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昭亭祠

作者:汪士深 朝代:元代

謁昭亭祠原文

靈祠俯江國,棟宇依層巒。

千峰遠岧嶢,二水渺迴環。

昭明肅清境,髣髴聞和鸞。

靄靄集嘉祉,芬芬奠椒蘭。

精誠一雲展,遐眺憑飛欄。

昔賢有高躅,寄墨青雲間。

瓊瑤刻蒼翠,筆勢迴翔鸞。

神遊巳冥漠,馳情空長嘆。

高峰一回首,日落天風寒。

詩詞問答

問:謁昭亭祠的作者是誰?答:汪士深
問:謁昭亭祠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汪士深的名句有哪些?答:汪士深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一、御選元詩卷二十

參考注釋

靈祠

神祠,神社。 唐 李商隱 《賽古欖神文》:“惟神爰因碩果,遂啟靈祠。” 宋 蘇軾 《秋賽》詩之一:“惟神聰明,為民依庇,宜秩典祀,欽奉靈祠。” 劉師培 《文說·宗騷篇》:“孔蓋翠旄,遺制仍沿皇舞;龍堂貝闕,巨觀半屬靈祠。”

江國

(1).河流多的地區。多指 江 南。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秀句滿江國,高才掞天庭。” 宋 梅堯臣 《送賢良田太丞通判江寧》詩:“對策 漢 庭後,拜官江國來。” 清 周亮工 《雪苑不寐》詩:“江國書難寄,中原寇未平。”

(2).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息縣 西。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上》:“ 齊桓公 時, 江國 、 黃國 小國也;在 江 淮 之間,近 楚 。”

棟宇

泛指房屋

層巒

重疊的山嶺

層巒疊嶂

層巒疊翠

層巒起伏

岧嶢

山高峻貌

踐蹊隧之危阻,登岧嶢之高岑。——曹植《九愁賦》

二水

(1).指 漳河 上游的 濁漳河 、 清漳河 。 北周 庾信 《聘齊秋晚館中飲酒》詩:“ 漳 流鳴二水,日色下三臺。” 倪璠 註:“《漢書·地理志》曰:‘ 濁漳水 出 長子 谷鹿山 東,至 鄴 ,入 清漳 。’此言二水,蓋謂 濁漳 清漳 也。”

(2).方言。比喻重複的或不新鮮的事物。《揚州評話選·火燒博望坡》:“‘這件事呀!愚兄已知道了久矣。’原來 張飛 還是弄的個二水。”

迴環

(1).循環往復。《關尹子·四符》:“五行之運,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迴環不已。” 唐 李嶠 《汾陰行》:“道傍古老長嘆息,世事迴環不可識。” 宋 王安石 《即事》詩之三:“眇眇萬古歷,迴環今幾周?”

(2).指反覆。 清 黃宗羲 《復秦燈岩書》:“忽奉手書,迴環不能釋手。”

(3).環繞。 唐 令狐楚 《賦山》詩:“山,聳峻,迴環,滄海上,白雲間。” 宋 蘇舜欽 《關都官孤山四照閣》詩:“旁觀竹樹迴環翠,下視湖山表里清。” 元 耶律楚材 《復用前韻》:“門外迴環皆碧水,亭中坐臥得青山。”

亦作“廻環”。1.周行;循環。《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飛奔互流綴,緹彀代廻環。” 李周翰 註:“廻環,周行也。” 唐 韓愈 《劉生》詩:“天星迴環數纔周,文學穰穰囷倉稠。” 明 何景明 《昔游篇》:“星樞常不轉,海岳自廻環。”

(2).反覆;來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 揚雄 《解嘲》,雜以諧謔,迴環自釋,頗亦為工。” 唐 白居易 《醉後贈人》詩:“香毬趁拍迴環匼,花盞拋巡取次飛。” 郁達夫 《采石磯》:“‘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 羲和 快著鞭。’迴環念了兩遍之後,背後的園門裡忽而走了一個人出來。”

