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之和予蝦蟆短調再作之因以策事

作者:洪芻 朝代:宋代

原文

蝦蟆何為者,痱磊盎於背。

人言懷土蟲,棄去俄復在。

昔有系青繒,酉陽志其怪。

嘗觀三物圖,副以蝍蛆帶。

相持莫先動,含毒相屠膾。

端欲兄龜龍,未肯弟孔翠。

俳語解人頤,子陽妄尊大。

慎勿離窟穴,旁午元五輩。

東行犯日忌,束縛非其罪。

倘有切玉刀,甘心脂鼎鼐。

平生不下箸,實憚背脊疥。

何必食馬肝,前修有明戒。

願君勿嘲誚,微命其可貸。

詩詞問答

問:《藏之和予蝦蟆短調再作之因以策事》的作者是誰?答:洪芻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洪芻的名句有哪些?答:洪芻名句大全

注釋

1. 以上宋祝穆《事文類聚》後集卷五○

參考注釋

蝦蟆

同“蛤蟆”( háma)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痱磊

見“ 痱癗 ”。

人言

人們的評論,別人的議論

土蟲

度古(一種毒蟲)的俗稱。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蟲篇》:“度古,似書帶,色類蚓,長二尺餘,首如鏟,背上有黑黃襴,稍觸則斷。常趁蚓,蚓不復動,乃上蚓掩之。良久蚓化,惟腹泥如涎,有毒,雞喫輒死,俗呼土蟲。”

酉陽

古 荊州 山名。即 小酉山 ,在今 湖南省 沅陵縣 境西北。《太平御覽》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小酉山 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 秦 人於此而學,因留之。”後因以“酉陽”借指傳世稀見的古籍。 清 錢謙益 《毛子晉六十壽序》:“頌其書則 酉陽 羽陵 。”

物圖

說明物產分布情況的圖譜或圖表。《漢書·王莽傳中》:“司空典致物圖,考度以繩。”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司空主水土,責以其物也。”

蝍蛆

蟋蟀。一說蜈蚣。《爾雅·釋蟲》:“蒺蔾,蝍蛆。” 郭璞 註:“似蝗而大腹長角,能食蛇腦。”《廣雅·釋蟲》:“蝍蛆,吳公也。” 王念孫 疏證:“吳公,一作蜈蚣。”

相持

雙方對立、互不相讓或妥協

相持階段

先動

首先舉事。《周禮·地官·調人》:“凡有鬭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則書之,先動者誅之。”

含毒

小毒蟲名。 明 徐應秋 《玉芝堂談薈·含毒》:“含毒者,蚊蚋之屬, 江 嶺 間有之, 郴 連 界尤甚。中者慎勿以手搔之,搔則愈癢愈毒。但布鹽於上,以物封裹半日間,毒則解矣。”

屠膾

亦作“ 屠鱠 ”。猶宰割。《晉書·慕容廆載記》:“今 連 津 跋扈,王師覆敗,蒼生屠膾,豈甚此乎?”《石季龍載記論》:“兄弟讎隙,自相屠鱠。”《梁書·陳慶之傳》:“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宋 司馬光 《上謹習疏》:“平居則酒肉金帛甘言屈體以相媚悅,得間則銛鋒利刃狠心詭計以相屠膾。”

龜龍

(1).龜和龍。古人以為均是靈物。《禮記·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漢 蔡邕 《郭泰碑》:“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鐘銘》:“丞尉等並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標準。”《新唐書·崔仁師傳》:“ 液 字 潤甫 ,尤工五言詩, 湜 ( 崔湜 )嘆,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龜龍也!’”

(2).比喻傑出人物。

(3).指 漢武帝 時的龜文錢幣和龍文錢幣。 漢 桓寬 《鹽鐵論·錯幣》:“其後稍去舊幣,更行白金龜龍。民多巧新幣。幣數易而民益疑。”參閱《漢書·食貨志下》。

孔翠

(1).孔雀和翠鳥。亦單指孔雀。 漢 王粲 《迷迭賦》:“色光潤而采發兮,似孔翠之揚精。”《文選·左思<蜀都賦>》:“孔翠羣翔,犀象競馳。” 李善 註:“孔,孔雀也;翠,翠鳥也。” 唐 李德裕 《懷鴞賦》:“標靜素於鴻鵠,賦妍華於孔翠。” 清 朱彝尊 《邁坡塘·寄龔蘅圃》詞:“西堂冷,孔翠應凋錦羽。”

