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故紀益朋

作者:張仲深 朝代:元代

哀故紀益朋原文

新地徵文獻,才名即故吾。

衣冠前古制,儀范後人模。

素性惟沖淡,潛心即典謨。

妙通皇極奧,名貫玉堂儒。

文采袁程並,交遊許鄭俱。

字精當世趙,詩儗近朝蘇。

庶子趨庭下,諸生列坐隅。

十年承誨晤,合郡盡咨諏。

鷹隼空摶漢,驊騮憶過都。

勛名終不累,基業足良圖。

老矣青山樂,優哉白髮娛。

九齡今已邇,一夕遽長徂。

冢有馴林鹿,巢多反哺烏。

笥藏蛟室錦,囊貫蚌胎珠。

夢寐常心隕,懷思默嘆吁。

九原不可作,空爾東生芻。

詩詞問答

問:哀故紀益朋的作者是誰?答:張仲深
問:哀故紀益朋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哀故紀益朋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張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張仲深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虞韻

2. 時與袁伯長程時叔齊名

參考注釋

新地

舊時對於當代的諛稱。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熙光新地,邁勛九區。”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 周 室,迄於新地,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雲耳。”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吾家有季父,傑出新地英。” 清 金農 《新編拙詩四卷手自抄錄付女兒收藏雜題》詩之一:“新地空嗟骨相癯,常裁別體闢榛蕪。”

徵文

1.引證成文。《晉書·刑法志》:“主者唯當徵文據法,以事為斷耳。”《宋書·禮志三》:“夫《禮記》殘缺之書,本無備體。折簡敗字,多所闕略。正應推例求意,不可動必徵文。”

2.驗證文才。 清 李漁 《凰求鳳·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難兼併,若個堪居絶等,推敲不厭詳明。”

3.向人徵求詩文。 唐 白居易 《賀座主》詩:“寵新卿典禮,會盛客徵文。”

4.今指報刊、雜誌等為某一主題而公開徵集詩文稿件。如:《光明日報》開展以《我的老師》為主題的徵文活動。

才名

(1).才華與名望。《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是時, 文帝 為五官將,而 臨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 宋 陸游 《讀李杜詩》:“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風塵。” 清 黃景仁 《夜坐述懷呈思復》詩:“似水才名難療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華與名望。《北齊書·文襄紀》:“至於才名之士,鹹被薦擢。”

故吾

過去的我。《莊子·田子方》:“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郭象 註:“雖忘故吾而新吾已至,未始非我,我何患焉?” 明 張景 《飛丸記·訪舊尋盟》:“惜他 龍門 點額,猶然還存故吾。” 清 趙翼 《題吟薌鏡影小照》詩:“寧同化身幻,恰與故吾親。”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前古

古代;往古。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今大王誠赦 越王 ,則功冠於五霸,名越於前古。”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信所謂追清風於前古,攀辛甲於後代者也。” 唐 韓愈 《黃陵廟碑》:“ 湘 旁有廟曰 黃陵 ,自前古以祠 堯 之二女 舜 二妃者。” 宋 梅堯臣 《將行賽昭亭祠喜雨》詩:“人經興寤嘆,事往成前古。” 陳毅 《贛南遊擊詞》:“敵人 * 空前古,人民反抗氣更高。”

儀范

(1).禮法,禮儀。《晉書·謝安傳》:“ 安 雖處衡門,其名猶出 萬 之右,自然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范訓子弟。”《南史·袁湛傳》:“ 愍孫 峻於儀范, 廢帝 倮之迫使走, 愍孫 雅步如常。”《隋書·儒林傳·馬光》:“然皆鄙野,無儀范,朝廷不之貴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遠方士皆未知朝廷儀范,班列紛錯,有司不能繩勒。”

(2).儀容,風範。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儀范清冷,風神軒舉。”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一:“ 濠梁 人 南楚材 者,旅遊 陳 潁 。歲久, 潁 守慕其儀范,將欲以子妻之。” 明 張居正 《答南司徒馬鍾陽書》:“公昔在司農,僕忝胄監,以官曹之伊邇,幸得時時瞻儀范,奉清論,蓋傾者久矣。”

