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徐勝力二首·其一原文
雁門太守解食雁,豈識涼州皇甫規。
王符到門倏驚起,屣履出戶倒裳衣。
折楊皇荂萬夫和,清廟朱弦知者希。
潛夫論就自愛惜,會有知我傳來茲。
詩詞問答
問:荅徐勝力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荅徐勝力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三
參考注釋
雁門
(1).郡名。 戰國 趙 地。 秦 置郡。今 山西 北部皆其地。
(2).見“ 雁門山 ”。
(3).見“ 雁門關 ”。
太守
漢朝設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後的刺史、知府也別稱太守
太守即遣人。——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太守自謂也。——宋· 蘇軾《教戰守》
太守與客來飲。
太守宴也。
食雁
見“ 食鴈 ”。
涼州
(1).樂府《近代曲》名,屬宮調曲。原是 涼州 一帶的地方歌曲, 唐 開元 中由 西涼府 都督 郭知運 進。 唐 王昌齡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頭,梨園弟子和《涼州》。” 唐 杜牧 《河湟》詩:“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新唐書·禮樂志十二》:“而 天寶 樂曲,皆以邊地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
(2). 唐 代軟舞曲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 志和 遂於懷中出一桐木合子,方數寸,中有物,名蠅虎子,數不啻一二百焉。其形皆赤,雲以丹砂啗之故也。乃分為五隊,令舞《涼州》。”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舞工》:“軟舞曲有《涼州》、《緑腰》、《蘇合香》、《屈柘》、《團圓旋》、《甘州》等。”
皇甫
複姓
驚起
因受驚嚇而突然動作
深夜突然聽到槍聲,大家都從床上驚起
屣履
拖著鞋子走路。多形容急忙的樣子。《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二·傷歌行》:“攬衣曳長帶,屣履下高堂。”《後漢書·鄭玄傳》:“國相 孔融 深敬於 玄 ,屣履造門。” 李賢 註:“屣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言趨賢急也。”《南齊書·蔡約傳》:“ 高宗 為録尚書輔政,百僚屣履到席, 約 躡屐不改。” 唐 韓愈 《後漢三賢贊·王符》:“衣不及帶,屣履出迎。”
裳衣
裳與衣。亦泛指衣服。《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晞,顛倒裳衣。”《禮記·中庸》:“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鄭玄 註:“裳衣,先祖之遺衣服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外道服飾,紛雜異製……裳衣無定,赤白不恆。” 清 王士禛 《帶經堂詩話·考證·字義》:“ 韓退之 詩多倒用成字,蓋本諸《三百篇》, 孫季昭 《示兒編》所拈,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
折楊
古俗曲名。 宋 蘇軾 《次韻王郎見慶生日並寄茶》:“《折楊》新曲萬人趨,獨和先生《於蔿於》。”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皇華》,即《小雅》之篇,而里巷襲其語;《折楊》,以後 李延年 二十八解復有雲《折楊柳》者,此皆轉相因襲者也。”
皇荂
古代通俗歌曲名。《莊子·天地》:“大聲不入於里耳,《折楊》《皇荂》,則嗑然而笑。” 陸德明 釋文:“﹝荂﹞本又作華。 李頤 曰:‘《折楊》《皇華》,皆古歌曲也。’” 清 袁枚 《續詩品·拔萃》:“《折楊》《皇荂》,敢望《鈞》《韶》。”
萬夫
萬人;萬民;眾人。《書·鹹有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 晉 陸機 《擬古·東城一何高》詩:“一唱萬夫嘆,再唱梁塵飛。” 唐 杜甫 《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後兼幕府諸公》詩:“近辭痛飲徒,折節萬夫後。” 明 劉基 《郁離子·省敵》:“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清廟
(1).《詩·周頌》篇名。《詩·周頌·清廟序》:“《清廟》,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樂章。《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 鄭玄 註:“清廟謂作樂歌;《清廟》也。”《尚書大傳》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廟》之樂。” 鄭玄 註:“《清廟》,樂章名。”《後漢書·逸民傳·法真》:“臣願聖朝就加袞職,必能唱《清廟》之歌,致來儀之鳳矣。”
(3).即太廟。古代帝王的宗廟。《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清廟茅屋……昭具儉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登明堂,坐清廟。” 郭璞 註:“清廟,太廟也。” 清 孫致彌 《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但聽臨春歌《玉樹》,不聞清廟奏朱弦。” 章炳麟 《訄書·訂文》:“清廟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於賦頌者,四千名而足。”
朱弦
即練朱弦,用練絲(即熟絲)製作的琴弦
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訓》。高誘注:“朱弦,練絲。”
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見識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無限》知者鮮,《霓裳羽衣》偏宛轉。” 宋 蘇軾 《以雙刀遣子由次其韻》:“作詩銘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故余嘗謂 太白 詩,謹守古人繩墨,亦步亦趨,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與古人為敵,而變化不可測矣……但可為知者道,難與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禮·考工記序》:“知者創物,巧者述之。” 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史記·商君列傳》:“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 唐 杜甫 《貽華陽柳少府》詩:“鬱陶抱長策,義仗知者論。” 章炳麟 《文學說例》:“黨同妬真,以破碎譏知者,人心渾渾,日益頑嚚,良有以也。”
潛夫
隱者。 清 方文 《從子子唯園中作》詩:“勿使衡門延俗客,每將疑義問潛夫。” 清 金農 《題賣餅家壁》詩:“蔥肆漿房半故儒,康衢賣餅亦潛夫。”
愛惜
重視而不糟蹋
知我
(1).深切了解我。《詩·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曰:‘吾始困時,嘗與 鮑叔 賈,分財利多自與, 鮑叔 不以我為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鮑子 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長史 云:‘ 劉尹 知我,勝我自知。’” 宋 蘇軾 《觀魚台》詩:“若信萬殊歸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魚。”
(2).器重我。《史記·刺客列傳》:“﹝ 豫讓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寵之……﹝ 豫讓 ﹞曰:‘嗟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 智伯 ,則吾魂魄不愧矣。’”
來茲
(1).來年。《呂氏春秋·任地》:“今茲美禾,來茲美麥。” 南朝 宋 謝靈運 《白石岩下逕行田》詩:“天鑒儻不孤,來茲驗微誠。”
(2).泛指今後。《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花城》1981年第1期:“他突然想到,應該用筆把他們叱吒風雲的英雄事跡記錄下來,瞻既往以勵來茲。”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荅徐勝力二首·其一原文_荅徐勝力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