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

作者:沈遘 朝代:宋代

原文

渤海三神山,蓬萊隱嵯峨。

仙人桂葉舟,浮矣明月波。

驚塵不可到,飛鳥不能過。

世人但傳聞,欲往為奈何。

胡然古荒王,甘心事欺詑。

於今禱祠跡,往往存山阿。

當時燕齊間,方士肩相摩。

遺俗頗淪胥,官不嚴禁訶。

子去為邑尹,施捨各有科。

茲實系教化,無宜反媕婀。

平生學詩書,仁術嘗切磋。

毋曰百里小,民人豈不多。

誰當之武城,敢復聞弦歌。

詩詞問答

問:《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作者是誰?答:沈遘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歌韻

2. 原缺,據四庫本補,浙局本作戲

參考注釋

渤海

(1).我國的內海,位於 遼 、 冀 、 魯 、 津 三省一市間,東至 遼東半島 南端,南至 山東半島 北岸。《莊子·說劍》:“繞以 渤海 ,帶以 常山 。”《史記·秦始皇本紀》:“上親禪 高里 ,祠后土,臨 渤海 。” 唐 駱賓王 《浮查》詩:“ 渤海 三千里,泥沙幾萬重。”

(2).我國 唐 代以 靺鞨 族為主體所建的政權。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 渤海 貢馬腦樻、紫瓷盆。”《新唐書·北狄傳·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麗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飛 《申省承州捷狀》:“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漢 兒軍 高太保 等。”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渤海 部又東奔 挹婁 故地 東牟山 ,酋長 * 建國自立,稱 震國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 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後世遂號 渤海 。”

三神山

傳說 東海 中仙人所居之山,即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巿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宋 晁補之 《次韻和趙令僉防禦春感懷》:“上書自去千牛衛,掛席欲過三神山。” 程善之 《春日雜感》詩:“風引三神山, 蓬萊 竟誰是?”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嵯峨

形容山勢高峻

故園不可見,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頂嵯峨

怪石嵯峨

仙人桂

舊時稱舉進士為折桂,因以“仙人桂”借指科舉功名。 宋 王禹偁 《送鞠評事宰蘭溪》詩:“科名舊捷仙人桂,縣界遙看婺女星。”參見“ 仙桂 ”。

葉舟

小船。 隋 薛道衡 《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詩:“葉舟旦旦浮,驚波夜夜流。” 唐 張喬 《漁者》詩:“首戴圓荷髮不梳,葉舟為宅水為居。” 宋 蘇軾 《入峽》詩:“葉舟輕遠泝,大浪固嘗諳。”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驚塵

車馬疾駛揚起的塵土。 唐 戴叔倫 《奉天酬別鄭諫議雲逵盧拾遺景亮見別之作》詩:“駿馬帳前發,驚塵路傍起。” 宋 范成大 《郊外閱驍騎剪柳》詩:“千騎同瞻白羽揮,驚塵一鬨響金鞿。” 明 葉憲祖 《鸞鎞記·途逅》:“恨香軺,驀地驚塵,聽徹金鈴小。”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飛鳥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呂氏春秋·功名》:“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惕飛鳥之跱衡。”

(2).指古代藏鉤遊戲中不固定屬於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風土記》曰:藏鉤之戲,分二曹以校勝負。若人耦則敵對,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名為飛鳥。”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宋· 周敦頤《愛蓮說》

傳聞

(1) 聽到流傳

傳聞說你將同她結婚

(2) 通過多人才了解

(3) 輾轉流傳的訊息

傳聞多失

奈何

(1) 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胡然

(1).為何。表示疑問或反詰。《詩·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胡然而帝也?” 鄭玄 箋:“胡,何也。帝,五帝也。何由然女見尊如天帝乎?” 唐 張九齡 《高齋閒望言懷》詩:“坐惜芳時宴,胡然久滯留?” 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草鞋大王事》:“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號,蓋某戲書,胡然而至此盛邪?’” 明 李贄 《童心說》:“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2).謂不知何故。表示不明原因。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問:國家台袞之材,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將欲救之,其故安在?” 宋 歐陽修 《自敘》詩:“余本漫浪者,茲亦漫為官。胡然類鴟夷,託載隨車轅。” 元 耶律楚材 《繼崔子文韻》:“ 崔子 龍鐘亦可憐,臨風相送我胡然。”

(3).突然。 明 張煌言 《得友人書道內子艱難狀》詩:“尺牘胡然至,寒溫不自通。” 明 彭士望 《玉簾泉》詩:“平波水最文,胡然此直下。”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九:“鴻鵠初高舉,千里蒼旻開;長林翕春氣,逆此浩蕩懷;胡然值飄風,中道羽翼乖。”