(3).作為典範。 唐 柳宗元 《送濬上人歸淮南覲省序》:“其有修整觀行,尊嚴法容,以儀范於後學者,以為持律之宗。” 宋 司馬光 《策問五道》之四:“《詩》、《書》、《春秋》,皆聖人所以儀范後世也。”《續資治通鑑·元成宗大德十年》:“詔詢訪 莊聖皇后 、 昭睿順聖皇后 、 徽仁裕聖皇后 儀范中外之政,以備紀録。”

(4).典範,表率。《元典章·刑部七·官民奸》:“專治一方,為民儀范。”

後人

(1) 後代的人

後人復哀後人。——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

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後人以貫休詩名之。——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3)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4) 子孫

(5) 後來的人,指新婦

不足迎後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素性

本性

素性端方,言行不苟

況他是個絕風流人品,家裡頗過得,素性又最厭堂客,今竟破價與你,後事不言可知。——《紅樓夢》

沖淡

(1) 稀釋

把酒沖淡

(2) 改變 濃度或風味

用白蘭地酒沖淡咖啡

(3) 使減弱

沖淡戲劇效果

(4) 謙虛淡泊

潛心

專心

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三國志·向朗傳》

潛心專力。——清· 劉開《問說》

潛心研究

典謨

(1).《尚書》中《堯典》、《舜典》、和《大禹謨》、《皋陶謨》等篇的並稱。《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漢書·揚雄傳下》:“典謨之篇,雅頌之聲,不溫純深潤,則不足以揚鴻烈而章緝熙。” 唐 劉知幾 《史通·序列》:“竊以《書》列典謨,《詩》含比興,若不先敘其意,難以曲得其情。”

(2).指經典;法言。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一折:“正人倫,傳道統,有 堯 之君大哉;理綱常,訓典謨,是 孔 之賢聖哉。” 郁達夫 《題寫真答荃君》詩之二:“亂世何人識典謨,遺民終老作奚奴。”

(3).指《尚書》。 元 耶律楚材 《進西征庚午元歷表》:“典謨寔六籍之大經,首書其事, 堯 舜 為五帝之盛主,先務厥猷。” 清 湯斌 《贈李映碧先生》詩:“ 魯國 遺經火,口傳賴 伏生 。九十 秦 博士,典謨賴以明。”

皇極

(1).帝王統治天下的準則。即所謂大中至正之道。《書·洪範》:“五,皇極,皇建其有極。” 孔穎達 疏:“皇,大也;極,中也。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一》:“昔在上聖,唯建皇極,經緯天地。” 隋 王通 《中說·魏相》:“夫子六經,皇極之能事畢矣。”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先王建皇極以蒞萬方,化功侔於天地。” 郭沫若 《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五’以皇極居中,而‘五’之本身復具有中數。”

(2).指皇位。 晉 乾寶 《晉紀總論》:“至於 世祖 ,遂享皇極。”《資治通鑑·晉簡文帝鹹安元年》:“於是宣太后令,廢帝為 東海王 ,以丞相録尚書事 會稽王 昱 統承皇極。”《舊唐書·外戚傳·武承嗣》:“皇極者,域中之大寳,必順乎天命。”

(3).指皇帝。《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司馬貞 述贊:“姊配皇極,身尚 平陽 。”《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向若 林父 誅, 陳平 死, 百里 不用, 晏嬰 見逐,是 晉 無 赤狄 之土, 漢 無皇極之尊, 秦 不併 西戎 , 齊 不霸 東海 矣。” 清 屈大均 《洗象行》:“曉披瓔珞朝皇極,秋駕鑾輿出喜峰。”

(4).指皇室。《晉書·桓玄傳》:“先臣蒙國家殊遇,姻婭皇極。” 南朝 宋 謝靈運 《宋廬陵王誄》:“託體皇極,銜怨至盡。”《宋書·謝晦傳》:“ 羨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姻婭皇極。”

(5).指古代有關天文、歷算、五行等方面的專門方術。《新唐書·五行志一》:“ 向 為《五行傳》,乃取其五事,皇極、庶證附於五行以為八事。”《明史·方伎傳·周述學》:“自歷而外,圖書、皇極、律呂、山經、水志、分野、輿地……莫不各有成書。”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二○五:“自言 郭璞 終皇極,講見天心待殺身。”