(2).孔雀、翠鳥的羽毛。《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碯、木艱、孔翠、虎魄。”《資治通鑑·齊和帝中興元年》:“以金銀為鎧胄,具裝飾以孔翠。”

(3).喻精華。《隋書·經籍志四》:“ 晉 代 摯虞 ,苦覽者之勞倦,於是採擿孔翠,芟除繁蕪,自詩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

俳語

(1).戲笑嘲謔的言辭。《新唐書·李實傳》:“優人 成輔端 為俳語諷帝。”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祝唐二賦》:“ 祝 ( 祝允明 )先有《煙花洞天賦》……其後又有《風流遁賦》,則皆俳語也。” 清 趙翼 《戲為俳體遣閒》詩:“閒遣無聊作俳語,麗譙更鼓已三撾。”

(2).講究對偶的駢體文字。 宋 蘇轍 《滕王閣》詩:“豪風相凌盪,俳語終倉猝。”自註:“ 歐陽文忠 嘗云:‘ 王勃 記文似俳,而 唐 人貴之如此,何也?’”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 枚 氏《七發》,非必於七也,文渙而成七。後之作者無七,而必於七,然皆俳語也。”

解人頤

謂使人歡笑。《漢書·匡衡傳》:“ 匡 説《詩》,解人頤。”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唐 王維 《慕容承攜素饌見過》詩:“空勞酒食饌,特底解人頤。” 宋 文天祥 《五色賦記》:“前輩遊戲文字,足以解人頤如此。”參見“ 解頤 ”。

尊大

(1).至高至大;尊貴偉大。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 孔子 曰:‘唯天為大;唯 堯 則之。’則之者,大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言其尊大以成功也。”《舊唐書·禮儀志一》:“明配尊大,昊天是也。”《舊唐書·竇建德傳》:“後 世充 廢 侗 自立,乃絶之,始自尊大,建天子旌旗。”《明史·李文忠傳》:“ 景隆 貴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

(2).敬重。 清 李漁 《慎鸞交·久要》:“小生素重天倫,看了生身的父母,極其尊大,不敢在他面前浪措一詞。”

窟穴

(1).土室。《晏子春秋·諫下十四》:“其不為橧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溼也。”

(2).泛指住所。 宋 王禹偁 《放言》詩之四:“不向世間爭窟穴,蝸牛到處是吾廬。” 魯迅 《準風月談·秋夜紀游》:“中等 華 人的窟穴卻是炎熱的。”

(3).特指隱士的住所。《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 漢 荀悅 《漢紀·景帝紀》:“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安肯盡忠信而趣闕下者哉!”

(4).動物棲身的洞穴。 漢 王充 《論衡·辨祟》:“鳥有巢棲,獸有窟穴,蟲魚介鱗各有區處,猶人之有室宅樓臺也。” 唐 杜甫 《又觀打魚》詩:“日暮蛟龍改窟穴,山根鱣鮪隨雲雷。” 宋 蘇軾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韻》之二:“道逢射獵子,遙指狐兔奔,蹤跡尚可尋,窟穴何足掀。”

(5).做窠;盤據。 宋 朱熹 《戊申封事》:“今宮省之間,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顧乃得以窟穴盤據於其間。”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曆法·算學》:“然戶部胥吏,盡 浙 東巨奸,窟穴其間,那移上下,盡出其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 滄州 一帶海濱煮鹽之地……袤延數百里,並斥鹵不可耕種,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於其間。”

(6).指壞人、匪類盤踞的地方。《後漢書·南匈奴傳》:“設奇數,異道同會,究掩其窟穴,躡北追奔三千餘里。” 宋 蘇軾 《乞將合轉一官與李直方酬獎狀》:“有 汝陰 縣尉 李直方 ,素有才幹,自出家財,募人告緝,知得逐賊窟穴去處。”

(7).地道。《戰國策·齊策五》:“攻城之費,百姓理襜蔽,舉衝櫓,家雜總,身窟穴中。” 鮑彪 註:“謂地道。”《新唐書·康承訓傳》:“ 勛 ( 龐勛 )籍城中兵,止三千,劫民授甲,皆穿窟穴遁去。”

(8).指地域,方位。《史記·天官書》:“ 幽 厲 以往尚矣。所見天變,皆國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時應。”