甘心

(1) 情願

他是甘心受罰的

初,武帝感 張騫之言,甘心欲通 大宛諸國,使者相望於道,一歲中多至十餘輩。——《漢書·西域傳》

(2) 滿意;滿足

不達目的絕不甘心

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禱祠

(1).謂向神求福及得福而後報賽以祭。《周禮·春官·喪祝》:“掌勝國邑之社稷之祝號,以祭祀禱祠焉。” 賈公彥 疏:“禱祠,謂國有故祈請,求福曰禱,得福報賽曰祠。”《周禮·春官·大祝》:“國有大故天烖,彌祀社稷,禱祠。” 鄭玄 註:“彌,猶徧也。徧祀社稷及諸所。禱既,則祠之以報焉。” 賈公彥 疏:“以其始為曰禱,得求曰祠,故以報賽解祠。”

(2).泛指祭祀。《墨子·天志下》:“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禱祠祈福於天。”《史記·封禪書》:“禱祠 太一后土 ,始用樂舞。”《史記·李斯列傳》:“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淮南子·泰族訓》:“然而郊天望山川,禱祠而求福。” 宋 王安石 《次韻致遠木人》之二:“暴露神靈難寄託,禱祠村落幾依投。”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山阿

山嶽;小陵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晉· 淘潛《輓歌》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燕齊

指 戰國 時 燕國 和 齊國 。後亦泛指其所在地,即今 河北 、 山東 一帶。《史記·封禪書》:“求 蓬萊 安期生 莫能得,而海上 燕 齊 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南朝 陳 張正見 《賦得韓信》:“ 淮陰 總 漢 兵, 燕 齊 擅遠聲。”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一折:“ 燕燕 則理會得龍蟠虎踞滅 燕 齊 ,誰會甚兒婚女聘成 秦 晉 。”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汴京懷古》詞:“其中貯: 邯鄲 歌舞, 燕 齊 技擊。”

方士

煉製丹藥以求得道成仙的術士

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明· 顧炎武《復庵記》

相摩

亦作“ 相靡 ”。亦作“ 相磨 ”。1.互相摩擦。《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 成玄英 疏:“靡,摩也。”《文選·宋玉<高唐賦>》:“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註:“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聲動徹天。” 明 張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書》:“今之士大夫,冠纓相摩,踵足相接,一時號為交遊者,蓋不少矣。”

(2).互相切磋。 宋 蘇軾 《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作詩反劍亦何謂,知君欲以詩相磨。” 梁啓超 《新民說》第十一節:“夫羣治之進,非一人所能為也,相摩而遷善,相引而彌長。”

遺俗

(1) 流傳下來的風俗

(2) 為世俗所擯棄

有遺俗之累

淪胥

(1).相率牽連。《詩·小雅·雨無正》:“若此無罪,淪胥以鋪。” 毛 傳:“淪,率也。” 鄭玄 箋:“胥,相鋪徧也。言王使此無罪者見牽率相引而徧得罪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中》:“‘鋪’字當訓病,《韓詩》作‘痡’,本字也。謂相率而入於刑,入於刑則病苦。”

(2).泛指淪陷、淪喪。《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淳風杪莽以永喪,縉紳淪胥而覆溺。” 唐 張鷟 《遊仙窟》:“下官堂構不紹,家業淪胥。” 清 顧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韻》:“一身長瓠落,四海竟淪胥。” 嚴復 《論教育書》:“神州之陸沉誠可哀,而四萬萬之淪胥甚可痛也。”

禁訶

見“ 禁呵 ”。

施捨

以財物救濟窮人或出家人

而她好像一個不相干的討飯婆子,誰也不會施捨她一個果子。——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教化

(1) 使能從事,習於或適應家內生活

給受教化的女囚犯以家政教育

(2) 從中指導傳教或做傳教工作

媕婀

見“ 媕娿 ”。

生學

(1).指生理學。 嚴復 《原強》:“繼乃論生學、心學之理,而要其歸於群學焉。”

(2).指生物學。 魯迅 《墳·人之歷史》:“ 達爾文 治生學之術,不同 蘭麻克 ,主用內籀,集知識之大成。”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仁術

(1) 仁道

非仁術也。——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推行仁政的策略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切磋

(1) 器物加工的工藝名稱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衛風·淇奧》

切磋琢磨

(2) 比喻道德學問方面相互研討勉勵

以資切磋。——清· 劉開《問說》

無人切磋

(3) 喻痛惻

心內切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民人

人民,百姓。《詩·大雅·瞻卬》:“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孟子·滕文公上》:“五穀熟而民人育。”《史記·燕召公世家》:“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新唐書·狄兼謨傳》:“歲旱飢,發粟脤濟,民人不流徙。”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安可取民人膏血之利,輟軍國急難之備。” 清 林則徐 《擬諭英吉利國主檄》:“凡內地民人,販鴉片食鴉片者,皆應處死。”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誰當

何人。當,語助詞。《後漢書·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穫者婦與姑。’”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兵馬休戰爭,風塵尚蒼茫。誰當共攜手,賴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彎碕》詩:“永懷 少陵 詩:‘菱葉淨如拭’。誰當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為,為什麼。 唐 沉佺期 《擬古別離》詩:“奈何生別者,戚戚懷遠遊。遠遊誰當惜,所悲會難收。”

