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原文
鬥雞初賜錦,舞馬既登牀。
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
仙遊終一閟,女樂久無香。
寂寞驪山道,清秋草木黃。
詩詞問答
問:鬥雞的作者是誰?答:杜甫
問:鬥雞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注釋
參考注釋
鬥雞
(1) 雄雞之間斗架的一種遊戲或比賽,有時用於 *
(2) 用於鬥雞遊戲或比賽的雄性雞
舞馬
令馬按節拍舞蹈。亦指馬之能舞者。 南朝 宋 孝武帝 大明 間, 河南 獻舞馬, 謝莊 有《舞馬賦》、《舞馬歌》。見《宋書·謝莊傳》。 唐 杜甫 《鬥雞》詩:“鬬雞初賜錦,舞馬既登牀。” 宋 范成大 《時敘火後意不釋然作詩解之》:“ 潘郎 曉衾夢蘧蘧,舞馬竟與融風俱。” 明 唐順之 《銅雀硯銘》:“昔維瓦,藏歌女,貯舞馬;今維硯,侑圖史,承鉛槧。”
下宮
(1).親廟。《禮記·文王世子》:“諸子諸孫,守下宮下室。” 鄭玄 註:“下宮,親廟也。” 漢 劉向 《新序·節士》:“﹝ 屠岸賈 ﹞不請而擅與諸將攻 趙氏 於下宮。”《新五代史·溫韜傳》:“ 周太祖 能鑒 韜 之禍,其將終也,為書以遺 世宗 ……既葬,刻石以告後世,毋作下宮,毋置守陵妾,其意丁寧切至。”
(2).後宮。《戰國策·齊策四》:“士三食不得饜,而君鵝鶩有餘食;下宮糅羅紈,曳綺縠,而士不得以為緣。”
(3).古樂調名。《國語·周語下》:“王以黃鐘之下宮,布戎於 牧 之野。”
御柳
(1).宮禁中的柳樹。 唐 沉佺期 《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詩:“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禮闈。” 唐 曹松 《長安春日》詩:“御柳舞著水,野鶯啼破春。” 明 宋訥 《壬子秋過故宮》詩之六:“ 上林 春去宮花落, 金水 霜來御柳黃。”
(2).樹名。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今 閩 中有一種柳,其葉如松,而垂長數尺,其榦亦與柳不類。俗名為御柳。”
仙遊
亦作“僊游”。1.指信奉道教的人遠出求仙訪道。 唐 李白 《感興》詩之五:“十五游神仙,仙遊未曾歇。”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六琴說》:“ 馬明生 仙遊,見神女於玉几上彈一弦琴,而五音具奏。” 明 屠隆 《綵毫記·知幾引退》:“侍奉君王不到頭,飄然一衲賦仙遊。”
(2).古指亡靈,謂游於仙界,成仙而去。舊亦用為稱人死亡的婉辭。 宋 王安石 《英宗祔廟禮畢慰皇帝表》:“仙遊既集於宗祊,聖念彌勤於翼室。”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 紹興 初,取 京 ( 蔡京 )親書,因下詔曰:‘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殯奉有期,永懷保祐之功,務極褒崇之典。’”《西湖佳話·孤山隱跡》:“ 李諮 聞信,不勝驚悼道:‘我 李諮 承聖恩賜我守 杭 ,一則得以領略湖山佳景,二則便可請教 君復 先生詩篇墨妙,不料仙遊,我 李諮 何不幸至此!’”
女樂
歌舞伎。《楚辭·招魂》:“餚羞未通,女樂羅些。”《後漢書·馬融傳》:“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隋書·宇文化及傳》:“腹心稍盡,兵勢日蹙,兄弟更無他計,但相聚酣宴,奏女樂。”《東周列國志》第七九回:“ 定公 與 季斯 新得女樂,各自受用,日則歌舞,夜則枕席,一連三日,不去視朝聽政。”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山道
山路。《漢書·西域傳上·尉頭國》:“﹝ 尉頭國 ﹞南與 疏勒 接,山道不通。”《三國志·蜀志·張飛傳》:“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北史·附國傳》:“﹝其王﹞欲獻良馬,以路險不通,請開山道,修職貢物, 煬帝 以勞人不許。”
清秋
明淨爽朗的秋天。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唐 杜甫 《宿府》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清 吳謙牧 《谷水歌》:“借問清秋月,先懸第幾峰。” 艾蕪 《回憶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國梧桐,披了一身金黃的葉子,送來清秋的景色。”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詩文賞析
《容齋隨筆》:
杜公詩命意用事,旨趣深遠,若隨口一讀,往往不能曉解。……“鬥雞初賜金……清秋草木黃。”先忠宣公在北方,得唐人畫《驪山宮殿圖》一軸:華清宮居山顛,殹外垂簾,宮人無數,穴簾隙而窺,一時伶官戲劇,品類雜沓,皆列於下,杜一詩真所謂親見之也。
《歲寒堂詩話》:
“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此名《斗塢》,乃看棚詩爾。
《杜臆》:
前四句感言樂事,而言悲止雲“終一閟”、“久無香”何等渾厚!
《義門讀書記》:
“女樂久無香”,三事獨歸重女樂言之。“寂寞驪山道”,次聯暗接,至此點明。
《讀杜心解》:
此首前後轉關處,述明皇兩頭事。中間播遷一段,泯然隱起,俟後兩篇敘出。但將上下半篇,一翻轉看,盛衰存沒之間,滿目淚痕矣。
《劍溪說詩》:
世人但目皮色蒼厚、格度端凝為杜體,不知此老學博思深,筆力矯變,於沉鬱頓挫之極,更見微婉,……五律之《洞房》、《鬥雞》;七律之“東閣觀梅”等篇,學杜者視此種曾百得其一二與?
標籤:五言律詩,鬥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