旁午

(1).亦作“ 旁迕 ”。交錯;紛繁。 漢 王褒 《洞簫賦》:“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散渙以逫律。”《漢書·霍光傳》:“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 顏師古 註:“一從一橫為旁午,猶言交橫也。”《剪燈餘話·秋夕訪琵琶亭記》:“旁午紛紜,殊無寧月。” 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本軍政府當軍事旁午之際,勢不能並謀兼顧,為吾鄉僻同胞盡完全保護之責。”

(2).四面八方;到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 爾朱榮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謀 魏 社稷,愚智同見。” 宋 劉克莊 《運糧行》:“縣符旁午催調發,大車小車聲軋軋。” 錢鍾書 註:“旁午,四面八方。”《明史·刑法志三》:“自京師至天下,旁午偵事,雖王府不免。”

將近中午。 明 潘問奇 《自磁州趨邯鄲途中即事》詩:“旁午停徵轡,炊煙得幾家。” 茅盾 《霧》:“旁午的時候,霧變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掛在窗前。”

束縛

捆綁,指約束限制

先生救我時,束縛我足,閉我囊中。——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切玉刀

(1).寶刀名。即昆吾刀。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周書》曰:西域獻火浣布, 昆吾氏 獻切玉刀。火浣布污則燒之則潔,刀切玉如臈。” 宋 陸游 《憶山南》詩之二:“打球駿馬千金買,切玉名刀萬里來。”

(2).喻利器。 金 元好問 《贈嵩山侍者學詩》詩:“詩為禪客添花錦,禪為詩家切玉刀。”

甘心

(1) 情願

他是甘心受罰的

初,武帝感 張騫之言,甘心欲通 大宛諸國,使者相望於道,一歲中多至十餘輩。——《漢書·西域傳》

(2) 滿意;滿足

不達目的絕不甘心

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鼎鼐

(1).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戰國策·楚策四》:“故晝游乎江湖,夕調乎鼎鼐。”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七:“予以謂古之鼎鼐皆無蓋,而足皆圓直無作獸形者,此乃敦耳。”

(2).喻指宰相等執政大臣。 唐 蘇頲 《唐紫微侍郎贈黃門監李乂神道碑》:“鼎鼐遞襲,簪纓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慚居鼎鼐官,笑領煙霞伴。”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參見“ 鼎鼐調和 ”。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下箸

指用筷子夾食物

背脊

人的背部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食馬

供作肉食的馬。《穆天子傳》卷二:“因獻食馬三百,牛羊三千。” 郭璞 註:“食馬,可以供廚膳者。”

餵馬。《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枕轡而寢,食馬而食。” 楊伯峻 註:“先飼馬而後己食。” 唐 韓愈 《雜說》之四:“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前修

亦作“ 前修 ”。猶前賢。《楚辭·離騷》:“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後漢書·劉愷傳》:“今 愷 景仰前脩,有 伯夷 之節,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聖朝尚德之美。” 李賢 註:“前修,前賢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偉矣前修,學堅多飽。” 宋 陳亮 《答陳知丞啟》:“猶懷晚進,及識前脩。” 清 周亮工 《哭陳磐生》詩:“暇心開麗矚,遠致越前修。”

明戒

見“ 明誡 ”。

嘲誚

嘲弄譏誚。《南史·何敬容傳》:“﹝ 何敬容 ﹞又多漏禁中語,故嘲誚日至。” 宋 陳師道 《答魏衍黃預勉余作》詩:“平生不自解嘲誚,禍來亦復非周防。”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譚》卷一:“皆傖父四五輩手握長篙,裸體圍尺布,相率唱淫褻山歌……大半皆嘲誚諸姬,並及河中遊客。” 魯迅 《朝花夕拾·瑣記》:“﹝中西學堂﹞已經成為眾矢之的了;熟讀聖賢書的秀才們,還集了《四書》的句子,做一篇八股來嘲誚它。”

微命

微小的生命;卑微的性命。《楚辭·天問》:“蠭蛾微命,力何固?”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佇一戮於微命,申三驅於大信。” 唐 許棠 《吳保全傳》:“微命得全,公之賜也。” 塗宗濤 《敬悼 * 總理》詩:“人百其身如何贖,願捐微命答穹蒼。”

詩詞推薦

藏之和予蝦蟆短調再作之因以策事原文_藏之和予蝦蟆短調再作之因以策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