(6).宮殿名。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職掌 皇極 、 建極 、 中極 、 武英 、 文華 殿庭、樓閣、廊廡灑掃之役。”參見“ 皇極殿 ”。

(7).舊時教名。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嚴 * 》:“今世之所謂白蓮、無為、皇極、大乘、洪陽、螺祖諸教,皆奸人所創之 * 也。”

貫玉

(1).成串的珠玉。形容文章之美。 王重民 《敦煌變文研究》引《新集孝經十八章殘本》:“ 開元 天寶 親自注,詞中句句有龍光;白鶴青鸞相間錯,連珠貫玉合成章。” 明 方孝孺 《王氏兄弟字說》:“嗚呼!綬以貫玉而鳴乎朝廷宗廟之中, 孟緼 嗜學,綴文煥爛而和平,某深願 孟緼 之貫道以鳴國家之盛也。”

(2).形容容顏體態之美。 元 袁桷 《劉敏叔畫八君子圖贊·韓王》:“燕尾之眉,貫玉之姿,炳靈丹青,庶或類之。”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緘報平安》:“俺老爺彩筆生花,清標貫玉。”

文采

(1) 錯雜艷麗的色彩

(2) 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

交遊

亦作“ 交遊 ”。1.朋友。《管子·權修》:“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鄭君墓志銘》:“君天性和樂,居家事人,與待交遊,初持一心,未嘗變節。”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 蕭伯升 ﹞豪詄自喜,意氣卓犖,交遊滿天下。”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至於地方一層,實在毫無辦法想了。因為我並無交遊,止認得幾個學校。”

(2).交際;結交朋友。《荀子·君道》:“其交遊也,緣類而有義。” 漢 王符 《潛夫論·務本》:“列士者,以孝悌為本,以交遊為末。” 宋 王安石 《與陳和叔內翰書》:“與 和叔 交遊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 孫犁 《白洋淀紀事·走出以後》:“她卻交遊很廣,認識許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許多姐妹。”

見“ 交遊 ”。

許鄭

東漢 經學家 許慎 、 鄭玄 的並稱。 清 黃遵憲 《感懷》詩:“洎乎 許 鄭 出,褎然萬人傑。” 梁啓超 《變法通議·學校總論》:“其有通人志士,或箋注校勘,效忠於 許 鄭 ;或束身自愛,歸命於 程 朱 。”

精當

精確恰當

剪裁精當

近朝

指距今不遠的時代。《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三年》:“上謂侍臣:‘近朝徵斂穀帛,多不俟收穫、紡績之畢。’乃召三司,自今夏稅以六月,秋稅以十月起徵,民間便之。” 胡三省 註:“近朝,猶言近代也。”《宋史·刑法志一》:“近朝立制,重於律文。”

庶子

(1). 周 代司馬的屬官。掌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養等事。 秦 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員。 漢 以後為太子屬官。 兩晉 、 南北朝 稱中庶子、庶子。 隋 、 唐 以後,改稱左右庶子。歷代相沿, 清 末始廢。《書·康誥》:“不率大戞,矧惟外庶子訓人。” 孔 傳:“況在外掌眾子之官主訓及者而親犯乎?”《禮記·燕義》:“古者, 周 天子之官有庶子官。” 鄭玄 註:“庶子,猶諸子也。《周禮》諸子之官,司馬之屬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先馬、舍人。”

(2).舊時指嫡子以外的眾子;亦指妾所生之子。《儀禮·喪服》:“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 賈公彥 疏:“庶子,妾子之號,適妻所生第二者,是眾子,今同名庶子,遠別於長子,故與妾子同號也。” 胡培翬 正義:“長子、眾子與適子、庶子,名異實同。凡長子者,則不獨長子之弟為眾子,而妾子亦為眾子。言適子,則不獨妾子為庶子,而適子之同母弟亦為庶子。經中凡以適對庶言者,適為適長一人,其餘皆庶也。”《禮記·內則》:“適子、庶子見於外寢。” 鄭玄 註:“庶子,妾子也。”

(3). 戰國 時 秦國 隸屬於有爵者的服役之人。《商君書·境內》:“其有爵者乞無爵者以為庶子,級乞一人。其無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隨而養之。”