(3).環繞。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詞》:“眾流迴環,嚴設龍蛇之府;羣峰拱衛,秀為真聖之都。” 清 杜岕 《過隱仙道院》詩:“古樹半身在,迴環有竹林。” 柔石 《夜底怪眼》:“往常的有一種灰白的水鳥,每當太陽落下最後底光在西山之巔的時候,它們總飛出來在 寶城 底城上,迴環的翱翔三圈。”

明肅

(1).清明嚴肅。《南史·江革傳》:“﹝ 江革 ﹞為政明肅,豪強憚之。” 清 薛福成 《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惟其政令不甚明肅,呼應不甚靈通,洋官往往徵取無藝,僑寓之西人又侵侮 華 民。”

(2).明快而整嚴。 宋 蘇轍 《進論·商論》:“ 商 人之詩駿發而嚴厲,其書簡潔而明肅。”

(3). 唐明皇 、 唐肅宗 的並稱。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談藪》:“人徒知 李 杜 為詩人而已矣,而不知其行之高、識之卓也。 杜甫 能知君,故陷賊能自拔,而從 明 肅 於搶攘之中也; 李白 能知人,故陷賊而有救,以能知 郭汾陽 於卒伍之中也。”

髣髴

(1).隱約,依稀。《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洪興祖 補註:“《説文》云:髣髴,見不諟也。”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紳 《華山慶雲見》詩:“依稀來鶴態,髣髴列仙羣。” 宋 梅堯臣 《和王舍人<憶省中小桃>》:“髣髴物華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陽 。” 清 唐孫華 《石鼓歌》:“蘚斑齧蝕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約略的形跡。《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晉 潘岳 《悼亡詩》:“帷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蘇軾 《凌虛台記》:“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無復存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翻今之《易》與《書》,間能得其髣髴。”

(3).類似,好像。《文選·張衡<西京賦>》:“曾髣髴其若夢,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註:“《説文》曰:彷彿,相似,見不諦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曹操 智計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孫 吳 。” 宋 蘇軾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近者戱作《凌雲賦》,筆勢髣髴《離騷經》。” 聞一多 《詩與批評·藝術底忠臣》:“無數的人臣,髣髴真珠攢在藝術之王的龍袞上。”

(4).引申為比似,比並。 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 西漢 之文,後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題褚遂良書<唐文皇帝哀冊>墨跡》:“觀 褚公 所書哀冊,豈後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龜山不輕解易》:“嘗謂説《易》須髣髴聖人之意,然後可以下筆。”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致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折曲,髣髴追寫,卒不肖。”

(6).大約,幾乎。《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脊上縫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 東都 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髣髴獲緡二三千。”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廢興髣髴無舊老,氣象寂寞餘山川。”

和鸞

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撗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鸞”。《詩·小雅·蓼蕭》:“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毛 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漢書·五行志上》:“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車有和鸞之節。” 宋 陳亮 《酌古論三》:“於是駕以輕車,鳴以和鸞。” 章炳麟 《原儒》:“禮、樂世變易,射、御於今麤粗,無參連白矢交衢和鸞之技,獨書、數仍世益精博。”

靄靄

雲霧密集的樣子

山頭靄靄暮雲橫。——宋· 蘇軾《題南溪竹上》

嘉祉

猶福祉。《國語·周語下》:“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 姒 ,氏曰 有夏 ,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 韋昭 註:“祉,福也……以其能以善福殷富天下,生育萬物。”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今封疆之內,冠帶之倫,鹹獲嘉祉,靡有闕遺矣。” 宋 司馬光 《送巢縣崔尉》詩:“況得良吏來,倍復蒙嘉祉。”

芬芬

(1).芳香。《詩·大雅·鳧鷖》:“旨酒欣欣,燔炙芬芬。” 毛 傳:“芬芬,香也。”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藹藹萎萎,馥馥芬芬。” 明 馬愈 《馬氏日抄·特迦香》:“在地中枕內取出一小盒,啟香爇之,香雖不多,芬芬滿室。”

