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擔(原註:蜀事補亡。)

作者:宋京 朝代:宋代

武擔(原註:蜀事補亡。)原文

君不見蜀王妃子墓突兀,成都城中若山積。

墓頭寒鏡澀無光,妒月欺煙化為石。

鴻荒無根憑野史,直謂山妖化妃子。

臨終未免懷首丘,運土山中葬於此。

山名武擔錦江邊,用是得名千萬年。

如今佛閣倚空翠,老木盤郁摩蒼天。

晴雲入穴西山出,捲簾坐見嵐光滴。

撥得文如汲冢書,免使後人疑往昔。

詩詞問答

問:武擔(原註:蜀事補亡。)的作者是誰?答:宋京
問:武擔(原註:蜀事補亡。)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原註:蜀事補亡。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蜀王

(1). 蜀國 的君主。 蜀 ,古國名。《藝文類聚》卷六引 漢 揚雄 《蜀本紀》:“ 武都 人有女, 蜀王 納以為妃,疾卒,葬於 成都 ,作石鏡一枚,以表其墓。”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周顯王 之世, 蜀王 有 褒 漢 之地。因獵谷中,與 秦惠王 遇。 惠王 以金一笥遺 蜀王 ,王報珍玩之物。”

(2).指 唐玄宗 。 安祿山 反, 玄宗 奔 蜀 ,人稱 蜀王 ,含譏刺意。 唐 李賀 《過華清宮》詩:“ 蜀王 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唐 王渙 《惆悵詩》之五:“ 蜀王 殿里三更月,不見 驪山 私語人。”

妃子

皇帝的妾,位次於皇后。 唐 王建 《宮詞》之七一:“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下》:“妃子既生於 蜀 ,嗜荔枝。”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 天寶 明皇 , 玉環 妃子,宿緣正當。”

突兀

(1) 突然變化的

平原過去了,面前山巒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聳的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蒼然突兀。——明· 顧炎武《復庵記》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來得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成都

中國四川省省會和西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之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面積3861平方公里。人口401萬(1982)

山積

(1).堆積如山。極言其多。《後漢書·崔駰傳》:“處士山積,學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雲浮。”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王鍔 累任大鎮,財貨山積。”《明史·吳時來傳》:“筐篚苞苴,輻輳山積,猶無饜足。”

(2).山巒重迭。 南朝 齊 謝朓 《宣城郡內登望》詩:“山積 陵陽 阻,溪流 春穀 泉。”

鴻荒

(1).太古,混沌初開之世。 漢 揚雄 《法言·問道》:“鴻荒之世,聖人惡之。” 南朝 宋 鮑照 《石帆銘》:“在昔鴻荒,刊啟源陸;表里民邦,經緯鳥服。” 宋 陸游 《游武夷山》詩:“巢居寄千仞,鴻荒想 羲 軒 。” 郭沫若 《創造者》:“我要高贊這最初的嬰兒,我要高贊這開闢鴻荒的大我。”

(2).邊遠荒僻之地。 唐 李白 《明堂賦》:“點翠綵於鴻荒,洞清陰乎羣山。” 王琦 註:“鴻荒,大荒也,謂曠遠之地也。”

無根

(1).沒有根部。《管子·內業》:“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 尹知章 註:“道非如卉木,而有根莖花葉也。”《太平御覽》卷五一○引 三國 吳 虞翻 《與弟書》:“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二:“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

(2).沒有根基;沒有依據。 漢 劉向 《說苑·建本》:“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則無根,無根則失理。” 宋 蘇軾 《李氏山房藏書記》:“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但謠言則其實大抵無根,所以我沒有動。”

(3).比喻行蹤無定。 宋 晁補之 《憶少年·別歷下》詞:“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

野史

指舊時私家編撰的史書

稗官野史。——清· 袁枚《祭妹文》

山妖

山中怪物。 宋 蘇軾 《雲龍山觀燒得“雲”字》詩:“谷蟄起蜩燕,山妖竄夔羵。” 元 袁桷 《圓岡揭斗》詩:“晞髮步上帝,空巖泣山妖。”

臨終

人即將死亡

臨終囑咐

未免

(1) 實在是,不能不說是

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

(2) 不免

初次見面,未免有些拘束

首丘

亦作“ 首邱 ”。1.《禮記·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鄭玄 註:“正丘首,正首丘也。” 孔穎達 疏:“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處,雖狼狽而死,意猶向此丘。”後以“首丘”比喻歸葬故鄉。 宋 蘇軾 《到惠州謝表》:“衰疾交攻,無復首丘之望。” 清 顧炎武 《悼亡》詩之三:“傳説故園荊棘長,此生能得首丘時?”