趨庭

亦作“趍庭”。《論語·季氏》:“﹝ 孔子 ﹞嘗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 鯉 , 孔子 之子 伯魚 。後因以“趨庭”謂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 鯉 對;今晨捧袂,喜託龍門。” 宋 王禹偁 《恩賜宰臣一子可尚書水部員外郎制》:“惟爾嚴父,為予大臣。嘉其調鼎之功,命及趨庭之子,俾升華省,仍列清曹。” 清 顧炎武 《與李霖瞻書》:“趍庭變學,既已引置 莊 岳 之間;挾策讀書,亦都從游舞雩之下。”

諸生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為諸生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諸生許用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坐隅

座位旁邊。 漢 賈誼 《鵩鳥賦》:“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於坐隅兮,貌甚閒暇。” 唐 杜甫 《北風》詩:“隱几看帆席,雲山涌坐隅。” 宋 蘇軾 《鶴嘆》詩:“園中有鶴馴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海忠介撫江南》:“至 萬曆 丙戌, 海 再出為南少宰, 何 以部郎謁 海 ,而置其榻於坐隅。”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咨諏

以咨諏善道。( 詢問 好道理。諏,詢問。)——諸葛亮《出師表》

鷹隼

兩種猛禽;泛指兇猛的鳥。比喻天性兇狠而令人畏懼的人或勇猛的人

鷹隼試翼。——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驊騮

亦作“ 驊駵 ”。 周穆王 八駿之一。泛指駿馬。《荀子·性惡》:“驊騮騹驥纖離緑耳,此皆古之良馬也。” 楊倞 註:“皆 周穆王 八駿名。”《史記·秦本紀》:“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溫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樂而忘歸。” 唐 耿湋 《上將行》:“櫪下驊騮思鼓角,門前老將識風雲。”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井蛙驊騮》:“井蛙不可以語海,其見小也;驊騮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雖殊,其不適用一也。” 清 李漁 《蜃中樓·義舉》:“恨不得一步驊騮騁到 瀟湘 。” 柳亞子 《叔老病中惠題<羿樓客籍>第一冊次韻奉和》:“搖筆書生盛唱酬,天馬行空似驊騮。”

過都

明 時豪強地主瞞田逃稅的一種方法。 明 周聖楷 《張文忠公傳》:“歲久滋偽,弊孔百出,有所謂飛詭者,影射者,養號者,掛虛者,過都者,受獻者,久久相沿。”

勛名

功名。《後漢書·張奐傳》:“﹝ 張奐 ﹞及為將帥,果有勛名。” 宋 蘇舜欽 《春日感懷》詩:“望國勛名晚,傷時歲月飛。” 清 吳偉業 《東萊行》:“ 左氏 勛名照汗青,過江忠孝數中丞。” 劍農 《武昌革命始末記》:“成則共圖勛名,敗則生靈塗炭。”

基業

根基;作為根基的產業;事業發展的基礎

建立革命基業

良圖

(1) 很好地謀劃

敢不良圖

(2) 好辦法;良策

別有良圖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九齡

(1).九歲。 漢 揚雄 《法言·問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烏 乎?九齡而與我玄文。” 晉 陶潛 《責子》詩:“ 通 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

(2).指九十歲。語本《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謂 武王 曰:‘女何夢矣?’ 武王 對曰:‘夢帝與我九齡。’ 文王 曰:‘女以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 文王 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我與爾三焉。’ 文王 九十七乃終, 武王 九十三而終。” 鄭玄 註:“九齡,九十年之祥也。”後引申為長壽。 唐 殷寅 《玄元皇帝應見賀聖祚無疆》詩:“言因六夢接,慶葉九齡傳。” 宋 范成大 《別擬太上皇帝輓歌詞》:“如何千萬壽,不待九齡終。”《掃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夢帝錫九齡,不賜 管 蔡 ,是也。”

一夕

(1).一夜。《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漢 劉向 《九嘆·逢紛》:“思南 郢 之舊俗兮,腸一夕而九運。”

(2).指極短的時間。 宋 蘇軾 《徐州上皇帝書》:“散冶戶之財以嘯召無賴,則烏合之眾,數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反哺

