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瀧水縣丞

作者:陳謨 朝代:元代

寄瀧水縣丞原文

出佐瀧水縣,緬懷貞節堂。

春明綵服麗,天遠白雲長。

鸞詔騰雙闕,金冠表一方。

依依縫線密,應念久風霜。

詩詞問答

問:寄瀧水縣丞的作者是誰?答:陳謨
問:寄瀧水縣丞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寄瀧水縣丞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陳謨的名句有哪些?答:陳謨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出佐

出任地方輔佐之官。 宋 陸游 《問候洪總領啟》:“比求祠廟,歸掃丘墳,猶出佐於近藩,實大逾於素望。” 宋 陸游 《鎮江謁諸廟文》:“某以 隆興 改元夏五月癸巳,自西府掾出佐 京口 ,明年春二月己卯至郡。”參見“ 出丞 ”。

緬懷

遙念,追思

緬懷亡友

節堂

(1). 唐 宋 時節度使收藏旌節的廳堂。《新唐書·百官志四下》:“﹝節度使﹞罷秩則交廳,以節度使印自隨,留觀察使、營田等印,以郎官主之。鎖節樓、節堂,以節院使主之,祭奠以時。” 宋 戴埴 《鼠璞·旗纛將軍》:“本朝有六纛,旌節,門旗二,受賜藏之公宇私室,號節堂;朔望次日祭之,號衙日。”

(2).指商議機密重事的廳堂。《水滸傳》第七回:“ 林沖 猛省道:‘這節堂是商議軍機大事處,如何敢無故輒入?’”《水滸傳》第八一回:“你兩個且休説,節堂深處的勾當,誰理會的?”

春明

(1).春光明媚。 元 陳世隆 《北軒筆記》:“當春明之際,卉木繁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魏文靖公》:“偶見 黃子久 畫《沙磧圖》一卷,卷尾有 文靖 題詩云:‘江村望極際春明,匝地人家喚欲譍。’”

(2).即 唐 都 長安 春明門 。因以指代京都。 清 吳祖修 《書梅村詩後》詩:“夢回龍尾醒猶殘,重入 春明 興轉闌。” 清 顧炎武 《與蘇易公》:“即至 春明 ,料必上陳情之表。”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三年皮骨走崢嶸,夢到 春明 身已輕。”參見“ 春明門 ”。

(3).指仕宦。 清 錢謙益 《寄長安諸公書》:“春明之夢已殘,京華之書久絶。”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田荔裳》:“何必於役道途,再作春明之夢。”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鸞詔

仙詔。 宋 秦觀 《乾樞密夫人輓詞》之二:“鸞詔初乾墨,魚軒已暗塵。”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台上的樓觀。《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雲閒。” 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千山翫迴轉,雙闕開嶙峋。”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寺應制》詩:“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註:“雙闕,謂都中。” 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心逐五羊。”

金冠

飾金的冠;禮冠。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王頭著金冠,似雞幘,頭垂二尺生絹,廣五寸以為飾。”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今日衣錦還鄉,小姐的金冠霞帔都將著。”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四:“自有歷史以來,任何帝王的金冠,我不相信,還有比這‘民族領袖’的徽號更加輝耀的吧?”

一方

(1).一邊。多指遠處。《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鄭玄 箋:“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 司馬貞 索隱:“方猶邊也,言能隔牆見彼邊之人。”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 宋 范成大 《送王仲顯赴瓊筦》詩:“十年五別歲月老,一方萬里音塵稀。”

(2).一處。指所居住的地方。《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己斯亡。” 鄭玄 箋:“無善心之人,則徙居一處怨恚之。”《西遊記》第六五回:“經上言三千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觀音 在 南海 , 普賢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顧炎武 《與人書》之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

(3).一個方面;一帶地方。《漢書·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 齊 有天下日淺,恩洽未布,一方或飢,當加優養。” 宋 歐陽修 《乞獎用孫沔札子》:“其養練士卒,招撫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邊人思之。”《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到廟中。” 陳沂 《奔襲劉黑七》:“我這下子活捉了他,不僅為我們這一方的老鄉們除了害,我還可以立一個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禮·考工記·鮑人》:“信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晉書·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奧,不可以一體守也。” 宋 曾鞏 《請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為書札子》:“況於時異事殊,而可以膠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種;一類。《慎子·民雜》:“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訓》:“以死生為一化,以萬物為一方。” 高誘 註:“方,類也。”《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

(6).猶言一種方法。《呂氏春秋·君守》:“今之為車者,數官然後成。夫國豈特為車哉,眾智眾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車也。” 高誘 註:“方,道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7).一種配方或藥方。《南齊書·虞悰傳》:“ 悰 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諸飲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後,體不快, 悰 乃獻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遊記》第七九回:“朕得一疾, * 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

(8).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賀 《北中寒》詩:“一方黑照三方紫, 黃河 冰合魚龍死。”

(9).數量詞。用於方形的東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絶纖塵。”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壺酒,買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將繡花鞋一隻、香羅帕一方,揣在小生懷內。”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湘事記·軍事篇二》:“其時都督印信未刊,隨取草紙一方,上書都督 焦 臨時命令,委任某為標統,某為營官,下蓋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惡的黑手》詩二:“有的把巧思運入一方石條的花紋,有的持一塊木片仔細地端詳。”

(10).數量詞。用於田地、土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種榆法:於其地畔種者,致雀損穀;既非叢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種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詩:“一方新地隔河煙,曾接諸生聽管絃。” 宋 張載 《經學理窟·周禮》:“井田亦無他術,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畫定,使人受一方,則自是均。”