(2).懷念故鄉。《後漢書·班超傳》:“況於遠處絶域,小臣能無依風首丘之思哉?”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三:“因有首邱之思,遂移軍於 邢州 。” 明 歸有光 《婁曲新居記》:“余讀其辭,蓋有隱居之致,而有感於昔之人發憤伉志,爭功名於萬里之外,乃至白頭顧念,忽有首丘依風之感。”

(3).猶故鄉。 清 黃遵憲 《哭張心谷士駒》詩之一:“匆匆事業了 潮州 ,竟認 潮州 作首丘。”

土山

泥土堆積成的小山。 漢 司馬相如 《哀二世賦》:“東馳土山兮,北揭石瀨。”《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紹 ( 袁紹 )復進臨 官渡 ,起土山地道。”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民力竭於功役,儲蓄靡於不急;起土山以準 嵩 霍 ,決渠水以象九河。”《紅樓夢》第二四回:“明日有人帶花兒匠來種樹,叫你們嚴緊些,衣裳裙子別混曬混晾的,那土山上都攔著圍幕,可別混跑。”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武擔

山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城內西北隅。 漢 揚雄 《蜀王本紀》:“ 武都 丈夫化為女子,顏色美好,蓋山之精也。 蜀王 娶以為妻,不習水土,疾病欲歸。 蜀王 留之,無幾物故, 蜀王 發卒之 武都 擔土,於 成都 郭中葬之。蓋地三畝,高七丈,號曰‘ 武擔 ’。以石作鏡一枚,表其墓。”《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劉備 ﹞即皇帝位於 成都 武擔 之南。”

錦江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傳說 蜀 人織錦濯其中則錦色鮮艷,濯於他水,則錦色暗淡,故稱。《文選·左思<蜀都賦>》“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劉逵 注引 三國 蜀 譙周 《益州志》:“ 成都 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勝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杜甫 《登樓》詩:“ 錦江 春色來天地, 玉壘 浮雲變古今。” 明 許潮 《龍山宴》:“愁暗 錦江 雲,淚灑 巫山 雨。” 清 趙翼 《題敦拙堂詩集》詩:“先生甫筮仕,即泛 錦江 櫂。”

用是

因此。《漢書·趙充國傳》:“車輢將軍 張安世 始嘗不快上,上欲誅之, 卬 家將軍以為 安世 本持槖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 安世 用是得免。”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非國語書》:“恆恐後世之知言者,用是詬病。”《清史稿·藝文志一》:“令好古之士欲讀中秘書者,任其入覽。用是海內從風,人文炳蔚,學術昌盛,方駕 漢 、 唐 。”

得名

(1) 獲得稱號或名號

趙雲因常打勝仗而得名“常勝將軍”

(2) 出名;著名

以擅長油畫而得名

千萬

副詞,無論如何,不管怎樣

千萬不復全。——《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千萬無渝 。——唐· 李朝威《柳毅傳》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佛閣

佛寺的樓閣。 唐 白居易 《月夜登閣避暑》詩:“行行都門外,佛閣正岧嶤。” 元 周伯琦 《九月一日還自上京途中紀事》詩:“佛閣騰雲霧,人家結市闤。”

空翠

(1).指綠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滿陂空翠,淨無纖塵,鷗鳧散亂,管弦齊奏,四處都在唱歌。”

(2).指綠葉。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暮春風雨》詞:“小樓昨夜東風到,吹落滿園空翠。”

(3).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唐 王維 《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 郁達夫 《題畫》詩之四:“貪坐溪亭晚未歸,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蒼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二:“山深雲液積,盡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婦孺皆聰明。”

盤郁

(1).曲折幽深貌。 唐 司空圖 《澤州靈泉院記》:“其北川壑會流,盤鬱濃粹,自高平西顧,以至 靈泉 ,極矣。”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王維》:“嘗於 清源寺 壁畫《輞川圖》,巖岫盤鬱,雲水飛動。” 元 劉因 《燕歌行》:“ 燕 歌在何處,盤鬱西山阿。”

(2).盤曲美盛貌。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至此山,宮殿盤鬱,樓臺博敞。”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園依山而無石,老樹多極紆回盤鬱之勢。”

(3).鬱結。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第一場:“﹝ 王聚星 ﹞因 * 盤郁於胸中,正作最後之交戰。”

槃鬱:高大繁盛貌。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品艷》:“輪囷槃鬱,有高十餘丈者,望之如玉山。”

蒼天

(1) 古時指春天

(2) 上天;上蒼

悠悠蒼天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坐見

猶言眼看著,徒然看著。 隋 盧思道 《聽鳴蟬篇》詩:“一夕復一朝,坐見涼秋月。” 唐 陳子昂 《登澤州城北樓宴》詩:“復來登此國,臨望與君同。坐見 秦 兵壘,遙聞 趙 將雄。” 唐 杜甫 《後出塞》詩之五:“坐見 幽州 騎,長驅 河 洛 昏。”

嵐光

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唐 李紳 《若耶溪》詩:“嵐光花影繞山陰,山轉花稀到碧璕。”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資政侍郎雪後登看山亭》:“更臨危樹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詩:“嵐光浮動千峰濕,雨氣薰蒸五月寒。” 清 劉大櫆 《浮山記》:“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

汲冢書

晉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盜發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所得的數十車竹書。內有《紀年》、《易經》、《易繇陰陽卦》、《卦下易經》、《公孫段》、《國語》、《名》、《師春》、《瑣語》、《梁丘藏》、《繳書》、《生封》、《大曆》、《穆天子傳》、《圖詩》、及雜書《周食田法》、《周書》、《論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總計七十五篇。竹書皆 先秦 科斗字。 晉武帝 命 荀勗 撰次,以為《中經》。原簡早已不傳。參閱《晉書·束晳傳》、《荀勗傳》。

後人

(1) 後代的人

後人復哀後人。——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

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後人以貫休詩名之。——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3)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4) 子孫

(5) 後來的人,指新婦

不足迎後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往昔

昔日;從前

往昔初陽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遠在往昔的朦朧歲月中

詩詞推薦

武擔(原註:蜀事補亡。)原文_武擔(原註:蜀事補亡。)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