鳥雛長大,銜食哺其母。後用以比喻報答父母

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初學記·鳥賦》

蛟室

猶龍宮。亦借指大江大海。 唐 孟浩然 《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詩:“廨宇鄰蛟室,人煙接島夷。” 唐 杜甫 《過洞庭湖》詩:“蛟室圍青草,龍堆擁白沙。”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 戚少保 平 興化 賊,所獲金銀悉以充餉,重犒諸軍,其他錦綺書玩刀槊甲冑尚有數船,過此亦為風所破,盡輸蛟室。”

蚌胎

(1).指珍珠。古人以為蚌孕珠如人懷妊,並與月的盈虧有關,故稱。語本《文選·揚雄〈羽獵賦〉》:“方椎夜光之流離,剖明月之珠胎。” 李善 註:“明月珠,蚌子珠,為蚌所懷,故曰胎。” 晉 左思 《吳都賦》:“蚌蛤珠胎,與月虧全。” 唐 高適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日出見魚目,月圓知蚌胎。” 閩 徐夤 《露》詩:“散綵幾當蟬飲際,凝光宜對蚌胎前。”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中:“ 潭州 一巨賈,私藏蚌胎,為關吏所搜,盡籍之,皆 南海 明胎也。”

(2).比喻精粹的學識。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中呂四月》:“涵蚌胎於學海,卓爾超羣;藴抵鵲於文山,儼然孤秀。”

(3).指優秀的作品。 五代 齊己 《謝秦府推官寄<丹台集>》詩:“兩軸蚌胎驪頷耀,枉臨禪室伴寒灰。”

夢寐

睡夢;夢中

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故以夢寐之事疑心乎?——《三國演義》

常心

(1).猶成見。《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2).平素的心跡。《莊子·德充符》:“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 晉 張協 《雜詩》之六:“感物多思情,在險易常心。”

(3).通常的見解。 漢 王充 《論衡·自紀》:“論説辯然否,安得不譎常心,逆俗耳?”

(4).恆心。 宋 王安石 《王逢原墓志銘》:“蓋無常產而有常心者,古之所謂士也。” 宋 蘇軾 《謝觀音晴祝文》:“民無常心,固何知於帝力。”

懷思

懷念;思念。《左傳·昭公七年》:“孤與其二三臣,悼心失圖,社稷之不皇,況能懷思君德。”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惠連<贈別>》:“風雪既經時,夜永起懷思。” 宋 蘇軾 《朱壽昌梁武懺贊偈》:“生及七歲,而母捨去,長大懷思,涕泣追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鳳》:“日切懷思,繫於魂夢。” 李大釗 《“今”與“古”》:“他們往往發傷時的慨嘆,動懷古的幽情……把終生的情感心神,都用在過去的懷思。”

默嘆

默默的讚嘆

九原

本為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生芻

亦作“ 生蒭 ”。1.鮮草。《詩·小雅·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陳奐 傳疏:“芻所以萎白駒,託言禮所以養賢人。”鮮草可養白駒。後因用作禮賢敬賢之典。《西京雜記》卷五:“夫人無幽顯,道在則為尊,雖生蒭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故贈君生蒭一束。” 宋 黃庭堅 《迎醇甫夫婦》詩:“策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2).指賢人;賢能。 南朝 宋 鮑照 《從過舊宮》詩:“空費行葦德,採束謝生芻。” 南朝 梁 吳均 《贈周興嗣》詩之一:“願持 江 南蕙,以贈生芻人。”

(3).指代《詩·小雅·白駒》,以寄寓思友、思賢之心。 唐 權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斷金揮麗藻,比玉詠生芻。” 唐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沉正字昆弟三人聯登高第》詩:“停觴一搖筆,聊寄生芻吟。” 明 何景明 《酬贈王德征》詩:“皎皎空谷駒,生芻勞我心。”

(4).《後漢書·徐穉傳》:“ 郭林宗 有母憂,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後因以稱弔祭的禮物。 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芻一束,泣血三年,不踰聖人之禮,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傳三·路振》:“生芻致祭,弊帷成禮。瘞爾崇岡,全爾具體。” 明 張煌言 《挽大宗伯吳巒穉先生》詩:“趨朝當日稱先達,惆悵生芻何處投。”

詩詞推薦

哀故紀益朋原文_哀故紀益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