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吟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東山吟原文

我思古人兮,有東晉太傅謝公者其庶幾。

英才乃是孔明輩,風流更覺茂弘卑。

東山游兮不歸,妓攜手兮嬉嬉。

晚年拂劍兮一起,為蒼生兮安國危。

笑言指揮兮八千師,氐秦百萬兮潰而夷。

朝之君臣兮猶燕巢於幕上,公對枰兮解頤。

吁嗟公之車兮逢白雞而遽止,青山空兮已而。

詩詞問答

問:東山吟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東山吟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我思

(1)

(2) 認為一個人的存在是由一個思想人這個事實來予以說明的哲學原理

(3) 自身或自我的理智活動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東晉

朝代名。公元317-420年。 西晉 滅亡後, 司馬睿 在 建康 (今 江蘇省 南京市 )重建政權,史稱 東晉 。後為 南朝 宋 劉裕 取代。共歷十一帝。

太傅

官名。三公之一,職很高

遣太傅齎黃金。——《戰國策·齊策四》

謝公

(1).指 晉 謝安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桓子野 每聞清歌,輒喚‘奈何!’ 謝公 聞之曰:‘ 子野 可謂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詩:“ 謝公 正要 東山 妓,攜手林泉處處行。”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送施聖與樞密帥隆興》詞:“試問 東山 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 謝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謝靈運 。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謝公 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唐 錢起 《送包何東遊》詩:“子好 謝公 跡,常吟孤嶼詩。” 明 高啟 《天平山》詩:“難追 謝公 游,空發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齊 謝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詩:“誰念北樓上,臨風懷 謝公 。”

(4).指 宋 謝景初 。 元 費著 《箋紙譜》:“紙以人得名者,有 謝公 ,有 薛濤 。”參見“ 謝公牋 ”。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英才

才華傑出的人

一代英才

乃是

是,就是

人民民眾乃是真正的英雄

孔明

(1).很完備;很潔淨;很鮮明。《詩·小雅·楚茨》:“祝祭於祊,祀事孔明。” 鄭玄 箋:“孔,甚也;明,猶備也,絜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滌濯靜嘉,禮儀孔明。” 薛綜 註:“孔,甚也,言禮儀甚鮮明也。”《隋書·音樂志中》:“祀事孔明,百神允穆。神心乃顧,保茲介福。”

(2).很明達;很明晰。《漢書·敘傳下》:“烏呼 史遷 ,薰胥以刑!幽而發憤,乃思乃精,錯綜羣言,古今是經,勒成一家,大略孔明。”《文選·張衡<思玄賦>》:“彼天監之孔明兮,用棐忱而祐仁。” 呂向 註:“言天監視甚明,用輔佑誠信仁德矣。” 唐 王維 《冬筍記》:“且孝有上和下睦之難……加之以忠信,文之以禮樂。斯其大者遠者,況承順顏色乎,況溫凊枕席乎。如是故天高聽卑,神鑒孔明。不然筍曷為出哉。”

(3).指明顯。 唐 韓愈 《殘形操》詩:“有獸維狸兮,我夢得之。其身孔明兮,而頭不知。”

(4). 諸葛亮 的字。 三國 蜀 政治家、軍事家。 東漢 末,隱居 隆中 ,世稱“臥龍”。 劉備 三顧草廬,他提出聯 吳 抗 曹 的策略,遂成為 劉備 的主要謀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盤桓,俟時而動。” 唐 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詩:“赤伏起頽運, 臥龍 得 孔明 。”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羞殺你曉三才的 孔明 、知六壬的 鬼谷 、畫八卦的 伏羲 。”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東山

(1).《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 朱熹 集傳:“ 東山 ,所征之地也。”後因以代指遠征或遠行之地。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 玉汝 有愛妾 劉氏 ,將行,劇飲通夕…… 劉貢父 , 玉汝 姻黨,即作小詩寄之以戲云:‘ 嫖姚 不復顧家為,誰謂 東山 久不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 東山 又 北山 ,鏡中強半尚紅顏。”

(2).《孟子·盡心上》:“ 孔子 登 東山 而小 魯 。” 趙岐 註:“ 東山 ,蓋 魯 城東之高山。”後因以代指 魯 地。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嫠家父祖生 齊 魯 ,位下名高人比數……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 東山 一抔土。”

(3).據《晉書·謝安傳》載, 謝安 早年曾辭官隱居 會稽 之 東山 ,經朝廷屢次徵聘,方從 東山 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 東晉 重臣。又, 臨安 、 金陵 亦有 東山 ,也曾是 謝安 的遊憩之地。後因以“東山”為典。指隱居或遊憩之地。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一:“吾弟 東山 時,心尚一何遠!” 宋 沉遘 《吳正肅公輓歌辭》之一:“暫作 東山 去,還期 宣室 來。” 清 趙翼 《秋帆制府輓詩》:“南國烽煙悲遠道, 東山 絲竹渺前塵。”

(4).代指 謝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想像 東山 姿,緬懷 右軍 言。” 清 顧炎武 《上吳侍郎暘》詩:“ 征虜 投壺暇, 東山 賭墅優。”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趙翼 《唐荊川先生讀書處》詩之一:“並世文章無北地,當年聲望此 東山 。” 趙朴初 《何滿子·東山》詞:“悄悄非關多病,三年不見 東山 。花事綢繆風又雨,更兼蜂妒鶯讒。”按,《人民文學》1977年第一期發表時附註云:“時見 * 爪牙講話,矛頭指向 周總理 ,賦此書憤。”