(11).數量詞。指一個方形,猶言一片。 唐 李端 《送從叔赴洪州》詩:“後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唐 劉禹錫 《生公講堂》詩:“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見《宋史·食貨志上二》及《文獻通考·田賦四》。

(13).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於知識階級》:“至於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務上相對的兩個方面之一。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四講:“在戰爭的兩方面,一方叫做協商國,一方叫做同盟國。”

(15).一萬的隱語。詳“ 一乾一方 ”。

依依

(1) 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

楊柳依依

(2) 戀戀不捨的樣子

依依不捨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覺民《與妻書》

(3) 依稀;隱約

依依墟里煙

縫線

(1).縫紉拈線。《周禮·天官·縫人》:“縫人,掌王宮之縫線之事。”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線,縷也。”

(2).縫製所用之線。

風霜

(1) 在有冷空氣吹來的地區出現的一種氣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

久經風霜

詩詞推薦

  • 偈頌二百零五首

    釋正覺宋代〕深明無底,靈異無根。案山行盡,不見有家。識浪瀝乾,不見有己。石女掣開金鎖鑰,木人撥動玉輪機。方信道從
    寄瀧水縣丞原文_寄瀧水縣丞的賞析_古詩文
  • 彩雲歸·蘅皋向晚艤輕航

    柳永宋代〕蘅皋向晚艤輕航。卸雲帆、水驛魚鄉。當暮天、霽色如晴晝,江練靜、皎月飛光。那堪聽、遠村羌管,引離人斷腸
  • 仙佛之孝十首寒山子

    林同宋代〕鍋里爺娘語,寒山太猛生。不妨時著眼,直是得人驚。
    寄瀧水縣丞原文_寄瀧水縣丞的賞析_古詩文
  • 閱馬

    乾隆清代〕上都鹽海地寬平,芻牧年年龍種生。此日材官群扈蹕,當秋田馬並銜聲。雲岡萬隊鋪霞錦,露草千蹄踏玉英。侍從
  • 失調名

    竇夫人宋代〕去時梅蕊全然少。
    寄瀧水縣丞原文_寄瀧水縣丞的賞析_古詩文
  • 再賦

    李正民宋代〕破臘開花苦恨遲,雪中辜負賞心期。鉛黃猶見塗嬌額,獺髓應難補病肌。淚滴玉容空寂寞,妝成半面已離披。莫教
  • 豫章東湖避暑

    戴復古宋代〕遍訪諸亭館,蒼苔掩舊蹤。十年如昨日,萬象又秋容。閱世存喬木,沿堤倚瘦筇。何人殺風景,斫盡木芙蓉。
    寄瀧水縣丞原文_寄瀧水縣丞的賞析_古詩文
  • 避暑松竹間

    陸游宋代〕雙柶五丈高,萬竹一尺圍,上有林蟬鳴,下有澗鳥飛。正午不見日,我來每忘歸。清詩忽陳前,永與世俗違。直北
  • 遊仙詞三十三首

    王鎡宋代〕月斜天路曉風清,縹緲雲開見玉城。無數小仙參闕罷,相逢只是說長生。
  • 游郭希呂石洞二十詠韜玉

    劉過宋代〕至寶不自獻,韜藏亦英華。餘香被草木,秀擢幽岩花。
  • 題山僧水閣

    施肩吾唐代〕山房水閣連空翠,沈沈下有蛟龍睡。老僧趺坐入定時,不知花落黃金地。
  • 逍遙台

    李之世明代〕下馬臨高台,迢迢但草萊。雀羅人事改,花發夕陽催。廢井圍荒棘,殘碑沒古苔。雍門昔有淚,千載思悠哉。
  • 酒醉後作

    釋道濟宋代〕本是修來四果身,風顛作逞混凡人。能施三昧神通力,便指尺人出世津。經卷無心看,禪機有意親。醉時喝佛罵天
  • 宮詞

    王仲修宋代〕節記天寧里社嗚,猗蘭今日聖人生。如何表得千年瑞,萬里黃河一帶清。
  • 謝客

    何士塤明代〕愛閒謝客臥煙霞,羅雀門前噪晚鴉。久矣訪泉清似雪,偶然拈卷笑當花。四愁平子憑誰解,八詠休文漫自誇。蕭寂
  • 泊舟

    張嵲宋代〕夜光沉千嶺,寒星動一川。汀沙霜似雪,寂寂系江船。
  • 題牡丹

    盧士衡唐代〕萬葉紅綃剪盡春,丹青任寫不如真。風光九十無多日,難惜尊前折贈人。
    寄瀧水縣丞原文_寄瀧水縣丞的賞析_古詩文
  • 石舫

    乾隆清代〕石舫艤西頭,繞山行必到。到亦必小坐,山水吾均樂。今年湖水足,雖旱而未耗。稻塍既普灌,鷗波仍浩渺。隨處
  • 白澗行宮作

    乾隆清代〕今年春雨勤,實利田功好。隔日復霏絲,敢惜較前小。石棧艱跋涉,因避大嶺道。就平駐白澗,路近到更早。僕役
  • 寄喻叔奇

    趙蕃宋代〕雨雪長安日,覊棲獨旅時。累觴欣會面,到處益潛悲。舊識文章伯,今猶國子師。何當一持節,來惠楚人為。
寄瀧水縣丞原文_寄瀧水縣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