(2).猶紛紛。雜亂貌。《逸周書·祭公》:“汝無泯泯芬芬,厚顏忍醜。” 孔晁 註:“泯芬,亂也。” 盧文弨 曰:“芬芬,與《呂刑》‘棼棼’同。”《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陵 軍骸骸向前催,虜騎芬芬逐後來。”

椒蘭

(1).椒與蘭。皆芳香之物,故以並稱。《荀子·禮論》:“芻豢稻粱,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 唐 杜牧 《阿房宮賦》:“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明 徐元 《八義記·宣子見主》:“珠圍翠繞,椒蘭噴衣。” 清 方文 《石臼訪韓元長》詩:“芳烈椒蘭氣,蒼寒栝栢姿。”

(2).比喻美好。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聞爾鼙鼓之音,懷爾椒蘭之德。”

(3).喻美好賢德者。《舊唐書·列女傳序》:“末代風靡,貞行寂寥,聊播椒蘭,以貽閨壼,彤管之職,幸無忽焉。”

(4).后妃居住處。亦代指后妃。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談藪》:“ 宋 宮人 王昭儀 ,名 惠清 ,字 沖華 ,丙子北行,題驛中有《滿江紅》詞雲‘……名播椒蘭妃后里,歡承笑語君王側。’”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土工》:“至拱事椒蘭,籍名粉黛,不可勝紀矣。”

(5).指 楚 大夫 子椒 和 楚懷王 少弟 司馬 子蘭 。二人均為佞人。《楚辭·離騷》:“覽 椒 蘭 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蘺。” 王逸 註:“言觀 子椒 、 子蘭 變節若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祭屈原文》:“謀折 儀 尚 ,貞蔑 椒 蘭 。”後因以指佞人。 唐 韓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因獻楊常侍》詩:“ 椒蘭 爭妬忌, 絳 灌 共讒諂。”按,後世學者或以 王逸 注為非。參閱 游國恩 《離騷纂義》。

精誠

真心誠意;至誠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父》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遐眺

遠望。 晉 盧諶 《贈劉琨》詩:“遐眺存亡,緬成飛沉。” 北魏 張淵 《觀象賦》:“陟秀峯以遐眺,望靈象於九霄。” 清 方文 《泰安道中望岱》詩:“況當凌絶頂,千峰恣遐眺。”

高躅

(1).崇高的品行。《晉書·隱逸傳贊》:“確乎羣士,超然絶俗,養粹巖阿,銷聲林曲。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唐 顏真卿 《臨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銘》:“體渾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 明 李東陽 《送南京國子祭酒謝公詩序》:“其他名師碩士,踵高躅而延餘光者,蓋亦多矣。”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蘇舜欽 《送安素處士高文悅》詩:“近臣上薦書,天子渴高躅。”

(3).指歸隱。 唐 盧綸 《酬李端長安寓居偶詠見寄》:“唯當俟高躅,歸止共抽簪。”《太平廣記》卷七五引 唐 張讀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農 楊晦之 ,自 長安 東遊 吳 楚 。行至 烏江 ,聞先主高躅,就門往謁。”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邁的藝術風格。 唐 竇臮 《述書賦》:“高躅莫究其涯,雄風於焉已扇。”

(6).比喻藝術風格雄健豪邁的詩文作品。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瓊瑤

(1) 美玉

身居錦秀心無愛,足步瓊瑤意不迷。——《西遊記》

(2) 比喻別人酬答的禮物、詩文、書信等

瓊瑤滿匣

(3) 比喻似玉的雪

只見朔風凜凜,冷氣嗖嗖,卻已瓊瑤密布,飄下一天雪來。——《鏡花緣》

蒼翠

嫩綠的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筆勢

(1) 寫、畫運筆的風格

(2) 文章的氣勢

翔鸞

飛鸞。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覿翔鸞之裔裔,聽鳴鳳之嗈嗈。”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玄雲蔭其上,翔鸞集其巔。”

