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謁泰陵禮成轉旆易州卜征燕豫景澄西顥風爽金輿載覽登秋興言裁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展禮謁二陵,啟途巡九洛。

前辰雨灑道,茲時潦歸壑。

風寒冷斯未,地濕塵不作。

行行度燕墟,召澤想何若。

樊館及高城,傳聞疑信錯。

太行之左麓,高原秋有穫。

是用慰予心,予豈有他樂。

詩詞問答

問:《恭謁泰陵禮成轉旆易州卜征燕豫景澄西顥風爽金輿載覽登秋興言裁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藥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

參考注釋

禮謁

以禮謁見。《後漢書·陳忠傳》:“時帝數遣黃門常侍及中使 伯榮 往來 甘陵 ,而 伯榮 負寵驕蹇,所經郡國莫不迎為禮謁。” 唐 賈島 《寄毗陵徹公》詩:“已有南遊約,誰言禮謁難。”《舊唐書·方伎傳·神秀》:“時王公士庶,競來禮謁。”

二陵

即二 崤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晉 人御師必於 殽 , 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 夏後皋 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 之所辟風雨也。” 楊伯峻 註:“二陵者, 東崤山 與 西崤山 也。” 唐 劉長卿 《送王端公入奏上都》詩:“途經百戰後,客過二陵稀。”

啟途

開道。《金史·抹捻盡忠傳》:“我當先出,與諸妃啟途。”

九洛

(1).亦作“ 九雒 ”。即《九疇洛書》。《莊子·天運》:“九洛之事,治成德備。” 陸德明 釋文:“其即謂 禹 所受之《洛書》九類乎!” 王先謙 集解引 楊慎 云:“九洛,《九疇洛書》。” 章炳麟 《訄書·爭教》:“自 禹 之衍九雒,始以聲味容色暨於人事。”參見“ 九疇 ”。

(2).猶九州。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變銅渾於九洛,鱗羽登歌;鳴玉鑾於四清,煙霞變色。”參見“ 九州 ”。

灑道

清掃道路。《淮南子·原道訓》:“令雨師灑道,使風伯埽塵。”《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風伯掃途,雨師灑道。按轡清路,周望山野。”

寒冷

發冷的感覺

寒冷的氣候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行度

(1).執法。《管子·問》:“令守法之官曰:‘行度必明,毋失經常。’” 王念孫 《讀書雜誌·管子五》:“行度,行法度也。”

(2).運行的度數。《春秋·隱公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晉 杜預 註:“日月動物,雖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縮,故有雖交會而不食者,或有頻交而食者。”《隋書·天文志上》:“ 馬季長 創謂璣衡為渾天儀。 鄭玄 亦云:‘其轉運者為璣,其持正者為衡,皆以玉為之。七政者,日月五星也。以璣衡視其行度,以觀天意也。’”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上:“臣尋推得王星自閏五月二十五日,近太陽行度。”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九:“日每行不及天一度,月每行不及天二十九度半,此一日行度之差也。”

何若

表示疑問,與“何如”同

此為何若人。——《墨子·公輸》

傳聞

(1) 聽到流傳

傳聞說你將同她結婚

(2) 通過多人才了解

(3) 輾轉流傳的訊息

傳聞多失

高原

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塊平地

黃土高原

是用

因此。《左傳·襄公八年》:“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於道。” 漢 張衡 《東京賦》:“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漢 ,而欣戴 高祖 。”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是用瀝血鳴神,剖心告世。”

詩詞推薦

恭謁泰陵禮成轉旆易州卜征燕豫景澄西顥風爽金輿載覽登秋興言裁什原文_恭謁泰陵禮成轉旆易州卜征燕豫景澄西顥風爽金輿載覽登秋興言裁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