(6).泛指東面的山。 宋 蘇軾 《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清 鄭燮 《道情》之一:“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楊朔 《雪浪花》:“那外國人想雇我的驢去逛東山。”

(7). 春秋 時少數民族 赤狄 別種 東山 皋落氏 的省稱。《國語·晉語一》:“﹝ 晉獻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東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韋昭 註:“ 東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別稱。《南史·何胤傳》:“初, 胤 二兄 求 點 並棲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隱。世號 點 為‘大山’, 胤 為‘小山’,亦曰‘東山’。”

不歸

(1).不返家。《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清 蒲松齡 《司文郎》:“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

(2).不歸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

攜手

手拉手

攜手並肩

嬉嬉

(1).喜笑貌。《易·家人》“婦子嘻嘻”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卷二:“嘻嘻, 張 作嬉嬉, 陸 作喜喜。” 宋 柳永 《拋球樂》詞:“是處麗質盈盈,巧笑嬉嬉,手簇鞦韆架。”

(2).和樂貌。 明 許潮 《武陵春》:“見了些處堂燕雀嫚嬉嬉,棟將焚全不知幾。” 清 唐甄 《潛書·仁師》:“市集攘攘,老幼嬉嬉,婦子依依。”

晚年

老年人一生中最後階段

一起

(1) 一塊

作為夫婦一起生活

(2) 同一個地方

(3) 一道

(4) 〈方〉∶一共

這幾個瓜一起多少錢?

(5) 〈方〉∶一夥

這一起人剛離開,那一起人又來了

蒼生

(1).草木叢生之處。《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孔 傳:“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蒼然生草木,言所及廣遠。”

(2).指百姓。《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註:“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明 楊慎 《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 鄒韜奮 《經歷》三二:“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

(3).罵落第秀才的話。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狀元真大才,衙門面向兩扇開。你還不曾會讀書,蒼生還相見,休要來。”

國危

指國家有危難。《周禮·秋官·小司寇》:“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 鄭玄 註:“國危謂有兵寇之難。”《左傳·桓公五年》:“度其國危,遂不復。”《韓非子·三守》:“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則國安身榮;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

笑言

(1).謂又說又笑;邊說邊笑。《易·震》:“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唐 韓愈 《自袁州還京行次安陸先寄隨州周員外》詩:“行行指 漢 東,暫喜笑言同。”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珙》:“ 珙 即大呼弟妹之名字,亦無應者,笑言自若。”

(2).笑話。《太平廣記》卷一 * 引 隋 侯白 《啟顏錄》:“ 秦 優旃 善為笑言,然合於道。”

(3).笑容與言語。 宋 曾鞏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銘》:“君氣仁色溫,寡笑言。”

指揮

(1) 發令調度

指揮圍攻

(2) 指導樂曲或樂隊的演奏

(3) 發令調度的人

樂隊指揮

百萬

(1)

(2) 一百個萬;一千個千,實數

(3) 虛指,言數量極多

伏屍百萬。——《戰國策·魏策》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三國志·諸葛亮傳》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燕巢於幕

燕子在帳幕上築巢。比喻處境非常危險。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 公子札 ﹞自 衛 如 晉 ,將宿於 戚 ,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獲罪於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杜預 註:“至危。” 楊伯峻 註:“帳幕,隨時可撤。燕巢於其上,至為危險。” 三國 蜀 諸葛亮 《將苑·戒備》:“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游於鼎,亡不俟夕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女》:“君之計,所謂燕巢於幕,不謀朝夕者也。”亦省作“ 燕幙 ”、“ 燕幕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移鎮》:“夫主挈兵符,也相從燕幙棲遲。” 徐朔方 等校註:“燕幙,即燕幕,處在危險的境地。”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列強在 華 ,拔幟豎幟,均勢之局,乃具規模……惟是燕幕之慘,志士寒心;牛後之羞,壯夫切齒。誠以寄生即亡國之基,履霜乃堅冰之漸也。”

對枰

下棋。 元 蔣子正 《山房隨筆》卷一:“有賣地仙丹者,國手也…… 聶 俾對枰,連敗數局。”

解頤

開顏歡笑;歡笑

京國自攜手,同途欣解頤。——《陳倉別隴州司戶李維深》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白雞

(1).白色的雞。《山海經·中山經》:“其神狀皆人面獸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雞,祈而不糈,以采衣之。” 唐 王維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天長寺》:“積水浮香象,深山鳴白雞。” 唐 顧況 《望簡寂觀》詩:“青嶂青溪直復斜,白雞白犬到人家。”

(2).指不祥之年(辛酉年)。 宋 王安石 《次張唐公韻》:“公乘白鳳今何處?我適新年值白雞。”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 荊公 多用 晉 白雞事……蓋公生於辛酉也。” 宋 陸游 《辛酉除夕》詩:“衰境遇白雞,自分墮幽墟。”參見“ 白雞之夢 ”。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已而

(1) 不久;後來

突然雷電大作,已而大雨傾盆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已而英、 霍山師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罷了;算了

(3) 時而(疊用)

旁觀皆為之嘻笑,已而嘆駭,已而怒罵。——宋· 陳亮《甲辰答朱元晦書》

詩詞推薦

東山吟原文_東山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