(2).安得,怎得。 唐 劉長卿 《酬李侍御登岳陽見寄》詩:“誰當北風至,為爾一開襟。” 唐 韋應物 《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詩:“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 曲水 行,相思尋舊跡。”

弦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詩詞推薦

  • 和參政丁侍郎從駕出獵

    宋庠宋代〕詔蹕承冬令,郊幾闢獰場。鉤陳來作衛,袀服正騰裝。表野千旌合,舒圍萬騎張。清塵風效職,捧轡日呈祥。寶畤
  • 西溪

    乾隆清代〕意行跋玉驄,高陟法華頂。西尋野溪幽,東眺明湖影。竹徑既曲折,煙村亦僻靜。梅英貼流水,松濤響峻岭。高墅
  • 喜同朱舅秀才小飲

    宋祁宋代〕隱几劇端憂,良辰喜嘯儔。掞天鸚鵡筆,換酒鷫鸘裘。談麈真同色,賓壺喜順投。雪雲低北戶,棋墅接西州。露葉
  • 冰碗

    乾隆清代〕浮瓜沉李堆冰盤,晶光雜映琉璃丸。解衣廣廈正盤礴,冷彩直射雙眸寒。雪羅霜簟翩珊珊,坐中似有冰壺仙。冰壺
  • 太和戊申歲大有年,詔賜百寮出城觀稼,謹書

    白居易唐代〕清晨承詔命,豐歲閱田閭。膏雨抽苗足,涼風吐穗初。早禾黃錯落,晚稻綠扶疏。好入詩家詠,宜令史館書。散為
    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原文_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賞析_古詩文
  • 久旱吟

    邵雍宋代〕久旱望雨,久雨思晴。天之常道,人之常情。
    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原文_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賞析_古詩文
  •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三

    沈光文明代〕義旗嗟越絕,剩得此頑民。矯矯心如石,絲絲鬢欲銀。中山幾度醒,故國十三春。尚慎虛瞻陟,天寒夜泣旻。
  • 溪庵十首

    劉克莊宋代〕自有身來即有愁,誰能身外出神遊。西方佛比於泡影,南面王輸與髑髏。儒運金椎尤可笑,{內隹外鬼}為石槨更
  • 觀台

    蘇軾宋代〕三界無所住,一台聊自寧。塵勞付白骨,寂照起黃庭。殘磬風中裊,孤燈雪後青。須防童子戲,投瓦犯清泠。
    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原文_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賞析_古詩文
  • 挽趙虛齋二首

    劉克莊宋代〕俱列儒臣侍細氈,各為逐客問歸船。親賢有詔徵劉向,疏遠無人贖史遷。當日金台諸客散,暮年鐵壁幾人全。傷心
    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原文_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歐子建鄧伯喬二子

    李孫宸明代〕十年曾共理煙蘿,白社青燈夜夜過。花滿游堤春屐冷,酒殘歌席暮鍾多。誰將小草論生事,終自冥鴻謝網羅。目極
  • 秋日遣懷

    陸游宋代〕胸中何所有,世界如河沙;區區吞雲夢,何至為客夸。初見賣苑冰,青門已無瓜。天河正不遠,秋風乘客槎。
    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原文_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賞析_古詩文
  • 恭鑒二禪人乾浴鑊求頌

    釋正覺宋代〕大冶鎔金入范看,不嫌口闊肚皮寬。得來妙觸通身眼,淨放光明赤肉團。衲子落成俱受賜,檀那相助許投乾。底心
  • 鵲橋仙(七夕)

    李漳宋代〕迢迢郎意,盈盈妾恨,今夕鵲橋欲度。世間兒女一何痴,斗乞巧、紛紛無數。遙知此際,有人孤坐,心切天街雲路
    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原文_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賞析_古詩文
  • 讀書

    張九成宋代〕橫浦非吾土,久寓亦何卿。不學元相國,百斛貯胡椒。饑寒何以遣,唯以文字消。方其得意處,捽茹亦逍遙。頓忘
  • 水龍吟(賡韻中秋)

    盧炳宋代〕晚晴一碧天如水,風約塵埃都掃。素娥睡起,玉輪穩駕,初離海表。碾破秋雲,涌成銀闕,光欺南斗。想廣寒宮裡
  • 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皎然唐代〕喜見幽人會,初開野客茶。日成東井葉,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嘉。投鐺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稍與
    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原文_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賞析_古詩文
  • 聯句嘲僧

    蘇轍宋代〕玉籌扦銀河,紅裙蔈碧波。更行三五步,浸著老僧窠。
  • 和子瞻司竹監燒葦園因獵園下

    蘇轍宋代〕駿馬七尺行馮馮,曉出射獸霜為冰。荻園斫盡有枯枿,束茅吹火初如燈。乍分乍合勢開展,蒼煙被野風騰騰。黃狐
  • 玉樓春

    毛並宋代〕日長澹澹光風轉。小尾黃蜂隨早燕。行尋香逕不逢人,惟有落紅千萬片。酒成憔悴花成怨。閒殺羽觴難會面。可堪
    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原文_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賞析_古詩文
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原文_五言蓬萊山送徐仲微赴蓬萊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