神遊

身不在某地而在想像或夢境中遊歷某地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

冥漠

(1).空無所有。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悼繐帳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文選·顏延之<拜陵有作>》:“衣冠終冥漠,陵邑轉蔥青。” 劉良 註:“冥漠,虛無也。”

(2).謂死亡。 唐 杜甫 《九日》詩之三:“歡娛兩冥漠,西北有孤雲。” 仇兆鰲 註:“冥漠,謂 蘇 鄭 俱亡。” 元 王逢 《題馬洲書院》詩:“先輩俱冥漠,諸生罷講論。”

(3).指死者。 清 曾國藩 《金陵湘軍陸師昭忠祠記》:“寵彼冥漠,千禩馨香。”

(4).玄妙莫測。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顧道士夷夏論》:“夫鬼神之理,冥漠難明。” 宋 朱熹 《答張敬夫》:“此正是最切近處,最分明處,乃舍之;而談空於冥漠之間,其亦誤矣。” 清 曹寅 《西軒月夜有懷南洲卻寄》詩:“此懷匪冥漠,持取問同情。”

(5).隱約,模糊。 明 袁宏道 《過靈峰》詩:“冥漠煙如醉,空濛日帶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鴿異》:“月色冥漠,野壙蕭條。”

(6).猶靜寂。《梁書·昭明太子傳》:“即玄宮之冥漠,安神寢之清閟。”

(7).陰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薩他泥濕伐羅國》:“一喪人身,三途冥漠。”

(8).指陰間。 宋 陳亮 《祭金伯清父文》:“謂冥漠之如在,想英靈之未遐。” 清 周亮工 《祭靖公弟文》:“凡此皆予哀痛之餘,強為思維,以慰吾弟於冥漠中者,不知弟有以 * 否也。”

馳情

神往。《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音響一何悲,絃急知柱促。馳情整中帶,沉吟聊躑躅。”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三:“咬咬黃鳥,顧儔弄音。感寤馳情,思我所欽。” 宋 蘇軾 《上虢州太守啟》:“無任丹懇,倍切馳情。” 清 方文 《廬山訪無可道人》詩之三:“我夢 匡廬 好,馳情二十年。”

長嘆

悠長的嘆氣

長嘆一聲

高峰

最高點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學高峰

一回

(1).一次;一度。 唐 賀知章 《逸句》:“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顛。” 唐 孟郊 《怨別》詩:“一別一回老,志士白髮早。”《紅樓夢》第五四回:“﹝炮仗﹞放罷,然後又命小戲子打了一回蓮花落。”

(2).一會兒。《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方才叫住 郭立 ,相問了一回。”《水滸傳》第一○二回:“今晚才到家,一回兒又做甚麼來?”《海上花列傳》第一回:“一回説要看戲,一回説要吃酒。” 丁西林 《一隻馬蜂》:“她一回兒要到外邊買些水果,一回兒想叫家裡送點雞湯。”

(3).章回小說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每一章稱為一回。說書的一個段落也叫一回。

日落

太陽西沉

風寒

(1).冷風寒氣。《墨子·節用上》:“其為宮室何?以為冬以圉風寒,夏以圉暑雨。” 三國 魏 嵇康 《與阮德如》詩:“君其愛德素,行路慎風寒。”

(2).風邪和寒邪。中醫謂為致病的兩個因素。亦指因感受冷風寒氣引起的病。《素問·玉機真藏論》:“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六回:“不過冒點風寒,一發散就好了。” 周立波 《蓋滿爹》:“ 蓋滿爹 感受了風寒,病倒了,躺在鄉政府的秘書的床上。”

(3).農曆十一月的別稱。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須知節候即風寒,幸及亭午猶妍暖。”

詩詞推薦

謁昭亭祠原文_謁昭亭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