虛中,精氣竭也。”

(3).虛心;謙虛。 晉 孫綽 《庾公誄》:“君子之交,相與無私;虛中納是,吐誠誨非。” 清 唐甄 《潛書·病獲》:“虛中以與人,直己以遇詐。”

(4).空腹;中空。《南史·孝義傳上·郭原平》:“主人設食, 原平 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餚味,唯飱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 明 劉基 《尚節亭記》:“夫竹之為物,柔體而虛中,婉婉焉,而不為風雨摧折者,以其有節也。”

(5).石鐘乳之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二·石鐘乳》。

靜處

(1).冷靜地立身處世。《晏子春秋·雜下六》:“且人何憂,靜處遠慮。”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權》:“故為君虛心靜處,聰聽其響,明視其影,以行賞罰之象。” 宋 周敦頤 《通書·聖學》:“靜處則明,明則通。”

(2).猶靜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今盛暑,朕與卿等,深居靜處,猶覺可畏。”

清淨、安靜之處。 宋 陸游 《山園雜詠》:“百年竟向愁邊老,萬事元輸靜處看。”《三俠五義》第十回:“跟著從人出了公館,來至靜處。”

遙想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

遙想當年

韋編三絕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喜讀《周易》,常常翻閱,愛不釋手,以致連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也斷了數次。形容好學不倦,勤奮用功

知幾

謂有預見,看出事物發生變化的隱微徵兆。《易·繫辭下》:“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後漢書·袁紹傳》:“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十二:“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清 方文 《贈錢馭少》詩之二:“ 伯子 知幾早,逃名 震澤 西。”

黃昏

(1) 日落以後至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

奄奄黃昏後。——《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漸黃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揚州慢》

(2) 見“傍晚”

詩詞推薦

梅花百詠·其二十七·靜虛原文_梅花百詠·其二十七·靜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