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尚書哀輓

作者:祁順 朝代:明代

蕭尚書哀輓原文

郎司棘寺久馳聲,又總台綱進列卿。

南國幾年分重寄,西江千里動歸情。

長才未究生前用,恤典空沾歿後榮。

惆悵九原今不作,高風何處覓耆英。

詩詞問答

問:蕭尚書哀輓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蕭尚書哀輓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蕭尚書哀輓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棘寺

(1).泛指九卿官署。《北齊書·邢邵傳》:“美榭高墉嚴壯於外,槐宮棘寺顯麗於中。更明古今,重遵鄉飲,敦進郡學,精課經業。” 唐 駱賓王 《久戍邊城有懷京邑》詩:“棘寺游《三禮》, 蓬山 簉八儒。”

(2).大理寺的別稱。古代聽訟於棘木之下,大理寺為掌刑獄的官署,故稱。 唐 劉長卿 《西庭夜燕喜評事兄拜會》詩:“棘寺初銜命, 梅仙 已誤身。” 宋 陳亮 《甲辰答朱元晦書》:“五月二十五日, 亮 方得離棘寺而歸。”《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近者 沉長卿 以謗訕被鄉人訟送棘寺。”

馳聲

謂聲譽遠播。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希蹤三輔豪,馳聲九州牧。” 唐 李端 《送吉中孚拜官歸楚州》詩:“出詔升高士,馳聲在少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自家 武林 藍瑛 ,表字 田叔 ,自幼馳聲畫苑。”

台綱

指朝廷的綱紀。《宋史·孝宗紀二》:“詔六察官糾察庶務,臺綱益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堂官笞屬官》:“ 海剛峯 起 南總憲 ,到任後,忽設二大紅板櫈,雲欲笞御史不法者……然終設而不用,其意亦欲姑示威稜,以厲臺綱耳!” 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公掌 河南道 日,給事 趙興邦 者,數挾太宰勢,軒輊臺綱,公連章劾之。”

列卿

指九卿。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 惲 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南史·袁湛傳》:“ 懷玉 父大司農 綽 見居列卿,妻不宜從子。”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寇忠愍公 之貶也,初以列卿知 安州 ,既而,又貶 衡州 副使,又貶 道州 別駕。” 明 李贄 《初潭集·師友三·為文》:“ 太叔廣 甚辯給,而 摯仲治 長於翰墨,俱為列卿。”

南國

祖國的南部

年分

1.亦作"年份"。 2.指某一年。 3.謂經歷年代的長短。 4.年齡。 5.年限。

重寄

重大的託付。《史記·龜策列傳》:“盛德不報,重寄不歸。” 宋 張元乾 《滿庭芳·為趙西外壽》詞:“絲綸,膺重寄,遙防遷美,本鎮恩隆。” 清 錢謙益 《陝西布政使司右參議賈鴻洙授朝議大夫制》:“屬有甄陞,俾當重寄。”

西江

珠江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雲南,到廣西梧州後稱西江,全長2129公里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長才

優異的才能。 唐 白居易 《答杜兼謝上河南少尹知府事表文》:“亞理以明慎選,專領以展長才。”《金史·宣宗紀》:“內負長才不為人所知者,聽赴招賢所自陳。”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策劃賴長才,腐朽化神奇。”

生前

指死者活著的時候

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

恤典

朝廷對去世官吏分別給予輟朝示哀、賜祭、配饗、追封、贈謚、樹碑、立坊、建祠、恤賞、恤蔭等的典例。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六:“ 京 以 子由 長厚,必不肯發其變役法事,而疑其諸郎,故恤典獨厚也。”《明史·賀世賢傳》:“ 世賢 既歿,或疑其叛降,恤典故不及。”

帝王對臣屬規定的喪葬善後禮式。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 崔縱 之櫬 金 人付臣護之而來,謹置之 臨安府 城內 妙行寺 ,乞賜檢舉,特與卹典,訪其親而官助葬之。” 明 張煌言 《李陵論》:“設令 漢武 聞 陵 之敗,臨軒而嘆,側席而思,為之恤其母,撫其孥,或誤傳 陵 已死事,更為招魂以祭,卹典以贈之, 陵 雖犬豕,當必悔恨自裁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文簡公補謚》:“因與 理密親王 酬倡,為上所怒,故以他故罷官,沒無卹典。”

惆悵

傷感;愁悶;失意

羈旅而無友生,惘悵兮而私自憐。——《楚辭·九辯》

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三國演義》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九原

本為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耆英

高年碩德者之稱。 唐 司空圖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賓筵備禮,耆英盡綴於詞林;將略求材,劍戟自森於武庫。” 宋 辛棄疾 《江神子·和李能伯韻呈趙晉臣》詞:“看長生,奉嚴宸;且把風流、水北畫耆英。” 明 方孝孺 《休日奉陪蜀府諸公宴集》詩:“羣公盡耆英,過從殊恨晚。”

詩詞推薦

蕭尚書哀輓原文_蕭尚書哀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