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崇二子求偈歸江南原文
人笑南台小,難安十八僧。
日貧因日富,宜減不宜增。
忽去兩禪衲,如分一室燈。
床寬齊頂禮,睡快免相憎。
詩詞問答
問:愈崇二子求偈歸江南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愈崇二子求偈歸江南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愈崇二子求偈歸江南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蒸韻
參考注釋
南台
(1). 十六國 夏 主 赫連勃勃 取 長安 後,稱 長安 曰 南台 。《晉書·地理志上》:“ 勃勃 僭號於 統萬 ,是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劉義真 於 長安 ,遣子 璝 鎮焉。號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宮闕西南,故稱。 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前宰 東邑 ,實有二 魯 之風;近處 南臺 ,欲尊兩 鮑 之則。”《通典·職官六》:“ 後漢 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寺。 梁 及 後魏 北齊 ,或謂之 南臺 。 後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羨門閣學卜鄰之作》詩:“東閣從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彈文。”又 元 代指由 揚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揚州 ……二十七年,徙 揚州 行臺於 建康 ,專涖 江南 之地,號 南臺 。”
(3).台名。即 戲馬台 。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 晉 義熙 中, 劉裕 嘗大會群僚賦詩於此。 南朝 宋 元嘉 時,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嘗登此。《水經注》謂即 項羽 掠馬台 ,其下有玉鉤斜道。 宋 蘇軾 《次韻呂梁重屯田》:“待君筆力追 靈運 ,莫負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誥 輯註:“ 縯 曰:‘ 劉裕 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遊 戲馬臺 ,送 孔靖 辭位歸鄉。 謝靈運 、 宣遠 等,並從作詩。’” 宋 蘇軾 《台頭寺送宋希元》詩:“相從傾蓋只今年,送別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註:“ 南臺 即 戲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舊稱。在 北京 。 清 吳偉業 《即事》詩之三:“從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 瀛臺 ,舊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順治 年間,別建宮室,為避暑之處。”
(5).山名。即 釣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閩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台》詩:“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説 南臺 試一尋。” 錢鍾書 註:“ 南台 ,一稱 釣台山 ,在 閩江 中。”《明史·湯和傳》:“尋拜征南將軍……遂與副將軍 廖永忠 伐 陳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風抵 福州 之 五虎門 ,駐師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廣州 香山縣 (今 中山縣 )南五十里,兩山相對如台,故名。參閱《明一統志》。
日富
日益富有。《詩·小雅·小宛》:“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鄭玄 箋:“童昏無知之人飲酒一醉,自謂日益富,夸淫自恣,以財驕人。”後以“日富”比喻醉酒。 晉 陶潛 《榮木》詩:“志彼不捨,安此日富。” 唐 陸龜蒙 《對酒》詩:“且須謀日富,不要道家貧。”
不宜
不適合,不適宜
這種土壤不宜種花生
禪衲
(1).僧衣。 宋 曾慥 《類說·衡山老虎》:“食訖,即脫班衣而衣禪衲,熟視,乃老僧也。”
(2).以指僧人。 明 袁宗道 《巡撫福建右副都御史傅野司公墓志銘》:“公為太常時,常與同里一禪衲談衲。”
頂禮
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所尊敬的人的腳,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禮
頂禮膜拜
相憎
相互憎恨。《戰國策·中山策》:“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 魯迅 《二心集·<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者附記》:“換言之,亦能引導全世界人彼此之相愛,及世界人類彼此之相憎。”