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峰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玲峰歌原文

將謂湖石洞庭產,孰知北地多無限。

萬鍾異石大房山,有奇必偶斯為伴。

天地生物弗拘墟,龍井吳山率常見。

米未能致今致之,青芝岫屏湖裔館。

彼勞奇文徒問答,物遇其時當自顯。

茲峰有過無不及,名曰玲實稱豈舛。

伊家顛叟上皇山,亦既艷稱百夫輦。

致此用力雖倍蓰,賁來寧費修書柬。

略發內帑給雇值,肯教張事恣朱勔。

大孔小1~1穴盡靈透,凸突凹窳仍𡾰嵼。

春風秋月幾閱歷,海水桑田任遷轉。

故土那憶埋黃沙,素質奚礙皴蒼蘚。

一峰峙我文源閣,育秀通書映萬卷。

萬卷徵實難更仆,特宜黃石覿面展。

又如逸興到棲霞,日面月面應誰辨。

每來汲古遣幾餘,詎同二米為高簡。

欣於斯即慚於斯,悅目怡情究非善。

詩詞問答

問:玲峰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玲峰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

2. 葉豈二處亦多玲瓏怪石皆取自太湖耶

參考注釋

湖石

產於 太湖 的石頭,多孔穴,宜於堆砌假山。《人民文學》1981年第7期:“假山結構不惡,惟其石不類 江  浙 所用之湖石。”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禮論》:“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別》詩:“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唐  韓愈 《復志賦》:“窺前靈之逸跡兮,超孤舉而幽尋,既識路又疾驅兮,孰知餘力之不任。”

北地

北部地方。《史記·燕召公世家》:“王( 齊湣王 )因令 章子 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 燕 。” 司馬貞 索隱:“北地,即 齊 之北邊也。”《文選·枚乘<上書重諫吳王>》:“ 張  韓 將北地, 弓高 宿左右,兵不得下壁,軍不得太息,臣竊哀之。” 李善 註:“將北地,謂將兵在 吳 軍之北也。”

無限

沒有盡頭;沒有限量

前程無限

萬鍾

指豐富的糧食。鍾,古量器名

萬鍾則不辨禮義。——《孟子·告子上》

萬鍾於我何加焉。

大房山

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區。有上方山、石經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勢陡峻,古柏蒼鬱,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勝。石經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經一千多種,共有一萬四千多塊。山中有上方寺、雲水洞、雲居寺塔及唐、遼石塔多座。為京郊遊覽勝地。

有奇

還有零頭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明· 魏學洢《核舟記》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生物

有生命的物體,具有生長、發育、繁殖等能力,能通過新陳代謝作用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

森林生物

只有幾隻蒼鷹在高空盤旋,看不見旁的生物。——《孟姜女》

拘墟

見“ 拘虛 ”。

龍井

浙江杭州龍井一帶產的一種綠茶

吳山

(1).山名。在今 陝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言欲立馬於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顏亮 )閲 柳 ( 柳永 )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

(3). 吳 地的山。 三國  吳 故地的山。《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註:“ 孫 氏初基 武昌 ,後都 建鄴 。” 清  陳維崧 《卜運算元·阻閘瓜步》詞:“風急 楚 天秋,日落 吳 山暮。”

(4). 吳 地的山。 春秋  吳 故地的山。 唐  賈島 《送朱可久歸越中》詩:“ 吳 山侵 越 眾,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觀觀潮》詩:“ 吳 山石頭坐秋風,帶著高冠拂雲霧。”

(5). 吳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 吳 山 楚 澤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見“ 吳坂 ”。

率常

往往;大抵

率常如此

青芝

一種貴重的中藥材。相傳生於 泰山 。又名龍芝。《神農本草經》卷一:“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僊。一名龍芝。” 唐  韓愈 《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雲笈七籤》卷一○五:“乃遊行天下,東到 青丘 ,遇 谷希子 、 青帝君 授以青精日水,飲食青芝,還到 太山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芝》﹝集解﹞引《別錄》:“青芝生 泰山 ,赤芝生 霍山 ,黃芝生 嵩山 ,白芝生 華山 ,黑芝生 常山 ,紫芝生 高夏山 谷。”

