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帝詩四首·其三·宋仁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四帝詩四首·其三·宋仁宗原文

北宋凡九帝,仁宗誠首出。

繼統忌更張,惟帝守以一。

怵惕凜天變,恭儉以身率。

吏治若媮惰,亦不任法律。

嬖倖或間用,善類氣不窒。

史贊乃最當,論世知其實。

詩詞問答

問:四帝詩四首·其三·宋仁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四帝詩四首·其三·宋仁宗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質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三

參考注釋

北宋

朝代名。 宋太祖 趙匡胤 於公元960年建 宋 王朝,到 欽宗 靖康 二年(公元1127年)止,皆建都 汴京 (今 河南 開封市 ),共歷九帝,統治一百六十七年,史稱 北宋 。

首出

傑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自 賈誼 浮 湘 ,發憤弔 屈 ,體周而事覈,辭清而理哀,蓋首出之作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前輩 許棠 《過洞庭詩》,最為首出,爾後無繼斯作。” 孫中山 《建國方略·不知亦能行》:“ 中國 為世界最古之國,承數千年文化,為東方首出之邦。”

繼統

繼承帝統。《漢書·昭帝紀贊》:“昔 周成 以孺子繼統,而有 管 蔡 四國流言之變。” 唐 張九齡 《請行郊禮疏》:“自古繼統之主,必有郊配之義。” 宋 曾鞏 《韓琦制》:“未有兵藏於庫,士散於家,而傳序繼統,中外晏然,如今日之盛也。” 胡樸安 《<中國文學史>序》:“ 金 初未有文字,及 太宗 繼統,伐 宋 取 汴京 圖籍, 宋 士多歸之。”

更張

改施弓弦,重新張設,比喻變更或改革

竅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董仲舒《舉賢良對策》

怵惕

恐懼警惕

怵惕不寧

天變

指天象的變異,如日蝕、星隕等。《史記·天官書》:“所見天變,皆國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時應,其文圖籍禨祥不法。”《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民間怨聲載道,天變迭興。”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歲在甲寅多亂》:“不有天災,必有天變;不有天變,必有盜賊。”

恭儉

(1).恭謹謙遜。《書·周官》:“恭儉惟德,無載爾偽。” 漢 劉向 《列女傳·有虞二妃》:“二女承事 舜 於畎畝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慢,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北齊書·趙彥深傳》:“溫良恭儉,雖其妻子,亦未嘗怠慢,終日儼然。”《明史·襄王瞻墡傳》:“ 厚熲 折節為恭儉,節祿以餉邊。”

(2).恭謹儉約。《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七》:“ 景公 奢, 晏子 事之以恭儉。”《後漢書·祭遵傳》:“少好經書,家富給,而 遵 恭儉,惡衣服。”《清史稿·后妃傳·高宗孝賢純皇后》:“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

吏治

舊時指地方官吏的作風和治績

澄清吏治

媮惰

亦作“ 媮墮 ”。亦作“ 媮嫷 ”。偷安怠惰。 宋 蘇轍 《新論》中:“天下之吏媮墮苟且,不治其事。” 宋 朱熹 《答魏元履》之一:“切不可以輕易急迫之心求旦暮之功;又不可因循媮惰,虛度光陰也。”《明史·海瑞傳》:“諸司素媮惰, 瑞 以身矯之。” 章炳麟 《思鄉原》上:“且夫 宋 世朝士,徧為燕樂,文章媮嫷,甚於 四傑 也。”

不任

(1).不能忍受;不能勝任。《後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壽》:“ 操 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捨。’” 唐 韓愈 《復志賦》:“既識路又疾驅兮,孰知餘力之不任。”

(2).猶不勝,表示程度極深。 南朝 梁 沉約 《謝賜甘露啟》:“慈旨曲洽,頒此祥賚,不任欣荷,謹以啟事謝以聞。” 唐 韓愈 《答魏博田僕射書》:“即日 愈 蒙免,蒙恩改職事,不任感懼。”

法律

古時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

善類

善良的人;有德之士。《子華子·孔子贈》:“明旌善類而誅鋤醜厲者,法之正也。” 宋 范公偁 《過庭錄》:“ 忠宣 守 陳州 ,黨錮禍起,盡竄善類。”《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剪除惡人,救拔善類,這是最難得的事。” 葉聖陶 《窮愁》:“爾出入茲地,亦豈善類?”

史贊

附在史傳後面的評語。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讀史詩無新義,便成《廿一史彈詞》。雖著議論,無雋永之味,又似史贊一派,俱非詩也。”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 江都 汪 氏,熟於史贊。”

論世

《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後以“論世”指研究時世。 漢 東方朔 《七諫·謬諫》:“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元 柳貫 《故相東平忠獻王輓歌詞》:“記功宜顯顯,論世匪區區。” 魯迅 《<且介亭雜文>序言》:“倘要知人論世,是非看編年的文集不可。”

其實

(1) 承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畫家其實並非不懂世故

(2) 確實;的確

其實不是她說的那個意思

詩詞推薦

四帝詩四首·其三·宋仁宗原文_四帝詩四首·其三·宋仁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