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警·其一

作者:余繼登 朝代:明代

聞警·其一原文

烽火傳西夏,干戈又早秋。

已聞百萬盡,未解九重憂。

戰血腥原草,笳聲咽戍樓。

賈生餘涕淚,獨向塞垣流。

詩詞問答

問:聞警·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余繼登
問:聞警·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聞警·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余繼登的名句有哪些?答:余繼登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火傳

《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王先謙 集解:“形雖往而神常存,養生之究竟,薪有窮火無盡。”此喻養生者隨變任化與物俱遷,形體雖有生滅,而精神如火種綿延不絕。後因以“火傳”指品質、道理或事業代代流傳。 南朝 梁 王僧孺 《豫州墓志銘》:“思 魯連 之辭賞,慕 田疇 之高蹈,而火傳川逝,長途已迫。”

西夏

公元1038年党項族在今中國寧夏、陝西北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建立的政權,1227年為元滅

干戈

乾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早秋

入秋不久;剛過立秋之時

百萬

(1)

(2) 一百個萬;一千個千,實數

(3) 虛指,言數量極多

伏屍百萬。——《戰國策·魏策》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三國志·諸葛亮傳》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血腥

人或其他動物被殺後的血肉,因其有腥臊味,故稱

笳聲

胡笳吹奏的曲調。亦指邊地之聲。 唐 錢起 《送王相公赴范陽》詩:“ 代 雲橫馬首, 燕 雁拂笳聲。” 唐 鄭愔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詩:“下嫁戎庭遠,和親 漢 禮優。笳聲出虜塞,簫曲背 秦 樓。”

戍樓

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詩:“旅泊依村樹,江槎擁戍樓。”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玉樹》歌殘王氣終, 景陽 兵合戍樓空。” 明 尹耕 《紫荊關》詩:“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樓高並朔雲平。” 清 吳偉業 《送紀伯紫往太原》詩:“相依 劉越石 ,清嘯戍樓中。”

賈生

指 漢 賈誼 。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 賈生 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詩:“去國哀 王粲 ,傷時哭 賈生 。” 呂志伊 《過黔楚界喜晴》詩:“既倒狂瀾難遽挽,上書徒抱 賈生 憂。”

涕淚

(1).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淚者,腸雖欲絶,目猶爛然。” 宋 司馬光 《送張兵部知遂州》詩:“聞道 西州 遺畫像,使我涕淚空霑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就接連不斷地打了無數的噴嚏,鬧得涕淚交流。”

(2).涕淚俱下;哭泣。《三國志·魏志·趙王乾傳》“ 黃初 二年,進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為阿翁。 帝 謂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為涕淚。” 唐 杜甫 《 * 送韋二少府匡贊》詩:“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紉針》:“妻攜女歸告兩弟。兩弟任其涕淚,並無一詞肯為設處。”

獨向

見“ 獨鄉 ”。

塞垣

(1).本指 漢 代為抵禦鮮卑所設的邊塞。後亦指 長城 ;邊關城牆。 漢 蔡邕 《難夏育上言鮮卑仍犯諸郡》:“ 秦 築長城, 漢 起塞垣,所以別外內異殊俗也。”《文選·鮑照<東武吟>》:“始隨 張校尉 ,占募到 河 源;後逐 李輕車 ,追虜窮塞垣。” 張銑 註:“塞垣, 長城 也。” 金 元好問 《發南樓度雁門關》詩之二:“總為古來征戍苦,宿雲常傍塞垣低。” 明 何景明 《隴右行送徐少參》:“ 隴右 地, 長安 西行一千里, 秦 日 長城 號塞垣, 漢 時故郡稱 天水 。”

(2).指北方邊境地帶。 前蜀 韋莊 《送人游並汾》詩:“風雨蕭蕭欲暮秋,獨攜孤劍塞垣游。” 宋 張元乾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兩宮何處?塞垣祗隔 長江 ,唾壺空擊悲歌缺。”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請於塞垣無事之時,抽調鎮兵一枝兩枝至京師,令大臣於教場閲視其果練與否而明詔嚴賞罰之。”

詩詞推薦

聞警·其一原文_聞警·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