奇文

(1) 新奇的文章——用於褒義

(2) 奇怪的文章——多用於貶義。奇特的文章共同欣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 陶潛《移居》

問答

提問和回答

其時

(1).那時;當時。《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其時, 白敏中 以中書侍郎請告歸家, 白居易 新授 杭州 太守,回來赴任。兩個都到 遐叔 處賀喜。”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

(2).猶言正當時;正是時候。 徐遲 《牡丹》五:“真抗戰,假抗戰,他瞭若指掌。助 紂 為虐,他是不乾的,渾水摸魚,此其時也。”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伊家

你。 宋  黃庭堅 《點絳唇》詞:“聞道伊家終日眉兒皺。” 元  吳弘道 《梅花引》套曲:“儘教人妒,誰敢聲揚。參詳。但得伊家好覷當。” 明  高明 《琵琶記·南浦囑別》:“娘子,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快起來,立了講話,敢將奴隸待伊家,將來未必居人下。”

上皇

(1).天帝。《莊子·天運》:“監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南朝  宋  謝靈運 《七里瀨》詩:“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2). 楚 人亦用以稱 東皇太一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王逸 註:“上皇,謂 東皇太一 也。”

(3).太古的帝皇。 漢  鄭玄 《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 孔穎達 疏:“上皇,謂 伏犧 ,三皇之最先者。” 唐  錢起 《衡門春夜》詩:“不厭晴林下,微風度葛巾。寧唯北窗月,自謂上皇人。”

(4).太上皇的簡稱。 唐  顏真卿 《皇帝即位賀上皇表》:“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踐祚改元,皇帝上陛下尊號曰上皇天帝。” 唐  黃滔 《馬嵬》詩之一:“鳴泉亦感上皇意,流下隴頭嗚咽多。”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上皇於宮中親擇數件與之,貫以獻 金 主,果大喜。”

艷稱

羨慕並讚美

牛朗織女的傳說久為人們所艷稱

百夫

猶眾人,多人。《詩·秦風·黃鳥》:“維此 仲行 ,百夫之防。” 唐  韓愈 《孟生》詩:“一門百夫守,無籍不可尋。” 清  王又旦 《次豐城得汪檢討書知吳野人已卒詩以哭之》:“平生獨往心,百夫挽強弩。”

用力

花費精力;使勁

用力喊叫

倍蓰

亦作“ 倍屣 ”。亦作“ 倍徙 ”。謂數倍。倍,一倍;蓰,五倍。《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條例》:“遠方有倍蓰之輸,中都有半價之鬻。”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中》:“要之策士浮談,視丹書敬義之規,何啻倍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後輦貨而歸,其利倍蓰。” 王闓運 《羅季子誄》:“ 龔生 之夭,倍徙君年。”

來寧

歸寧。謂女子回娘家省親。《左傳·僖公十四年》:“ 鄫季姬 來寧,公怒,止之,以 鄫子 之不朝也。” 唐  韓愈 《盧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銘》:“歲時之嘉,嫁者來寧,累累外孫,有攜有嬰。”

修書

(1) 編寫書籍

(2) 寫信

內帑

(1).國庫。 宋  葉適 《終論一》:“陛下會計二年所罷之費為六千萬緡,盡斥內帑封樁以補助之。”《紅樓夢》第四回:“且家中有百萬之富,現領著內帑錢糧,採辦雜料。”

(2).泛指內庫。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翰林應制》:“今上大婚以後,留意文史篇什。遇元旦、端陽、冬至,必命詞臣進對聯及詩詞之屬,間出內帑所藏書畫,令之題詠。”

(3).指國庫里的錢財。 宋  葉適 《寶謨閣待制知隆興府徐公墓志銘》:“內帑皆三朝恭儉之積,陛下幸圖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 洮 告歸後,復入都,卒於旅舍,朝廷特給內帑賻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朕久聞 神祖 幼時, 孝定太后 運出內帑不少。”

張事

張設帷幕之事。《周禮·天官·掌次》:“掌次,掌王次之灋,以待張事。” 賈公彥 疏:“以待張事者,王出宮,則幕人以帷與幕送至停所,掌次則張之,故云以待張事。”

靈透

〈方〉∶機靈;聰明

詩詞推薦

玲峰歌原文_玲峰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