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原文
山圍人鳥路,孤筇迷出入。
樹石放奇情,分壇勢相逼。
石或化為樹,樹或化為石。
石池澄寒波,落落松陰直。
冥茫息峰頂,崎嶇憩幽室。
耳目及心神,喪之而後得。
山深庵宇尊,諸佛現真魄。
梵聲肅以放,物理自來格。
我心山灼見,山性我微獲。
詩詞問答
問:紫金山的作者是誰?答:李世熊
問:紫金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鳥路
鳥道。《晉書·郤詵阮種等傳贊》:“鳥路層飛,龍津派泳。”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 陽山 鳥路出 臨武 ,驛馬拒地驅頻隤。” 明 唐順之 《普濟寺同孟中丞作》詩:“宛轉雲峯合,微茫鳥路通。”
孤筇
一柄手杖。謂獨自步行。 清 湯潛 《衲子道明雲瀆川陶古石家菊甚好》詩:“聞道 陶 家菊已開,乘閒踏過野橋來。秋山一路惟紅葉,古逕孤筇半緑苔。” 清 龔自珍 《附錄某生與友人書》詩:“擬策孤筇避冶遊, 上方 一塔俯清秋。”
出入
不符之處,差距
有出入
奇情
非常的情操。 晉 陶潛 《讀史述·管鮑》:“ 管生 稱心, 鮑叔 必安。奇情雙亮,令名俱完。”
相逼
見“ 相逼 ”。
亦作“ 相偪 ”。1.相接,相連。《文選·嵇康<琴賦>》:“從橫絡繹,奔遯相逼。” 劉良 註:“皆聲繁急重疊,縱橫相連貌。”
(2).相逼迫。 宋 朱熹 《答張敬夫書》:“蓋不惟學道不明,仕者無愛民之心,亦緣上下相逼,只求事辦,雖或有此心,而亦不能施也。”《醒世恆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慕君之才,本欲與君吐露心懷,幸勿相偪!”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三:“他們認為 日 寇的不肯直接進攻 武漢 ,或許是怕他們當真 * 了,故不再相逼。”
落落
(1) 形容舉止瀟灑自然;豁達開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別人合不來;孤獨 <落落寡合>
(3) 堆積的樣子
落落大滿。——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松陰
亦作“ 松蔭 ”。松樹之陰。多指幽靜之地。 唐 李山甫 《方乾隱居》詩:“咬咬嘎嘎水禽聲,露洗松陰滿院清。” 宋 蘇軾 《病中游祖塔院》詩:“閉門野寺松陰轉,攲枕風軒客夢長。” 明 唐順之 《松關》詩:“月出照 松關 ,松蔭正滿地。”
冥茫
(1).蒼茫無際。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況過此彌往,渾瀚冥茫,豈復議其邊陲哉。” 唐 沉佺期 《答魑魅代書寄家人》詩:“何堪萬里外,雲海已冥茫。” 明 高啟 《青丘子歌》:“造化萬物難隱情,冥茫八極游心兵。” 潘漠華 《歸後》詩:“那灼耀灼耀的街燈,將一切都陶醉到冥茫無邊的境裡。”
(2).虛空;渺茫。 唐 李翱 《祭從祖弟秘書少監文》:“報施之道,冥茫孰知。” 王統照 《號聲集·沉船》:“憂鬱的已往,冥茫的未來,全個兒縱橫交織在他的心網中。”
(3).謂死亡。《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五引 宋 徐鉉 《吳王輓詞》:“倏忽千齡盡,冥茫萬事空。”
峰頂
1.亦作"峰頂"。
2.山峰的頂端。
3.喻事物發展的頂點。
崎嶇
山路不平
崎嶇而經丘。——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
幽室
(1).幽暗或沒有光亮的屋子。《禮記·仲尼燕居》:“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東觀漢記·張湛傳》:“以篤行純淑,鄉里歸德,雖居幽室闇處,必自整頓,三輔以為儀表。”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 德用 ( 侯德用 )欲殺打更浄軍 梁暹 、 趙進忠 二命,閉之幽室,刻期必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鴉頭》:“妾幽室之中,暗無天日,鞭創裂膚,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歲。”
(2).墓穴。 晉 陶潛 《輓歌》:“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宋 秦觀 《李狀元墓志銘》:“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納幽室之銘。” 清 姚鼐 《副都統朱公墓志銘》:“作銘幽室埋其阿,此石可泐名不磨。”
(3).石室,山洞。 南朝 宋 謝靈運 《永嘉錄嶂山詩》:“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4).指腎臟。《黃庭內景經·上有》:“幽室內明照陽門。” 白履忠 註:“幽室,腎也。陽門,命門也。”
耳目
(1) 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淺
耳目靈光
(2) 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後漢書·朱浮傳》
心神
心情;精神狀態
心神不定
之而
鬚毛。《周禮·考工記·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戴震 補註:“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屬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下》:“而,頰毛也;之,猶與也。作其鱗之而,謂起其鱗與頰毛也……然則之為語詞,非實義所在矣。”與 戴 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用以形容鬚毛狀的東西或指雕刻的鳥、獸、龍等的鬚毛耆鬣。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荊公押而字》:“ 荊公 乃又作‘而’字二詩:‘采鯨抗波濤,風作鱗之而。’蓋用《周禮·考工記》。”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惲敬 《吳城萬壽宮碑銘》:“之而為禽,鄂不為華,鑿堅彫疏,旌旄委蛇。”
梵聲
念佛誦經之聲。 南朝 梁武帝 《和太子懺悔》詩:“繚繞聞天樂,周流揚梵聲。”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軟草承趺坐,長松響梵聲。” 南唐 陳陶 《題豫章西山香城寺》詩:“ 祇園 樹老梵聲小,雪嶺花香燈影長。”
物理
(1) 事物的內在規律或道理
人情物理
(2) 物理學
來格
來臨;到來。格,至。《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 孔 傳:“此 舜 廟堂之樂,民悅其化,神歆其祀,禮備樂和,故以祖考來至明之。”《三國志·魏志·劉馥傳》:“闡弘大化,以綏未賓;六合承風,遠人來格。”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殊俗所以嚮臻,靈獸所以來格。” 清 黃宗羲 《馬虞卿制義序》:“彼芻靈之象形,疑悽愴之來格。”
灼見
明白透徹的見解
灼見三有俊心。——《書·立政》
真知灼見
灼見高妙
山性
(1).山民質樸的性格。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帶索披裘,自得山性,雕章麗服,未敢攸同。”
(2).野性。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象耳出油》:“象耳中有油出,謂之山性發,往往奔逸傷人。”
(3).山的生機。 明 劉基 《為董楚芳題山水圖》詩:“我住城南隔天鏡,朝夕看山見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